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印客美学——艺术和美学的科普地
对于艺术家来说,纯粹的写实似乎已经没有意义了,他们利用疯狂的创意来稀释现实,构筑起一个个理想浪漫的乌托邦。
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改造这个无聊的世界,尤其是在新材料这件事上,他们的想象力已经不只是局限于地球。
那些在 Instagram 上走红的3D艺术家,通过3D数位渲染技术去想象不存在的存在,正在引领一股前卫的潮流风格,创建出超现实的视觉效果,再次对当代美学作出全新的诠释。
完全不考虑工程技术和造价的现实难题,南非开普敦艺术家 Alexis Christodoulou 用3D渲染技术来实现自己的建筑想法,创造出各种超现实的虚拟空间。
精准的建筑结构、柔和的色彩搭配与丰富的材质肌理,没有多余的复杂元素,巧妙地利用水池、圆柱、拱门、圆球灯等元素将室内外的空间连接起来。
为了充分理解建筑及其内部空间的关系,Alexis Christodoulou 吸收了大量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作品风格,包括意大利现代建筑师阿尔多·罗西、英国简约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西班牙建筑鬼才大师里卡多·波菲等等。
尽管 Alexis Christodoulou 的作品都是虚构的想象空间,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细节却在其中随处可见 —— 没有任何过多修饰的混凝土,在线条、形态、构图和视角上表达现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超现实的空间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压迫感,巨石与沙砾所暴露的原始粗旷感更是让整个画面都充满了明显的冲突。
但是,Alexis Christodoulou 利用几何的排列组合在光影下的渲染,搭配珊瑚粉、沙色、粉蓝、桔黄等低饱和的暖色彩,加上由折射和焦散来形成的水影呈现出微波纹理,成功使画面自带一种轻盈柔和的气质。
这种沉浸式的美学体验,就算只是望一眼也会完全沉醉吧~
区别于平面的立体化设计,这种唯美浪漫的视觉效果主要来自于强大的后期渲染技术 (Render),要做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其后期的灯光、材质与其他细节都在追求极致的高品质。
场景变得越来越复杂,显示分辨率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最终合成的图像效果是无限接近摄影镜头般的真实感。换句话说,高水平的3D渲染图,一定是照片级别的质量。
“Render (渲染)” 是室內设计、产品设计、广告制作与动画特效等领域都会用到的重要技术。
最常见的是,设计师把平面的设计制作成效果图,经过3D建模与渲染的图像能让屋主真实的感受到灯光的照明、家具的材质与摆设,直接预览整个室内装修的设计。
3D效果图无疑是除了建造以外,最接近实际的呈现方式,大大方便了家居设计的定制化,最初的应用也是在建筑与工业的设计。
设计师往往需要高水平的审美和能力,其过程从收集参考图到建模,再到最后的渲染,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完成一张完美的渲染作品至少要花费上好几个小时,甚至是一个星期才能完成。
从简单的场景应用发展到如今,3D渲染已经成为了当代流行的艺术创作手法,图像越来越精致,视觉效果越来越逼真,其艺术性比实用性来得重要。
来自巴塞罗那的设计工作室 Six N. Five ,他们专注于渲染图的制作,在摄影和设计中探索未来主义的实验性空间,通过场景化的空间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艺术,一举成为当下美学潮流的课代表。
随着后期技术软件的不断演进,从2D的平面设计发展到3D的渲染空间,这种创造力被认为是一种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转向未知的思维方式,自然能带来不少有趣的视觉体验。
在二维平面设计足够优秀的基础上,三维的画面也是极具玩味,把两种表现形式的视觉图像并放来看,不妨来大胆想象一下画面将会怎样进化
▽
好看是关键的驱动力,创意也是 Instagramers 的重要指标,而超现实的抽象风格的不确定性本身就是热门话题。
明知道现实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场景,明知道是无法实现的幻想,我们却愿意去相信,这些在未来都有存在的可能性。
线上美学杂志账号 Visual Pleasure 聚集了大量抽象风格的建筑、摄影与设计,所分享的内容都离不开“创意”二字,鼓励想象力的边际探索。
有了现代技术和媒体的加持,艺术家给观者留下的想象空间愈加广泛,虚与实的边界线愈加模糊,视觉美学的趋势也就愈加抽象。
慢慢地,我们似乎弱化了对城市的真实感觉,反而对未知的空间产生更多渴望,爱上那些不同于日常生活,也不同于理论的科学世界的创意。
大多数人将现实中无法触及的现象叫做“梦境”,艺术家利用数码技术去创造的另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的抽象空间,往往集体引发梦游的思绪。
I make the spaces, because I like the idea of going there and escaping for a while. They’re just extensions of my day dreams.
无可否认,3D渲染技术应用于创作是一种正在流行的趋势,带来的视觉体验就像给我们的大脑按摩一样舒适。
与其去定义艺术的流派,不如顺应当代艺术评论的说法,相信任何人都可以变得有创造力,如果他/她自己允许的话。
“看”艺术和“做”艺术同样重要,如果说社交媒体是逃离现实的通道,掉进这个奇异的兔子洞也能让人收获一场“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