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梨园村杀人剥皮(廊坊梨园剥皮案慎入)原创新剧观察2016-10-20 14:18:26
文|土豆
不久之前,网友发现爆款网剧《余百思特网罪》已经在播出平台悄然下架。和《余罪》一起消失的还有《灭罪师》、《暗黑者2》。这是继《太子妃升职记》、《盗墓笔记》等多部网剧大规模被总局下令整改之后今年的第二波。
巧的是,这次整改下架的网剧都是涉案题材。最新发布的《2016网络自制剧行业白皮书》显示:罪案悬疑类网剧较其他类型更受欢迎。这也是涉案类网剧政策日趋收紧,但依旧却层出不穷的原因。其中,就包括了正在上映之中的《法医秦明》。
因重口味被网友惊呼“减肥剧”的《法医秦明》,以大无畏的精神准时上线了。众所周知,网站做自制剧首要的原则就是“播出安全”。为何《法医秦明》能以如此姿态上映?它有什么底气?
警察形象成为涉案网剧雷区,安全、火爆安能两全?
首先,明白广电禁区是什么很有必要。
10月17日下午,在2016爱奇艺iJOY悦享会上,爱奇艺CEO龚宇回应《余罪》网剧下架一事:“余罪这小子不像个正经警察,所以先让他休假了,等他什么时候像个样子,再让他出来。”
《心理罪》的剧迷也对该剧下架前后两个版本的进行比较,发现除了常规的暴力血腥镜头之外,整改还涉及“警察形象”、“高校形象”、“弱势群体形象”(网流传最广的下架理由之一就是某些凶手的设定涉嫌歧视精神病患者……)等。最终,几位警察粗口、吸烟、醉酒、撸串镜头,捉拿、审讯嫌犯时的肢体冲突几乎全部剪掉,这是《心理罪》删减最多、最细、最全面的部分。
警察形象无疑成为性擦边球、血腥镜头后,涉案类题材最大的雷区。
新剧君曾采访过《十宗罪》的编剧,了解到为了规避政策风险,对警察人设做了很多调整,而这次的下架风波果然顺利躲过。但该剧比较大幅度修改了原小说主要几位警察角色的行为,遭到观众诟病。可谓得了安全,失了口碑。
网络观众相比电视观众更为年轻化。年轻人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更为感兴趣。他们拒绝传统、模板化的人物塑造。所以,相比于电视剧,网剧百思特网中人物编剧会追求打破传统。这也是《余罪》男主人公大受欢迎的原因,同时也是《余罪》下架的原因。
罪案推理之外,《法医秦明》其实是一部精英群体职场剧
我们来看《法医秦明》的做法。从片名就可以看出,《法医秦明》男主人公的设定是一名法医。法医本身有十分鲜明的职业特色。现实中的法医可能没这么光鲜亮丽,《法医秦明》主创显然参照国外类似剧集,将人物刻意进行了精英化的塑造。
在剧中,张若昀饰演的法医总是西装革履在身。他会端正地坐在桌前,把缝纫工具排列整齐,缝着扣子做着手艺活,听巴赫,喜欢独立思考,“你的呼吸打扰我工作了”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台词。桌边摆着的也是Malcolm Gladwell 为《纽约客》撰写的专栏文章合集 What the Dog Saw(《狗之所见》),阅读品味也够小众。
其实讲述精英们的故事的电视剧在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等地都十分的普遍,更重要的是,非常的受欢迎。秦明被网友吐槽“像夏洛特一样傲娇”,英剧《神探夏洛特》在国内倍受欢迎,成功到英国播的电视短篇拿来中国大陆电影院线上映,票房收了1.6亿。多少大陆电视剧圈的有志之士追求打造一部中国版的CSI(《犯罪现场调查》)。
