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年前计划中的一篇帖子,却因为疫情一下耽搁了两个多月。
开始以为横评很简单,所以用两百元左右的一波目前卖的比较火的平头塞打了头阵,结果看了下反馈,还是有不少人推崇一些已经停产的或者价格为王的型号。
老实说,横评其实是个相当困难的活,选品本身就已经存在争议,不同前端的表现又是一个无法把握的维度,所以我都不敢说自己是在做横评。
不过既然立了FLAG就要坚持到底,不敢说是给平头塞一个历史记录,仅仅只是自己在玩平头塞的一个总结,当然对目前想要平头塞的人还有些用。
这次个人的选品价格低至880元,高至3299元的瑞弦D3,880元的其实是有神塞之称的宇音PK1.按理说它不应该出现在本专题内的,因为它出道的时间和其它的相比实在有些早,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神坛的地位也越加稳固。但这就是代表应该买它么,答案未必。
为了方便叙述,个人还是选一款口碑公认度较高的耳塞作为参照,这便是小众厂商瑞弦的D2+。凡是关注过平头塞的应该都关注过甚至听过此,当初上市并没有因为1999元的高价而惨遭口诛笔伐,相反在近三年的历史里它被越来越多的发烧友推崇,价格目前也落到1499元甚至更低,并且有过平头塞天花板的美誉。
▲瑞弦D2+
这副平头塞的独特之处除了本身DMS大魔神单元以及精致的线材、腔体和收纳包,更多的还是在其音质上。和很多平头塞一样它用手机直推能听,但是你能明显感觉到推力不足的遗憾,另一方面却又没恶声,相反会觉得信息量很大,就差驱动。我也看了下很多玩到极致的朋友说它在台机上可以发挥出天壤之别的实力出来,也就是遇强则强,上限不可限量。不过鉴于本文的横评,个人并不打算上台机,仅说说它在乾龙盛QA361和乐彼L6下的表现。
低频很正,量感一点不像平头塞的羸弱,饱满有立体感,器乐分离感明显,出色的弹性让其氛围有不错的质感,这种质感介于宽松与强劲之间,动态中规中矩,整体的味道略显清淡但又很舒适,哪怕是《THE MASS》这种偏低频的交响乐它也有流畅的节奏与震撼的气势。
瑞弦D2+的人声是比较好驱动的,味道和低频一样偏中正,聆听低苦艾的《兰州,兰州》,那显而易见的西北腔并没有过分渲染,厚实之中藏有绵软,润感看似不足却不显干硬,略带暖声亦有偏监听的意思,密度较大,入耳还算舒适,只是很难让人觉得印象深刻。
越到高频越觉得D2+的声音中正,但它又不是直白的那种呆板。器乐分离感和声场定位就不说了,虽不是极致优秀的那种,就是叫你感觉不到瑕疵。相反恰合时宜的动态和瞬态让它在听管弦乐时倍感顺畅,小提琴的泛音点到为止,丝毫不刻意,并且可清晰的感觉到管乐的厚度和亮度,和手机上直推的第一感一样直观,它可以更好,但即使这样也足够舒适。
所以关于瑞弦D2+的潜力部分本文并不打算做过多的探讨,各位只需明白这是一副三频较均衡,声音中正却不呆板的平头塞即可。
▲宇音PK1
如果说瑞弦D2+看似好推其实难推,那宇音PK1则是看似难推其实更难推,所以在对比瑞弦D2+的时候我特意换了更高端的乐彼L6。
宇音PK1的低频和瑞弦D2+的低频风格基本一致,在乐彼L6直推下,瑞弦D2+自然显得更有力道,动态更足,(好像是句废话,其实个人听PK1时特意把音量增加了一些)。PK1的低频除了中正,比D2+多了几分大气,氛围感略足一些,但细节略弱。
