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是为了纪念谁(武侯祠的历史盘点)

武侯祠是纪念诸葛亮的。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占地15万平方米,始建于章武元年,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

说到武侯祠,大家都会说,这不就是我国唯一一个君臣合祀祠庙么。这种说法当然不能说错,但也表述得不够完全。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武侯祠

1、武侯祠的历史

诸葛亮于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根据其生前遗命,部下将其葬在定军山。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这也是称为诸葛亮“武侯”的开始。

诸葛亮死后,各地开始上书,请建诸葛亮庙,刘禅以此违背礼制而没有听。民间百姓在节日时,就自发在路边祭祀诸葛亮。

到了景耀六年(263年),蜀汉才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沔阳就是今天的陕西勉县。可以想象的是这座庙必然是草草完工,因为,263年也是钟会、邓艾伐蜀的年份,蜀汉在这一年亡国。

那成都的武侯祠是何时修建的呢?根据《方舆胜览》的记载:武侯庙“在府西北二里今为乘烟观……李雄称王始为庙于少城内,桓温平蜀,夷少城,独存孔明庙”。李雄在成都称王在304年,这段文字的说明李雄曾经在少城内为诸葛亮建庙。

唐代杜甫,有一首诗《古柏行》,里面有一句: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泄宫就是庙的意思,也就是说,刘备和诸葛亮这个时候已经被安置在同一个庙里面。我们知道,刘备的惠陵的位置是确定的,那么说明在杜甫时期,诸葛亮的庙已经搬迁到刘备惠陵旁边了。君臣同祠一庙的情况在唐朝就已经出现。

但也有说法是,武侯祠和汉昭烈庙只是紧挨在一起,是邻居,并没有合并到一起。

明朝时期,蜀王朱椿见武侯祠残破不堪,就对武侯祠和汉昭烈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和整合。朱椿把原本在汉昭烈庙西边的武侯祠废弃,把诸葛亮像移入汉昭烈庙内刘备像东侧,关羽、张飞像排列于西边。

既然武侯祠并入到了汉昭烈庙,那么这合二为一的祠堂,是应该叫昭烈庙还是叫武侯祠呢?和诸葛亮一起移入汉昭烈庙的还有《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老百姓们根据自己的习惯,依旧称其为武侯祠。

武侯祠在明清经过多次修缮,但其君臣同一祠的局面再也没有改变。

到了1995年,成都市将武侯祠后面的居民迁走,把提督街的三义庙也迁到了武侯祠。这一下,纪念刘备的汉昭烈庙、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纪念刘关张三兄弟的三义庙,全部都进入到了武侯祠里,也算来了个大团聚。

2、武侯祠是为了纪念谁

上面详细介绍了武侯祠的历史,其实回到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最初的祠堂是为了纪念诸葛亮,因为诸葛亮被封“忠武侯”,所以称为武侯祠。

在明朝的时候,汉昭烈庙和武侯祠合并,老百姓根据习惯,称合并之后的祠堂为“武侯祠”,这个时候的武侯祠就是纪念刘备和诸葛亮两人。

在1995年的时候,纪念刘关张三兄弟情谊的“三义庙”迁入,到了这个时候,武侯祠就成了纪念刘备、诸葛亮、以及刘关张三兄弟情谊的大型祠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