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位朋友卸下了公司的市场总监头衔,回到大客户部担任高级经理。
聊起换岗的原因,他说:“ 做Marketing太琐碎了,一年到头很难看到成果。想搞大活动,要有好想法,还要有钱有人,总之这工作比我想象的可难多了。”
我说“跟你们之前想的做做资料,发发推文,搞搞活动不同吧。” 他笑“还是销售适合我,容易有成就感”。
聊完后我就一直在想他提到的成就感。
确实我们市场营销人大多挺忙的。有的是工作真.多,老板一个人当几个人用;也有的是方向常常变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但最沮丧的还是忙得晕头转向却没见到效果。
比如花了大力气制作的视频,没有点击量;市场活动忙了几个月,最后来的很多不是目标客户;好不容易获取的商机销售不跟进,见不到转化率…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能让市场人体会到成就感?
想来想去,也许就是平时工作要有方法,另外需要常常跳出细节搞点大事。
不过这种“既要” 、“又要”的事情难度自然是很大,但也是实现短期效果与长期价值积累的必要路径。
我们先来说说日常的
“小”事
市场人包括CMO在内,每天都需要处理大量细碎的工作。
从公众号的头图选择、市场活动的茶歇摆放、产品资料的内容布局到各种PPT、设计稿…
零散、琐碎而繁杂。
既然要干,就要舒心又高效。几个 tips
1. 不做“工具人”,常问“为什么”
有的领导喜欢直接下任务,认为这样的好处是大家能快速行动(也许自己也是拍脑袋)。
这是很多人工作茫然的核心问题-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因此有时候也不太认可工作内容本身)
举个例子:老板说,“我们要做视频号了,争取每天一条。”
如果执行者完全不问为什么,很可能开始到处找素材或者拿之前的视频剪辑拼凑,随便应付。
如果问问“为什么要做呢?期待得到什么效果?”
说不定聊着聊着就能明白,老板其实是认为公司的产品用图文的形式没有视频那么直观、不少客户有意向一起来推广合作案例…
了解了这些,是不是对干什么有了清晰的认知?会不会要做琢磨下“是不是要每天来推送”?“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
如果真的遇到“你问那么多干啥,照做就行了”或者“差不多就行”的老板,赶紧另找出路,在他/她那学不到东西。
2.要“尽快”
在思考清楚自己的为什么要做后,尽快行动,先拿出自己的第一稿。
茑屋的创始人增田宗昭在《茑屋的经营哲学》中有一篇文章《我喜欢说:尽快!》我记忆深刻。
“要有了产出,才有了从拥有不同数据之人那里获得建议的机会,结合了他人的建议,才能做好更好的企划。
这在处理一堆小事情的时候尤为重要。先要行动,然后再去综合别人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呈现的能力增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产出的效果也会一步步提升。”
也就是说,知道目标后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完美,想着综合各方的建议,而是先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之后再去问别人的意见。
脑子一片空白的头脑风暴或寻求帮助,一般是很难有结果,浪费了时间。先要“抛砖”才能“引玉”就是这个意思。
3. 分清楚优先级和主次
时间管理四象限大部分人都知道,但真正能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先做的人太少了。
不少人在事情面前就慌了,因为每件事看起来都很重要也很紧急。
销售都催了好几次的产品PPT很紧急,老板亲自下达的公司会议室布置很重要…
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还是看部门和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从而判断事情的优先级。
也许市场活动后1天内跟进客户,发会议资料比布置公司的会议室更能快速完成商机指标;也许销售要求的各种资料早就发了图片,能不能让他们自己来整理一下?….
4. 把碎片拼起来,边干边总结
有人说,就算想通了前面三点,也抵挡不了干不完的活。
这时候可以想想,能不能把一件件事情拼起来做?
视频的内容是否可以和产品介绍、公众号推文甚至是白皮书、案例形成一个内容系列?市场活动的流程能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下次就不用再从头来过?