人声之间的差别就要明显一些,D2+的人声相比略显凸出一些,但像换气、吞咽口水这些细节不如PK1那么明显。两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偏暖,PK1的温润感则要明显一点,D2+的人声偏低频的多一点,立体感则要突出一些,齿音控制方面两者都算自然,某种程度上PK1的人声更为耐听,只是对前端要求是在太高,在乐彼L6上仍显得不够明亮。
PK1的高频有一项特制和D2+是一样的,都有明显的潜力,哪怕前端不够也能保持雄风依旧,天赋可见的素质能在第一时间就显现出来。在乐彼L6上拥有显而易见的韵味和点到为止的通透,器乐分离感出色,小提琴的泛音尤为自然,动态虽受制推力有所折扣但不会让你觉得掉链子,瞬态表现不错;
D2+在乐彼L6上推的比较出色,动态足,瞬态优秀,器乐分离感表现出的声场定位感极强,小提琴泛音部分虽然亮丽却不如PK1那么自然,它的管乐和弦乐之间相得益彰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好,起伏感、错落感清晰可见,同听亨德尔的《水上音乐序曲》它表现出那种欢快愉悦的小调比PK1要明显的多,瑕疵是声场略显局促,整体氛围虽然出来了却欠那么点自然。
前文说过宇音PK1是一副特别的耳塞,服役时间较长,优点很明显,价格便宜,音质堪称平头塞的一座高峰,不过它的缺点亦很明显,太考验前端,再加上线材和腔体材质很一般,一般刚入烧的玩家除了猎奇,怕是很难说服去购买。
▲ZEVEXY东皇
说ZEVEXY估计很多人并不知道,说太古余音应该能唤起一些人的记忆。这是国产一家规模很小的有着明显DIY印记的耳机品牌,不过它并不像其它DIY那样搞各种单元或者仿品,它做自己的小众品牌,靠自己的粉丝支持,产品基本以平头塞为主,价格很低。
在我之前的百元平头塞横评里分享过99元的黑炎,素质之高令人印象深刻,但比较吃推力。这款东皇是黑炎之前ZEVEXY最有名的一款平头塞,阻抗高达493欧,个人本文展示的是旧版东皇,撰写此稿时发现已经更新为新版东皇和银皇了。
耳机本身没什么说的,虽然只有800来块的定价,无论腔体的细腻还是线材的精致感觉已经是国产千元级的了,这些小厂用料基本上都是很奢侈的。
低频方面我觉得可以跳过不说,东皇的低频实在太难推,在乐彼L6的2.5平衡口上估计连一半实力都没推出来,只觉的低频有厚度有劲道却沉闷不堪,还是改天上台机时专门和本文几款潜力股聊聊。
中频部分是令人比较诧异的,和推不开的低频相比基本上是吃饱了,个人煲机时无意听了下许巍北京《留声十年》版的《故乡》,顿时被惊诧到了。要知道瑞弦D2+的人声本身中正偏监听,细节上有些偏低频的醇厚感,个人感觉东皇比它更中正,它没有那么明显的醇厚感,在这个度上它把握的比D2+更为准确,有那么一丝干涩却又很顺滑,听许巍时可以感受它爆发的气息是非常柔顺、真实,一点都不强调细节,D2+相比则有点过度醇厚而失去那种真实感。
东皇的低频和高频一样有着明显推力不足的沉闷和昏暗,我能断定的这是一副素质流耳塞,除了在人声方面可以与D2+一争高下,它的声场比D2+要开阔,只是在本文个人没太多精力和条件来分析这款耳塞。顺便提一句,它比PK1难推,在目前推力不足的情况下,个人依然觉得它的人声比PK1更耐听,齿音控制,中低频乐器的音色的细腻堪称有毒。
▲凯声白铃E
凯声大概是目前做平头塞最专注的耳机品牌,瑞弦虽有D2+和D3,但也有入耳式耳机,凯声则是平到底。前两年分享凯声的平头塞时还有人吐槽这是哪里来的小作坊,时至今日,凯声钛铃和小黑铃拉起来的口碑已经让HIFI烧友刮目相看。
凯声白铃E应该算作白铃的升级版,外观和凯声的平头塞几乎一个调性,有兴趣的可以扒一下凯声,除了白铃,小黑铃,钛铃,还有蓝色蓝精铃等等,这是一家被低估的耳机品牌。