说一部比较老的香港医疗剧《妙手仁心》,剧中的男主程至美,人如其名,是现今观众比较抵触的十全十美的人设,但却没有引起人反感,反而受到众多人喜爱。观众抵触的是假大空的“真”,是慷他人之慨的“善”。程至美却是有软弱彷徨之时,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意识。精英式的学识、涵养以及生活状态,则让程至美本人形象增加了很多魅力。
大陆的职业剧做不起来,根本原因在于大陆现没有职场文化。今年最热播的职业剧《翻译官》最后沦为狗血言情剧,就是一个例证。杜琪峰的《华丽上班族》尽管是定位清晰的职场电影,但它实际上是以香港这种成熟商业社会为创作背景,大陆观众难以带入,票房惨败。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职场文化和氛围也日渐形成,尤其是年轻观众受境外剧影响很大,比较容易接受影视作品中不那么现实主义的的“西化职场想象”。所以,法医秦明再怎么傲娇,皮鞋擦得再亮,没问题,可以接受。
也许,大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剧就要从网剧开始了。《法医秦明》是一部涉案刑侦剧,但同时,他也百思特网可以说是一部雏形的法医职业剧。说它雏形,是该剧并没有真实还原法医的工作。《法医秦明》让网友吐槽,全警局只有三个人。
《法医秦明》的快节奏同样也是效仿美剧的。基本50分钟一个案子,干脆利落,身心舒爽。没有感情戏则是让该剧风格更为鲜明的一个设置。在涉案题材中,感情线除了拖慢节奏、让主角显得或不近人情或磨磨唧唧外别无它用。
没有血淋淋的血腥,只有冰冷入骨的尸体
既然定位为法医行业剧,那在一定程度上就避开了公安形象的问题。剧中主要展现的还是法医职业的专业性,这和刑警破案还是有微妙区别。原著作者把法医称为“尸语者”,也就是能够和尸体说话的人——从尸体中发现蛛丝马迹从而协助破案。既然要展现法医的专业性,免不了和尸体打交道,《法医秦明》的刺激不是血腥引起的心理不适,更多是重口味道具引发的生理不适。
仅以第一个烹尸案为例,当两具人皮出现在衣柜里,被油炸黑的头骨出现在冰箱,厨台上一番杂乱的烹尸残留物,无法不让看客毛骨悚然。这样重口味的场面不禁让人联想起不久前刷屏的“廊坊梨园案”(别乱搜,好奇杀死猫)。所谓的童年阴影——《少年包青天》中的隐逸村干尸案,在《法医秦明》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观众在感叹《法医秦明》道具逼人,刺激肠胃的同时,也会发现,该剧凶杀过程从简,很少有带血镜头。制作人员也考虑到了观众接受程度问题,剧中穿插一些搞笑、轻松的小桥段也冲淡了尸体带给人的冲击力。第一个案件结尾加入死者生前的日记,用一丝人情温暖来减缓变态犯罪给人的压迫感。
值得一提的是,《法医秦明》还有一个棒棒的地方,就是讽刺了一些社会问题:食品安全、贫富差距、跨阶层恋爱。新剧君看了《法医秦明》后,是再也不想吃路边摊了。
网剧审查日趋收紧是必然的趋势。资本的注入,网络受众规模的扩大,使得网剧受到广电注意是在所难免的。涉及众多敏感区域又受观众欢迎的涉案剧则是首当其冲。但是凡是均有两面性,审查严格也剔除掉了一些以低俗为卖点的不入流剧目。长此以往,对网剧整体质量提升也是有所帮助的。
办法总比困难多,受观众喜爱又不踩线的涉案剧总能制作出来。也许,《法医秦明》因为重口味导致小众,不能像《余罪》那样火爆。如果它能保证“安全播出”,也为中国涉案网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然而,在涉案网剧集体下架的“寒冬”,《法医秦明》在网站能撑到几时?目前谁也无法打包票。保不齐哪天“朝阳区群众”看不顺眼就向总局举报,下架也是分分钟的事。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