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群众看懂红头文件,谁还敢雁过拔毛?-什么是红头文件

日前,河南省要求政府机关出台的“红头文件”要配套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即将“官话”翻译成“白话”,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群众关心的事情讲清楚,引起广大读者点赞声一片。

过去,红头文件是给领导干部看的,是放在办公桌上的,说官话,用专业语言无所谓,老百姓读懂读不懂没有关系,领导怎么说,群众怎么听就是了。这造成了群众不懂文件精神,不懂国家政策的现象。其结果是国家政策执行受阻,落实难到位,更有甚者,一些党员干部利用群众不了解文件精神,不懂国家政策的弱点,在扶贫资金上“雁过拔毛”。

如今,工作作风转变了,群众充分享受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惯用“官话”的红头文件也应该与时俱进,使用“白话”,让群众看得懂了。这就是河南红头文件用“白话”受欢迎的原因。

群众作为国家政策的服务对象,自然希望了解红头文件精神,愿意配合党员干部执行文件规定,但因为红头文件官腔太重,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之类的词语太多,群众看得索然无味,或者“JDP”、“价格指数”之类的专业术语让群众看得不知所云,群众就会失去对解读文件的兴趣,干部说什么就是什么,干部说得对,群众就支持,如果干部“歪嘴和尚念错经”,群众听信一些别有用心干部的话或者被蒙,或者觉得政策“不公”进行抵触,造成国家政策落实走样变形,造成一些干部在给困难户办理低保证、领补助、甚至救济金等方面上下其手,吃拿卡要,索取“辛苦费”,不仅让惠民政策打折扣,而且严重损毁了政府形象。

当红头文件用语“白话”,变得浅显易懂,当国家政策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当群众真真切切了解了红头文件精神,看谁还敢欺负“老百姓不懂政策”,看谁还敢做“雁过拔毛”的苟且之事?

当群众看懂红头文件,谁还敢雁过拔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