白铃我听过,不过看到白铃E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懵,阻抗158欧姆,比宇音PK1还要高,注定又是难推的一笔,所以果断上了乐彼L6。
不过白铃E比PK1要好推一点,在乐彼L6上没有PK1的沉闷,比D2+还要干净少许。尽管如此,个人觉得白铃E的解析还不如D2+,除了不可预料的前端,在聆听《天地孤影任我行》时,白铃E的鼓点虽突出一点,但也导致鼓点以外的器乐不如D2+和谐,量感表现出的强劲没有D2+那么“实在”,我想这也是为啥白铃E还有BASS版的缘故。除此之外,白铃E的动态略弱,当然这一项也可算作前端影响,此处暂不考究。
人声方面两者在乐彼L6上基本上有着充分的解析,D2+略偏醇厚,白铃E则略显柔和,结象都很出色,且都努力控制着失真,适当的暖声都较为自然;其次,白铃E的齿音略微明显,情感诠释要比D2+丰富点,D2+始终有点偏监听。
对比两者高频时会发现D2+的延伸感略显保守,白铃E是大开大阖的类型,动态完全足够,瞬态出色,管乐奔放,弦乐张扬,所以小提琴虽然泛音亮丽却难免暴露毛刺,器乐分离感不逊D2+,声场还开阔些许,顺滑度略逊D2+,某种程度比D2+更为抓耳且还不是就不耐听。
所以在这两款耳机对比上,中低频我会选择更为沉稳的D2+,高频像我这种并不受古典乐熏陶的人反而喜欢白铃E这种爽快的声音。除此之外,白铃E的佩戴是个小问题,说它像铃铛,其实更像锣,尾巴太短,以至于佩戴会影响听感,做工倒是很出色,金属腔体光溜光溜的毫无毛刺,线材亦不错,关于耳机本身官方有详细说明,此处暂略。
阿思翠好像和本文的其它品牌有点格格不入,论品牌知名度阿思翠属于大众品牌。不过我也见过有人把阿思翠当做新品牌的,总之关于阿思翠的品牌足以写一篇探讨性文章来聊国产耳机的发展与壮大。
阿思翠做平头塞其实很有历史的,就这款天琴座自然版已经是第五代更新了,如果阿思翠的品牌,其平头塞总有点不温不火的样子。本文只拿了这款自然版,主要是阿思翠其它的平头塞已经停产或者停售。
天琴座自然版的外观别具一格,目前这么干的也就另一个国产品牌BGVP,腔体已经属于半入耳式,金属机身外加换线加持,这是平头塞的一大进步。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容易出声,手机直推也能获得亮丽饱满的声音,这也算是顺应时代的需求。
和瑞弦D2+相比,阿思翠天琴座自然版其低频显得干净、清新,声底虽然不薄,但是没有D2+这种厚实之中藏着绵软的滚滚洪流版的力量;在信息量上D2+明显更胜一筹,背景略暗,风格大气;阿思翠是干净利落,清新自然。
人声方面两者很像,D2+略厚实那么一点点,细节上则没有天琴座自然版那么干净利落,在听STING、LEONARD、Johnny cash这种年纪越大的老爷子时,D2+的人声优势就越明显,但是在听女声时天琴座自然版在齿音控制方面更为自然,两者都能保持着不错的柔和感和相对应的解析程度,天琴座自然版则多几分轻盈。
高频方面两者风格也较接近,不过D2+的动态和信息量明显要强一点,它的器乐分离感表现出的弦乐比例较为均衡,阿思翠天琴座自然版弦乐略多于管乐;除此之外两者的延伸感都略显保守,泛音D2+还多一点,整体上不会有太大的听感差异,都有一定的音乐味,但又总觉得过于直白,这一点天琴座自然版还悦耳一点,通透感和亮丽程度反而不会有明显差异。
一如高频的差别,两款耳机在中低频上亦明显太明显的差异,天琴座自然版的中低频尽管没有D2+那种厚实感,但多数时候该有的强劲和厚度它都能表现出来,如果不是刻意去听某个频段的差别,两副耳机我都愿意推荐。
