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子的生长环境不同,橘子的品种也不同。在大自然中所有生物都是根据生活环境,改变自己的特征,更好地顺应外界的变化。
那么人的外貌长相会和地域有关吗?
全世界最喜欢认祖宗的国家非中国莫属,不管年轻的时候闯荡哪个天涯海角,在垂暮之年就只想回家认祖归宗,甚至在死之前的遗言都是叶落归根。但如果真的要追踪每一个人的祖先来自哪里,这绝对不是轻松的事情。
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乱和迁徙。从公元4世纪匈奴攻打洛阳后,北方的民族迁入中原,与汉人居住在了一起。到公元8世纪唐朝鼎盛时期,中原地区相当于今日的北上广,50%的财政都来自于河北。
在安史之乱的六年里,1300万北方人口南移,融入进了今日的杭州等地。到明清时期的走西口、闯关东和下南洋都让中国人离故土越来越远。而现在新中国的人口从西往北迁移,寻找祖先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更难以追溯了。
?祖源、基因和体质特征影响长相
虽然从固有信息和历史的角度很难得知一个人的祖源、基因甚至体质特征,但今天发达的科技中我们还是可以从基因中找到三者的密切关系。
众所周知,我国有56个民族,而汉族占91%。汉人起源于甘肃青海地区的古羌人,很多人都认为汉人起源于中原大地,其实是错误的。人类学家发现,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汉人(包括中原人、汉族),都是古羌人、东夷、苗瑶等后代的混居族群。所以笼统地说中原人就是纯汉人是错误的。
一个人的基因可以推断出这个人他的祖先在哪个地区生活的,不同地域的人在特定基因上存在着差异。基因也强烈影响了一个人的体征特质,就像泰迪不会长得跟哈士奇一样,因为它俩的基因不同。
?以北纬30度为界划分南北,从对比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就能看出他们的明显差异。长江以北11组人类化石为北部类型,例如北京的猿人,都有短宽但高的颅骨,鼻梁高而窄,面部扁平身材高大。
长江以南的3组化石为南部类型,例如浙江的河姆渡,他们的特征是颅骨长但颅高低,颅宽属于偏宽类型,鼻梁和鼻根比较低和宽,身材也较矮小。古北方人和古南方人的差距,也就奠定了南方人和北方人的长相上的不同。
?各个省份不同的面部特征
走在路上看到一个高鼻梁大眼睛的就知道是新疆人,还有些人没有张嘴就知道肯定不是本地的。
事实上,不同地区的人在面部特征上也有很明显的区别。例如北方头围大,南方头围小,北方人有蒙古褶,南方人没有蒙古褶。在身高方面北方人相对高于南方人。这些现象不需要特别的分析,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就能发现。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东北的朝鲜族和南方的傣族长相上就有很大不同。朝鲜型的脸庞混有一定的通古斯及阿尔泰血统,在韩国和朝鲜尤为常见。它们的相貌特征是皮肤较白,脸庞大且圆润,鼻子较宽,嘴唇稍厚额头短,整个人较为纤细,体毛也少。
?还有一种朝鲜族长相为冈山型,分布于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日本本州。而它的相貌特征就与前者不相同,皮肤浅黄偏棕,蒙古褶较重,大圆脸,面部平,长直发。
傣族的长相统称为珠江流域型,常见于国内两广地区,福建和云南,国外的越南和泰国。肤色为棕黄,鼻子宽且塌,没有幅度的椭圆脸型,颧骨突出,眼睛大,嘴唇厚。
?最后
亚裔明明是中国血统为什么看着更像“外国”人?这也是和生长环境相关,拿中国人和美国的华裔为例。
一是中文和英文的发音肌肉不同,英语的表达更夸张,所以嘴部肌肉和脸部轮廓会有很大的变化,例如好莱坞女星刘玉玲,就显得很“国外”。
?二是中美两国文化不同,中国人讲究含蓄和内敛,而美国人更加外向和夸张,他们微笑时喜好露出大白牙。这种习惯影响到了五官和皮肤。
三是美国人对美的理解不单单只是白、幼、瘦。在美国文化中并不强调肤白貌美的重要性,更追求健康的小麦色。但在吃食上中国菜变化繁多,摄入的营养也是多样性的,而在美国更流行从高糖高热的食物,所以他们身材较为丰腴。但这一点在华裔身上体现得不明显,大概也和家庭条件有关系吧。
除了这些差异外,从两个国家演员的演技上也能看出地域和国家的差异。亚洲人认为眼睛是中心,正所谓眉目传情。在国外口唇部位才算是核心,遇到惊讶的事情会张大嘴巴。
?如果将中国人的眼睛蒙上了就没办法流露真情,而把外国人的嘴巴蒙上那么情绪也不能表达了。
举个例子,老友记里的珍妮斯说:“Oh my god”与小岳岳说“我的天呐”,就有很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