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主要盛行于唐代,最开始是设置于边镇的军职,节制军用物质的调度,后来职权扩大到对军队的调度,对地方政务的监督,等到安史之乱时,节度使已成为一方最高军政长官。节度使是唐玄宗为巩固边界防线而设定的类似于军事的制度。
古代有很多官职,从一品到九品,而且基本上每个朝代一换皇帝,都喜欢将这些官职的名称换一换,耳熟能详的大多数都是一些丞相、户部侍郎、县令等等。
而在唐朝的时候,大概是因为发展繁荣,加上不少女人都能当官,所以就出了不少新鲜的官职。今日就来说说其中一个职位,叫做节度使,那么这个官到底大不大,又能管制多少人呢?
唐玄宗为何创办缘边节度使官职
这个官职是唐玄宗为了避免少数民族有异心,侵犯大唐的国威和利益,从而创办的,光是听这个官职的名字就有点像现代的外交官,可见用处还是挺大的。
不过唐玄宗很聪明,缘边节度使的权力虽然很大,可以直接不经过上面的批准,不用得到皇帝的许可。
就可以调遣军队、钱财和粮食,看上去是一个管后勤的,却着实不错,但唐玄宗似乎也是为了避免给对方权力过大,并不允许对方插手政权。
就跟古代善于打仗的大将军一样,手中有兵权,可皇帝却害怕他们因为权力过大有异心。
从根本上就杜绝了他们壮大的可能。这样的官职看着挺闲的,没什么大用,又会让皇帝担忧,那么唐玄宗为什么没有废除节度使这个官职呢?
为何唐玄宗不废除节度使官职
首先就是当时的边境很混乱,大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非常多,并不是用和亲这些手段可以解决的,而打仗的话影响的不仅仅是边境的安稳,更是大唐的百姓们,还有坐在皇位上的唐玄宗。
享受惯了的唐玄宗自然不希望再有什么战乱,为了维持目前的和平,他就创办了节度使这个官职。
再来唐朝的领土比较广阔,四面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占领的。
所以就造成了一个局面,如果大唐决定和少数民族开战,那么大唐派将领带兵打仗,中途花费的钱财精力将数不胜数。
即便能赢,大唐也基本上是在用国本硬碰硬,用一句话说就是划不来,如果靠边境的将领带兵打仗,又怕对方不听话。
最后则是因为大唐用的是指挥制度,打仗的时候就组织士兵们成立军队,不打的时候就解散,还能省一笔军费,看上去唐玄宗还是很懂得省钱的。
这样的体制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士兵们并没有多余时间接受训练,自然不是什么强兵悍将,心态上也已经懈怠了。
十个节度使终将影响中央政权
而与指挥制度相互辉映的则是府兵制度,这也与节度使有着一定的关系。
因为在唐朝初期,要扩大向外的版图,府兵制度是不够的,只能临时招兵扩充。但在盛唐时期,府兵制度已基本完全,临时的士兵数量显著减少,更多的是职业军加入了府兵阵营。
这种变化必然导致唐代军事权力中心由关中地区向藩镇转移,节度使的权力又增加了一项征兵权。这样一来,节度使的势力就开始慢慢扩大,这也是唐玄宗都想不到的。
调遣军队的权力、粮食的征用、征兵的权力、财政和农业的军事权力大部分掌握在节度使的手里,也让他们的野心开始膨胀。
在大唐的十个节度使之中,权力最大的是范阳节度使,兵力是十个节度使当中占据最少兵力的北庭节度使的近五倍,而当时中央的兵力才九万,范阳节度使就有九万多,怎么可能会不引起中央政权的担忧呢?
虽然节度使并没有太大的野心,也不打算做什么影响中央政权的事情,但他们日渐壮大的势力却始终是一根刺,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原罪”,有时候并没有得罪人,本身的出色就是一种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