不过始终有个绕不过去的差别就是D2+的潜力和天琴座自然版的亲和力,换句话说,初烧受制前端的预算可选天琴座自然版,但想彻底释放D2+的实力,那属于有前端设备的玩家。
▲森韵大黑
森韵又是一个典型的国产HIFI品牌,它有着不错的研发力,且一直保持着不温不火的活跃度,总觉得它可以做得更商业,却又一直保持着较小的规模。国产耳机品牌一个个的说下来,它也应属于可惜的那一部分。
在森韵大黑之前还有一款大白,人气挺高的,基本上也没得卖了。大黑不知为何还在售,春节期间好像听说森韵又在鼓捣新的平头塞,也未去求证,总而言之在低迷的HIFI市场,森韵重产品轻商业的态度值得敬佩。
用官方的话说大黑是一款既有现代耳塞的素质,又兼备老耳塞的味道不是没有道理的。阻抗16欧姆,灵敏度115dB,典型的低阻高敏,比较好驱动,手机直推虽感推力不足的弊端,却也能一窥其不凡素质。
低频上,同样是乾龙盛QA361的直推,两者的厚度不相上下,大黑凝聚感略逊半分,D2+弹性更胜一筹;风格上趋于一致,都有着较黑的背景,整体氛围介于宽松与紧致之间,动态足够胜任《天地孤影任我行》这种大漠孤烟的寂寥意境。
尽管D2+比大黑要难推一点,但在QA361同等音量下,D2+要推得更亮那么一点点,大概也是其密度较大的原因吧。除此之外两者都保持着几乎相同的偏暖程度,且同样略偏低音,同样有些偏监听,在细节方面譬如颤音大黑还要表现的明显一些,也相对厚实一点,不过其人声位置比D2+略靠前半分。
尽管森韵大黑比D2+有易推的优势,不过在高频上两者的亮丽程度几乎不相上下,且D2+的泛音部分还要圆润一些,高频听起来更顺滑;森韵大黑有着同等出色的通透以及器乐分离感,泛音部分略加明显,此细节可算作其加分项;加上清晰的声场定位,它还有聆听大编制的潜力,这一点改天单独换前端进行试听,以目前的对比来看,除了人声位置比D2+靠前一些,它甚至可以成为精编版的D2+,难能可贵的是它比D2+出道更早,更为易推,也更便宜。
▲水月雨花洒
水月雨是目前国产HIFI圈内炙手可热的耳机品牌,可以说它的腾飞是从这款花洒平头塞开始,形似花洒的全金属腔体直接让后来的凯声平头塞陷入模仿的论调之中。当时花洒成名之时,水月雨还算是规模不大的小厂,这两年凭借其它耳塞人气大增,几乎一年一个台阶,而且在去年还推出了二代花洒夏空。
我已经不记得花洒是否有单端版了,目前售卖的仅2.5和4.4平衡版,个人收藏的是一副2.5平衡版。
对比D2+的低频,花洒的厚度明显要弱一两分,后者弹性更出色,动态两者其实不想上下,但后者的动态配合声底的厚度展现出的氛围更为自然,空间感更为开阔;花洒虽然弹性不如前者,但也算是出色的弹性,而且厚度也不是不够,只是那厚度显现出来的低频有点过于干净而欠缺氛围的自然。
在乐彼L6的平衡口下,花洒是推得很满了,人声位置略比D2+(单端)靠前,干净略微偏暖,不失厚度着实抓耳,虽然柔和度略少于D2+,但是听流行人声也不见干涩,如果不计较失真(个人没听过现场无法分辨),其人声确实堪称一绝;两者的人声差别在听Johnny cash这种老爷子和女声的声音时才会更明显的差别,显然D2+略偏低频还带点醇厚感的特性会展现出更自然的魅力,花洒听女声时的齿音控制更为自然,解析的优势亦更为明显。如果个人手里有D2+的平衡版,这两副耳机的人声或许有更清晰的对比,不管怎样,两种人声也不见得孰好孰坏,都有各自的受众。
力大出奇迹在花洒平衡口的高频上表现比较明显,亮丽程度明显高于D2+,动态两者没有要明显的差别,不过瞬态方面占优势,再者花洒解析略显犀利,有点像阿思翠天琴座自然版,弦乐较突出,毛刺略显明显,但泛音抓耳,不过它和D2+有同样的瑕疵,音乐味不是很明显,后者保持着温婉的活力,有偏监听的中正感;花洒则是青春飞扬的灵动,却又恪守本分,虽有失真亦无伤大耳。
