谈到美食,中国有句俗语:“家鸡不如野鸡,野鸡不如石鸡”。
石鸡,并不是陆地上有羽毛的鸡,而是深山溪流中的一种石蛙,因生活在溪间岩洞和石缝之中,“蝌蚪食石藻,成蛙栖石穴”而得名。
兴山石蛙外观图
(小题)石蛙为古代八珍之一,兴山石蛙三国时期就是贡品
兴山县有国土面积2327.3平方公里,境内有香溪河、凉台河两大水系,有南阳河、古夫河、高岚河、下羊河、高桥河五条主要支流,156条溪河泉流贯穿全境,溪流的蜿蜒切割,将兴山化为3000多座大小山头,溪河流域,群峰壁立、树木葱郁、洞穴密布,泉水叮咚,冬暖夏凉,独特的生态,为石蛙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养殖户在兴山椴树垭建设的仿生态石蛙池
石蛙,学名棘胸蛙,俗称石鸡、“梆梆”、石蛤蟆、石怪、岩蛙等,属大型野生蛙类,最大个体重达450–500克。
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生长在兴山境内的石蛙,有16种之多,其中棘胸蛙(兴山石蛙),最为珍贵稀有。
石蛙肉质鲜美,汤汁融胶,清香满口,味列古代八珍(蟆,即石蛙)之一,同时,石蛙因有滋养强身、清心润肺、清热化毒等保健和药用功效,又被誉为“益寿山珍”。
种蛙池里的优良石蛙品种
自古以来,石蛙都被历代皇家宫廷列为上等佳肴,各地的贡品中,石蛙纳入贡品名单由来已久。湖北的兴山石蛙,就是最早被列为贡品的上乘佳肴。
有文字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兴山石蛙,就是吴国皇宫的贡品。据北宋年间出版的《新唐书》载:“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析秭归北部置兴山县.上贡纻、葛、茶、蜜、石蛙”。
兴山养殖石蛙第一人杨祖海
贵为“八珍” (古代“参、翅、骨、肚、窝、掌、蟆、筋”为八珍,蟆即石蛙)的石蛙,其透人的口感和保健药用效果,不仅皇家喜欢,广大老百姓也很喜爱。由于猎捕泛滥,生态的破坏,野生石蛙在许多地方已经灭绝。
为保护这种珍稀水生动物,国家将石蛙列入二级保护动物,捉20只就可入刑,捉50只,就是重大刑事案件。
石蛙,作为一种美味,从此进入了两难境界:捕捉野生石蛙吧,吃了犯法;不捉吧,又频频生发对珍品佳肴的思念。
石蛙蝌蚪
(小题)突破人工养殖难关,兴山石蛙实现规模发展
为让古代“八珍”之一的蟆(石蛙)能依法重返餐桌,造福于大众,一批有远见的宜昌人,为野生石蛙的保护、兴山石蛙的品牌打造,进行了多年的不懈探索。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智慧的兴山人在命名“兴山薄壳核桃”(系宜昌市首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林产品)的同时,便将盛产于兴山的棘胸蛙,命名为“兴山石蛙”,旨在打响地方特色品牌。
兴山石蛙
1985年,宜昌水产部门39号文《关于印发1985年全区地方特种优质水产品鉴评结果的通知》称:“兴山石蛙”经三年连续鉴评具有地方特色,列为宜昌地区优质水产品之一。
然而,要真正实现兴山石蛙成为地方美食品牌的梦想,谈何容易!养殖难,是实现兴山石蛙规模化生产的最大瓶颈。
养殖户为兴山石蛙准备的食料。
在兴山,就出了一个不怕困难,带头吃螃蟹的人,他就是出生于水月寺镇椴树垭村的杨祖海。2011年,他在椴树垭开始探索建野生仿生设施开启人工养殖兴山石蛙,一路走来,过程非常艰辛。
第一大难题:石蛙的食料。石蛙只吃活动的昆虫和动物,不吃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原生态状态下,运动中的蚯蚓、蛆虫、蚱蜢、蚂蚁、泥鳅、河蟹、蝼蛄等,都是石蛙的采食对象,而对死的昆虫和动物,从不食用。
石蛙在草地里寻食
所以,养殖石蛙,不可能如养殖生猪、狗、鸡鸭一样,用饲料和动物死后的肉,而只能用活动的饵料。
为了满足石蛙的食欲,让石蛙吃饱长肉,杨祖海开始养虫——黄粉虫,还养殖蚯蚓,同时,在生态蛙池上方,挂上诱虫灯,晚间开灯诱飞虫。
养殖石蛙用的黄粉虫。
黄粉虫营养丰富,生长迅速,但养虫也很花心思,黄粉虫不仅吃糠壳,还吃菜叶、土豆片、包谷面、红苕、胡萝卜、苹果皮、香蕉皮、生南瓜等,由于精心喂养,黄粉虫很快成为养殖场石蛙的主食。蚯蚓和飞虫,成为石蛙的补充食物。
几年摸索,杨祖海突破了第一道难关。
养石蛙必须养虫
第二道难题:低制天敌入侵。人喜欢吃石蛙,也有些动物对石蛙也情有独钟。蛇、鼠、鸟,都是石蛙的天敌。自从养殖石蛙之后,养殖场便成为各种蛇经常光顾的地方,稍不留神,蛇就会遛进院内捕食石蛙;天上的飞鸟,对石蛙也很感兴趣,有机会也会飞入养殖场内抢食石蛙;还有老鼠,也是个善偷的主。
兴山石蛙手臂力量很大。
为防止这些天敌,杨祖海在院外墙边洒雄黄粉,在天空挂防鸟带;加高院墙,堵住鼠洞,减少了天敌对石蛙的捕杀。
第三道难题:成蛙食幼蛙和蛙卵。养殖之初,杨祖海并不知道成蛙会吃小蛙和石蛙蝌蚪,损失惨重。好不容易盼到蛙卵变成小蝌蚪和小蛙,不几天,就被成蛙吃得一干二净。
