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通过质量认证的企业全国已达数十万家,但在认证企业及未认证企业中每每提及ISO9000话题,不少企业中,各级人员都存在对质量认证体系的误解,感觉质量体系华而不实、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多少价值,往往被打入冷宫。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至少源于以下几点:一是体系主要负责人本人对标准的认知不够,不能把建立体系的意义充分传输给各级人员;二是贯标不充分,急功近利,认证获证形成目的导向;三是体系建设质量不高,模式化、形式化掩盖了体系标准的本真功能;四是个别企业对质量体系,平时不执行,阶段性补假记录,只走形式,误导了人群;五是领导作用发挥不够,没有通过内审、管理评审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使质量体系确实也没有发挥出价值等。
企业费尽人力物力建体系未体现出价值,也违背认证标准产生的初衷。如何在实践中找到妥善方法规避上述现象,使质量体系具备管理价值、能够被扶正成为“正宫”,下面谈一些看法。
1.贯标前要充分了解标准
每一个舶来品都有它的先进性。质量体系从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我国,使很多传统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找到了参照系。很多企业ISO9000认证之前,制度不全不成体系,文件、记录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东西,长期不更新,与市场不接轨,文件无约束力,缺乏监督或评审。这种传统模式,管理上没有系统的流程标准,出现问题后记录不全面又不具可溯性,管理上、质量上、市场上的问题最终作用到效益上,导致企业关门、倒闭、退出。90年代ISO9000进来后,ISO9000从20个方面(要素)对企业的产供销运管全方位要求,企业通过建立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规程、记录体系,通过贯标、运行、记录、内审、评审以及外部监审评价,环环相扣,使企业从客观上改变了决策思维、运作方式,使管理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随着市场变化和管理要求的不断升级,质量认证标准也不断升级,如ISO9000从1987版升级到1994版、2000版、2008版、2016版,新的版本不仅使内涵更加丰富和缜密,从外延上也顺应时代的要求,一直引领着各行各业的质量管理乃至企业的系统管理。
2.小范围论证确定本企业贯标本质
企业贯标前,应小范围组织人员研究标准、研究企业、研究企业的特殊需要,研究引入认证标准的特定价值。要通过引入标准、借力专家、全新整合,填补企业此前在管理上的一些空白,强化经营运作中某些环节,从组织结构、角色职责、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修正,从而将认证作为企业诊断、组织优化、管理升级的一次良机,这不仅是投资决策者的期望,也是各级管理者的要求,更是质量管理的需要,通过管理的改进、效益的提升,使公司全员、相关客户共同受益,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3.充分培训,确保全员领会标准文件
建议至少强化两个环节的培训:一是内审员的培训,先期培训一批认证骨干,在充分了解标准精神、标准细则的基础上,有利于组织者与公司高层的更充分沟通,为策划体系、建立文件、实施评审等争取支持;二是体系建立后,对公司各级人员要拿出较多时间进行标准的讲解、文件的传达,以及记录填写、问题预防、纠正方法等的培训工作,确保培训无死角、不夹生、不回生。
4.深入浅出,确保成文信息简洁实用
建立体系要做到“四忌”:一忌照搬标准术语,语句教条难懂,难以传达执行;二忌过于理论化、搞“大本子”,好看不适用;三忌与实际脱离,造成体系文件与实际业务本身“两张皮”;四忌质量认证完成后搁置一边,暗示全员这是取证而为。
5.不折不扣,持续执行
要确保体系得到持续有效执行,取得决策者的支持是关键。这要求管理者代表、体系管理者与决策者达成共识,或者在体系策划阶段首先形成共识:即此体系是公司经营管理不可替代的、唯一性文件,文件执行后相关文件须同时废止,各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要求。
6.不回避问题,不提防监督审核
合格的企业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的闭环,如果认真执行,各类问题基本能够得到预防、控制和解决。但是一些企业在体系执行中,填写记录总心有余悸,不敢将一些敏感的问题体现在记录中并按相关程序进行解决。这可能出于几种原因,一是担心监督审核时被查出,自找麻烦,二是想给自己的工作留一些余地,避免出问题后要整改、遭跟踪,增加工作量,三是惰性心理、得过且过,不想将问题暴露,之后再不折不扣按规定处理而把自己绑得太死。
其实前述担心大可不必,因为监督审核不是不允许有问题,而是看出现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再者如果问题不解决因跟踪验证造成心理压力,当事人则更应关注,如果问题一再堆积会不会对自己工作带来威胁,会不会为回避审核做假记录造成工作量增加,以及因回避问题、得过且过而给企业带来的其他经营管理或市场风险。
7.做实内审、管理评审
质量体系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内审、管理评审是否做足做实。内审机制可以全方位发现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如果领导重视、认真对待内审的问题,不仅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整改使企业的问题越来越少,还可以使内审组成员有认同感、成就感,促进其更好地优化体系,确保体系不断升级。系统的内审可以挖掘出质量问题、经营问题、权责问题、效率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内外部环境问题,如果以管理评审将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一定能提升,这符合PDCA原则,也发挥了质量体系的内控功能,彰显出体系的实用价值,最终质量体系也会被认可。
作者:刘庆龙,漯河永冠商贸副总,国家注册审核员、检查员,曾任世界500强双汇集团管理中心主任、子公司副总,漯河开源集团董事长助理等,为现行国家标准GB/T27301《肉及肉制品生产企业要求》编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