▲水月雨夏空
夏空的低频相比花洒更接近D2+,拥有不相上下的醇厚,细节上下潜深度、器乐分离感和弹性几乎也不相上下,但D2+相对好推一点,即使在乐彼L6直推下,夏空仍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闷。大概是这个原因,在听《天地孤影任我行》时,除了大鼓声,D2+聆听其它的乐器相对要清晰一点,动态也要饱满一些。
人声对比时我是D2+、夏空、花洒一起对比的,D2+那种略带稠感的醇厚最为动人,花洒同样有醇厚之感却容易用力过猛,夏空醇厚感略好,偏暖,有一定的柔和度,所以相对略显偏干却不影响听感,对比之下是其细节点到为止,没有D2+表现细节时的游刃有余,如果听不懂可听陈奕迅,夏空是利落(个人在前面没加干净,以免被误认为是解析过度)的自然,拥有不错的结象,瑕疵是齿音略微明显;D2+听陈奕迅时就会感觉到那股喉音发出的立体感以及鼻音换气的气息。
尽管在人声对比上夏空落于下风,但在高频对比上它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差距,要说直白的差距,夏空在高频上的信息量略少于D2+。在信息呈现上,夏空没有花洒那么张扬,相反很沉稳,瞬态和花洒同样优秀与D2+,瞬态可齐平,在听管弦乐时的比例分配也能做到D2+那般和谐,泛音部分亮丽而不过分,音乐味较淡却能听得出调音的谨慎,这也是造就其自身的独特性,没有D2+那么有潜力,也能独树一帜,属于固定老烧的口味。
在前文对比完花洒和D2+后,个人并没有下结论,因为之前个人对比过夏空和花洒,作为花洒的升级版,稳重的夏空更像是为老烧准备的,它和D2+一样是一副三频较均衡的平头塞,只是其风格和D2+有明显的差别,D2+能听的风格它也都能听,只是个人更偏重于D2+这种有一定厚度、信息量更多的耳塞。
不过有个无法逃避的问题是夏空的佩戴,和花洒几乎一样的造型,夏空应该更重一点,本身已超过正常平头塞的重量,其双绞单晶铜镀银线外裹一层弹性较足的材质,佩戴时较费心,佩戴不好则影响听感上的细节。
▲凯声钛铃、瑞弦D3、D2+
关于凯声的钛铃我实在不大想介绍,有人用超旗舰定位它,我想这是对其最高的肯定了。总而言之,当初我介绍凯声的平头塞时遇到过一些人大放厥词,小厂,野路子等等。钛铃的推广其实不多,在去年好像和广州智通合作,才断断续续出现在一些展会,就是这样,它的口碑一下子起来了。
瑞弦D3有D2+珠玉在前,去年上市时关注度挺高,价格也高,3299元是目前本文出现的平头塞里最高的。其美誉各位自己扒吧,这一段是写完三者听感加上去的,因为本身是一对一横评,再掺杂一些对比,这样方便叙述。不过在用D2+对比凯声钛铃时,我想更多人关心钛铃和D3的对比,于是三款耳机一起横评了,为了方便叙述,只能呈现下文这种文字,请见谅。
国产耳机里其实不乏这种研发能力极强,却不知怎么打通商业玄关的品牌!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目前和这些高端的国产平头塞比起来,个人只是觉得钛铃的线材略显平庸。
钛铃并不难推,考虑到瑞弦D2+、D3以及铁三角CM200Ti,我还是用了乐彼L6为前端。
对比瑞弦D2+,后者本身是有密度的,但在低频方面,钛铃既有超过它的气势,又比它更结实,下潜都不算很深,钛铃的大气表现出来的空间感有音响的既视感,且器乐分离和声场更好;和平衡板的D3相比,后者低频下潜更深,力度更为强劲,且在弹性上不逊钛铃,但钛铃的低频层次更为健康,氛围更为自然。