营养丰富的石蛙皮
发现这一情况后,杨祖海将成蛙与幼蛙分开养殖,从而大大提升了石蛙的成活率和种群数量。
第四道难题:成蛙外逃。在天气变化,阴雨来临之际,石蛙便变得狂燥,纷纷向院外逃窜。为此,杨祖海不得不加高垣墙,阻止石蛙跳出墙外的情况发生。
兴山石蛙制成美味。
随着兴山石蛙养殖难题的一道道攻破,养殖场石蛙的种群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杨祖海在兴山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兴山石蛙养殖实体——兴山顺发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民,致力于兴山石蛙的仿生态养殖。
有保健食疗作用的兴山石蛙汤。
(小题)地标助力兴山石蛙,“八珍”之一俏售市场
石蛙,是我国传统食谱中营养成份和药用保健价值最高的食用蛙类。据中科院权威部门化验结果显示,石蛙体内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所必须的,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这8种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70%,其中谷氨酸含量达11.9%。
公石蛙外观。
石蛙的氨基酸总量高于人体需要模式含量,比值与人体需要模式更一致,也容易被人体所吸收。石蛙肌肉中含有20种以上矿物元素。
在湖北宜昌民间,更有烹食石蛙大量俗语,如:“没吃石蛙不晓得,一尝筷子舍不得”。“家鸡不如野鸡,野鸡不如石鸡”。“清水香油煮,喝汤胜喝乳(清煮石蛙)”。清蒸吃味道,全凭配作料(清蒸石蛙)”。“鲜蛙炒青椒,开胃醒大脑(青椒炒蛙腿)”。 “大蒜炖石鸡,止咳不请医(大蒜石蛙)。”
兴山石蛙养殖人讲石蛙故事。
兴山石蛙的养殖成功,为古代“八珍”之一的石蛙,进入消费市场得供了可能。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杨祖海成功摸清了石蛙的生长特点和习性,实现了兴山石蛙的规模化养殖,还成功地打造出了一条集种蛙驯养、苗种繁育、幼成蛙喂养和饵料生产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良种繁育、饵料培育、生态养殖、标准化生产,品牌打造”的生态模式。
这个蛙池每年产兴山石蛙近千斤。
2012年5月中旬,兴山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与县扶贫办和水月寺镇扶贫办组成联合调查组,在椴树垭村党支部书记杨世斌的陪同下,对椴树垭兴山石蛙生态养殖项目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撰写了《兴山石蛙仿生态养殖大有可为》的调查报告,得到了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
兴山石蛙
2015年9月16日,宜昌市水产局负责人一行赴调研兴山调查石蛙产业,认定兴山石蛙品种优良,肯定水月寺石蛙生态养殖项目发展前景广阔,既可帮扶老百姓脱贫致富,又保护了石蛙物种资源,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016年,宜昌市水产局推荐兴山顺发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宜昌市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兴山石蛙侧面照片。
为叫响兴山石蛙品牌,兴山县农业局(水产局)高度重视兴山石蛙养殖的试验、示范工作,开展“优选场地、精建蛙池、科学喂养”的技术创新,并大力支持水月寺石蛙产业协会申报“兴山石蛙”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6年初,兴山石蛙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登记保护。地标农产品的认证,为兴山石蛙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石蛙旺销,供不应求,春节期间卖到200元一斤。
兴山石蛙养殖人杨祖海夫妇。
为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兴山顺发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决定扩大兴山石蛙养殖规模,发展300个养殖户,带动更多农民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