边工作、边思考、边总结能大量节约现在和未来的时间。
优秀的市场人都有自己的各种资料库。把模版、优秀的案例整理成自己的工具箱,关键的时候能马上找到并调用。
每天花几分钟整理好的桌面、电脑资料,能大幅提高工作繁杂人士的效率。
5. 多任务处理
最后,还是要老生常谈muti-task 的能力。遇到同时要操作几个项目的时候,这种能力尤为关键。这个甘特图示范了如何安排项目执行。
不要等,不是一件事情完了再开始另外一件事,统筹安排,及时跟进。
提高效率的方法很多很多,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工作宝典。不过,就算再高效,市场人也不能天天就做一堆小事,也要考虑一些“大招”。
“大”事
这就好像忙了一年,也需要“穿着华服”出现在大众面前。我想用“大件事”比较合适。
这里说的大件事不是大事件,不是一个公关事件也不是刻意去蹭热点,而是亮点。
聚焦在某一个行业、某一类客户为实现一个具体的目标而去做的ROI很高的事情。市场营销里也称之为影响力大活动(high impact campaign)。
比如年度用户大会、新产品上市、创意视频、白皮书发布…这些凝聚全公司“实力秀”,常常会对业务有帮助,对品牌也很有好处。
谈到这,也许大家会马上会想到:关键要有费用啊,预算多了当然就能搞大的了。你看每年华为、阿里搞的大会,都是砸了巨资了。
对于一般规模的企业来说,有影响力的活动还不一定真的要花钱多,关键要有声势、有创意、让人印象深刻,也就是说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讲是最高的。
1. 以目标为导向,选择聚焦
越是费用有限,越要考虑如何最大化利用资源。聚焦是最有效的方法。
这里不仅仅指费用和精力的集中,更是选择在重点客户、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上投入更多。
比如一家公司的目标是希望能源行业打响知名度,那么也许在行业媒体上集中投入广告。如果想现有客户能够复购,那么也许是针对现有客户搞活动更有影响力。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10件不痛不痒的小事不如做1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事根据目标可能是:
视频推广,帮助企业建立知名度并带来商机;
在选定的媒体上投放广告,为新产品造势;
一系列的公关活动,提升企业的雇主品牌;
发布年度白皮书,带来超过行业标准20%的销售转化;
形式新颖的合作伙伴大会,提升了忠诚度,招募了新的伙伴…
2. 抓一个主题
做大件事还有个方法就是策划“主题活动”,比如某某Campaign。简单来说就是用一条主线把相关的执行工作关联起来。
让客户在整个体验过程中感受到同一个message,同一种设计风格,同一种表达方式…留下的印象更深,效果比零散触达更好。
这个能力对在企业甲方的市场人的要求会比较高一些,也正是不少广告公司、策划公司最擅长的能力。
可以先从一个个小的campaign 开始,然后慢慢锻炼策划能力,逐渐能够组织季度、年度跨部门、跨时间的大活动。
3.搞点新东西
重点活动在精不在多。
让老客户看到创新的东西,潜在的客户看到公司的实力。频次不多,也不会过分打扰。
我们做市场营销的,总要有些与众不同,总要有些创意。
去挑战一些新的想法,尝试行业也没有借鉴的新事物,难度一定不小,时候还会感觉压力非常大。
但正是因为艰难的目标,市场人不断地从更宏观的角度、更贴近业务的角度、更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
当然,既然是大件事,就需要按照项目管理的形式来执行,并在在目标客户选择、内容设计、事前宣传事后传播上下功夫,最大限度的发挥影响力。
我们常常也会因为时间压力,需要熬夜、加班、甚至为了创意而争执,但在极度目标为导向的时候,更加能体会协作、团队的力量。
大家常常感觉大活动后,部门内部关系更融洽了,甚至和老是挑刺的销售部门关系都好了不少。
说了这么多,总结来说就是日常的小事要尽量用巧方法,提升效率的同时干活也要心情舒适。
另外,市场部不要仅仅是埋头干苦活,也常常要从最终的目标出发,挑战有一些有亮点有创意的事情。
这些建议不仅适用于市场部门的管理,也希望对大家的个人发展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