人声方面D2+、钛铃都略微偏暖,钛铃削去了D2+那多余的一点醇厚,密度并不显大,饱满、舒展,齿音控制良好,顺滑,偏中正,歌手的气息感很自然;相比D3,后者人声更有密度,齿音控制更好,没钛铃舒展,钛铃舒展之余还略带温润,D3偏暖之余还偏监听,有点干但又不失柔和感,同样没有D2+那几分过度的醇厚。
高频部分咱直接上的大编制,以蝎子乐队的《Hurricane 2000》为试听曲目,三者高频都是对前端有高要求的。D2+听的最响,看似是最容易推,但通透感最弱,其动态堪称凌厉,器乐分离感听此曲并不觉得聒噪,糊的地方还是挺明显,人声和器乐层次感良好,声场略显局促,大场面的气势足够,细节优待改善;
▲钛铃
钛铃亮丽程度最低,甚至有可察觉的几丝昏暗,不过通透感并没跌下去,其动态和瞬态不相上下的, 撑得起这首摇滚交响曲,声场够宽阔,纵向横向都不弱,但觉受推力影响明显,人声和器乐之间虽有层次感,整体让人觉得离耳朵过远,优点是一直很平稳,整体性好,细节均衡,人为调音痕迹明显,换前端还有上限可破。
D3开声最为惊艳,有音响既视感,亮度足够,通透、顺滑,延伸感出色,声场貌似没有钛铃那般开阔,但是分布健康,器乐分离感优秀,在如此复杂的器乐表现力,它的解析是最好的,弦乐泛音亮丽通透,管乐沉的下去收的回来,糊的地方最少,完成度最高,既能刺激耳朵又不乏音乐味。
▲瑞弦D3
瑞弦D3对于D2+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相对钛铃太说,就个人没目前这前端,钛铃在中低频表现是略胜一筹的,D3除了高频上的精彩,它在低频上的调教又是值得关注的,我看了下很多人上台机等高端前端摸到D2+和D3的上限说其在大编制古典乐上的表现会更出色,这一点我不怀疑,暂时也不打算去验证,但我想说的它们在其它音乐上的风格也相当给力,比如用D3听我最喜欢的摇滚乐,对器乐的表现一点不逊于同等价位的入耳式耳塞,它有饱满亮丽的音色,有凝聚感出色的下潜,还有能听细节的器乐分离;而D2+那略带醇厚的人声听流行也是相当养耳,至于这种宽泛性本文是在难以照顾……
▲铁三角CM200ti
在国际大厂里,除了森海塞尔,铁三角是最热衷于做平头塞的了,不过像CM200ti这种旗舰级别的也就铁三角一家了。众所周知,平头塞的市场并不大,国际大厂都是优先从商业角度考虑的,难得铁三角还在意这个市场。
CM200TI应该是比瑞弦D3先出的,后者仅贵11块钱,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还是铁三角定价时压根没考虑国内的市场环境,但瑞弦D3应该是考虑了,目前来看两款耳机均没掉价,同样,本文的不少平头塞几乎都不跳水的。
铁三角的CM200tI其实并不难推,不过它配了4.4平衡线暗示着大力出奇迹,我还是用乐彼L6的单端作为前端直推。低频方面CM200Ti听《天地孤影任我行》这种民族器乐实在不大擅长,太薄,所以低频就选了影子乐队的著名曲目《Apache》,主要是吉他、架子鼓以及贝斯。在这种并不复杂的编曲里,CM200TI的器乐分离感不是问题,声场定位不错,架子鼓弹性很好,相比D3有着同等出色的下潜,后者更通透更亮丽更从容,CM200TI的吉他高音足够亮丽却有些尖锐,整体与D3比起来过于追求单个乐器,没有那么自然的氛围,换句话说低频真不是CM200TI擅长的。
▲铁三角CM200TI、瑞弦D3
