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云舒,惯看桑田变沧海;古往今来,多少故事笑谈中!
其实客家人就是汉族人。
客家是南方汉族十分独特的一支,是汉族的重要民系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在大陆地区,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县和江西、四川、广西等地区,特别的是,客家语在东南亚等地,也是这些国家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世界约有8000万客家人,其中,国内大约有5000多万人,国外大约有3000多万人。因此,客家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那么,"客家"这个称呼是怎么由来的呢?
直到现在,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并没有给出准确的解释,众说纷纭。但是从字面上来说,"客家"就是"外来移民"的意思,这种形容十分的形象,因为客家人是从秦始皇时期开始的,总共经过了6次大规模的南迁,而小的迁徙更是不计其数。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时期是客家人的第一次大规模南迁。秦始皇嬴政一统中国后,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从闽粤赣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7年后,秦始皇再派50万人南戍五岭。秦朝亡国后,两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当地,成为首批客家人。
西晋末期的永嘉之乱和东晋的五胡乱华时期是客家人的第二次大规模南迁。为了躲避战火的摧残,部分中原人民迁入闽粤赣边区。
唐朝末期的黄巢起义时期是客家人的第三次大规模南迁。安史之乱的时候,大唐的土地上生灵涂炭,迫使大量的中原人民南迁。唐朝末期的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人民南迁。但此时也正是客家语的萌发时期。
宋室南渡及宋朝末期是客家人的第四次大规模南迁。宋朝末期,客家人参加了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活动,抗元失败后,元军南下讨伐,客家人一路逃亡至海南岛。
明末清初时期是客家人的第五次大规模南迁。由于生活在闽粤赣的客家人人口急剧增加,再加上满族人入侵中原,所以客家人向川、湘、桂、台等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带迁徙。
太平天国时期是客家人的第六次大规模南迁。
太平天国运动是由客家人为主体领导的运动,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为了避免被清朝统治者杀害,很多客家人改名换姓、逃往外地,大批客家人逃到香港、澳门、厦门和海口一带,有的被迫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南北美洲等国家从事苦役劳动。
在这一时期客家人由中国迁至世界各地,客家人因此在全国各地分布。
客家自己的语言和独特的风俗文化的形成与客家人经历的6次大规模南迁有着重要的关系。在经过数千年的迁徙演变后,大约在南宋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文化形式。
因此,经历了数千年的洗礼,客家文化被称为古汉文化的活化石,客家语言也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例如说,客家话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客家话中,"我"用"吾"来表示,"你"用"尔"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