听人声的话会觉得CM200TI还是较吃推力的,个人不得不把D3音量调小一点以求公正。CM200TI的人声多少还是有些偏冷的,密度很好,有线条感,些许干冷和柔和感的比例勾兑的不错,干净利落,厚度比D3略薄那么一点,只是后者多少是有点偏暖的,所以CM200TI听偏低音的男声CM200TI还是落下风。在细节上,听得出来CM200TI很讲究,解析还算自然,不过和D3、钛铃包括D2+对比,总觉得其信息量和韵味都较简单,没办法我还是去听了蔡琴的歌,感觉就像是音响尺寸上的区别,CM200TI在基准上是不错的,但没有余味可听。
高频在试听亨德尔《水上音乐序曲》时个人是发现了CM200TI的端倪所在,在表现单个器乐时它有自己的独特表现风格,有延伸感,弦乐部分有不大鲜活的泛音,小提琴的锯齿感可以表现的很到位,但是管乐表现缺失,整体的通透感靠着良好的器乐分离感可表现出来,并且还有一定的音乐味,不过比D3就会发现整体有些单薄,声场定位不弱,弱在弦乐过于突出,其它器乐均成背景。
▲Creative air
在写百元级平头塞大横评时不少人点名要Creative air的横评,但怎么来说它也有599的定价(活动价可以便宜100块左右),放到低端合辑里显然不合适,放到高端合辑里则更不合适,所以在我这几天连听带写这篇合辑时竟把它给忘了。
好在它又是一款特别的耳塞,也是目前一直标榜同时被人认定是女毒的平头塞,咱就放在末尾说一下吧。像Creative air这种带耳挂的平头塞,阿思翠出过,B&O也出过,说不定上市时间也都差不多,但Creative air到现在仍然有不错的关注度,实属难得。
Creative air其实并不大好推,手机直推勉强可听流行,为了符合横评的噱头,这里拿它和阿思翠天琴座自然版做个简单的对比, 前端为乾龙盛QA361。
Creative air的低频可忽略,人声方面它很淡,舒展,柔和感过多,听男声过于绵软缺乏密度,虽有醇厚但太清淡,细节较少,有线条感,比起天琴座自然版云淡风轻的自然还有一定差距。听女声时,air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它的齿音略微明显,但控制的很好,不太厚的密度加上特有的柔和感听女声很顺滑,在情绪演绎上点到为止,还有一个特点是其旋律感很好;对比阿思翠天琴座自然版,后者的齿音控制的也不错,但是人声略比air厚重,拥有更好的解析和更浓郁的氛围,却少了air对柔和度的把握,后者更轻盈,更能和旋律相互映衬。
关于Creative air个人并不打算说太多,毕竟属于特别的偏科生,加上价位和本文其它耳机相差太大,哪天再找号称女毒的耳塞进行对比吧。
▲总结陈词
写到此处时发现已经有9000字了,不知会不会严重影响各位看官的阅读体验。尤其个人还是个不大会做总结的人,上述听感均为边听边写,废了几包烟、2L可乐以及跨度三天的伏案聆听,着实伤身。
不过到最后肯定还得说下购买建议,第一类是初烧可以买的有阿思翠天琴座、森韵大黑、水月雨花洒、铁三角CM200TI;像宇音PK1、白铃E、夏空基本上就是老烧专属了,这样说并不是给它们贴标签,只是我看到有些不错的耳机在某些人看来不值一提,个人觉得主要原因是品味不够,没有发现它的魅力,比如宇音PK1和白铃E,初烧买回去可能会觉得不好听怎么样,然后给予差评。
至于高端平头塞是不是就要支持换线,个人持保守意见,有些模具强行加入换线设计反而给人不大安全的忧虑,稳妥的做法还是有不同插头版本。
在平头塞固有的羸弱低频方面,高端平头塞带来的新奇会令人兴奋,作为这种简易的动圈装置,能在声音上做出文章都是值得敬佩的,这话一说感觉又是朝入耳式对比来带节奏的,伤不起,先就这样吧,聆听各位看官指点后,我看能不能再更正更正,这会得让耳朵休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