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山东招远打来的求助电话,让金山区档案人开始了一场为烈士正名的前后奔波、上下查找。
“真的历史不会被掩埋。这份宝贵的证明信,可以让70多年前英勇牺牲的父亲得到党和政府的认可,重获他应有的荣誉……”5月12日上午,在上海市金山区档案局的会议室里,74岁的刘连珍带着一起从山东招远赶来的家人,向现场一批档案人送上锦旗,并哽咽着表达由衷的谢意。
上个月,一个从山东招远打来的求助电话,一个从《金山县志》上发现的姓名,让金山区档案人开始了一场为烈士正名的前后奔波、上下查找。眼下,他们终于找到了当年知情人李金书的子女,后者亲手书写了一份详细材料,为刘连珍父亲刘洪浩的烈士评定工作提供有力证明。
“这批人为共和国作出了突出贡献,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不能忘记他们!”金山区档案局局长、金山区档案馆馆长、金山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秦骞表示,今年正值建党百年,这一场辗转查资料寻人的过程,正是一次学党史、办实事的过程,也让档案方志人进一步体会到自己肩头的使命和责任。
求助
今年4月16日,周五下午,临近下班时间,金山区地方志办公室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你好,我是山东招远的刘建玲。我在你们《金山县志》上看到了我姥爷曾经的领导‘李金书’的名字,请问能帮我联系上他或者他的家人吗?”
经了解,刘建玲的外公刘洪浩,生前是山东省烟台地区招北县第八区东良东北村(现烟台市招远市辛庄镇东良村)村民。他于1947年的春天秘密入党,在村里担任宣传员同时又是我党的秘密地下交通员,负责传达县区的指示及参与储藏物资和支前工作,当年农历十月初被国民党还乡团抓住,因被逼写自首书不从而遭到残酷折磨,最终惨烈牺牲,年仅31岁。当时,其小女儿刘连珍仅3个月大。他牺牲后,招北县第八区曾号召向刘洪浩烈士学习,区干部李金书多次到刘家慰问。
1949年,李金书调到上海工作后,仍旧挂念刘家,他曾在给刘家人的信中说,关于刘洪浩评定烈士的事可以来上海找他。1980年左右,李金书还为刘洪浩评烈写过证明材料,临终前,把相关事宜交代给了家人。但由于资料遗失等原因,刘洪浩的评烈工作一直进展艰难。所以,近年来,刘家想再次联系李金书及其家人。可惜,他们只有20世纪80年代李金书的书信地址,如今数十年过去,老房子早已拆掉,李家搬去哪儿,他们压根不知道。机缘巧合,刘建玲在《金山县志》上看到了李金书的名字,便想通过金山区志办找到李金书及家人的联系方式。
接到来电,金山区档案局(馆)、区地方志办公室十分重视,局党支部当即决定组建临时调查小组:建党百年之际,为烈士正名提供帮助,必须全力以赴。
但由于掌握资料太少,仅知道“李金书”的名字,调查组一时无从下手。理清思路后,他们先是翻阅1000余页的《金山县志》,终于在第565页的小注下找到了李金书的信息——“2.委员:姜宝源、韩平黎、蓝孝永、鲁军、邱民生、孙志政、王国成、郑英秋、文汉光、彭波、王村民、刘宗武、杨忠、王相臣、李金书、黄瑾、魏罗民、温彦、王仙洲、刘伟仁。”
原来,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李金书曾任金山县委委员。带着这个宝贵信息,调查组又到局馆二楼管理科查找档案,管理科同事仔细查找数字档案系统,终于找到了李金书仅有的两条任职信息,其中一条记录是,1953年8月27日被提拔为金山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委员。
追寻
4月20日,根据前期找到的线索,调查组满怀期待地分别联系了区委组织部、区老干部局、区人社局等相关单位,但一无所获——这说明,李金书极有可能调离了金山,他的档案自然不会留在金山。
就在查找工作陷入僵局之时,《张堰镇志》主编梁向东老师传来了好消息:“我在梳理张堰党政领导红色故事的时候整理过李金书的相关资料。”调查组立马约请梁老师当面详谈,他带来一张手写稿,完整记录了李金书在张堰的工作轨迹。
至此,调查组基本理清了李金书在金山工作的轨迹:李金书,1949年8月—1950年5月,任中共金卫区委员会书记;1950年5月—1952年2月,任中共张堰区委员会副书记;1952年2月—1953年7月,任中共张堰区委员会书记;1953年8月27日,被提拔为金山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委员。
双喜临门!调查组又从刘建玲那里收到了一封更为详细的求助信(电子版),并得知20世纪80年代刘家曾到上海县“老四楼”找李金书写过评烈证明材料、1993年李金书去世等重要线索。“老四楼”是哪儿调查组不甚明了,但1992年上海县与老闵行区合并,成立新的闵行区,说不定闵行会有李金书的档案信息!调查组趁势而上,赶紧联系了闵行区档案馆,对方十分给力,很快提供李金书为数不多的信息,知道了他三子一女的姓名和当时他们的工作单位,可惜都没有联系方式。
4月21日,调查组向闵行区委组织部申请查找李金书信息,也是无果。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调查组再次联系了闵行区档案馆,对方又细致查找了一番,竟真得到了诸如李金书一九五几年调至上海县、1971年退休、1981年填写了离休干部审批表等相关信息,离休干部审批表中记录了李金书当时的家庭住址(当时的机关宿舍楼,现已搬离)和座机号码,拨打座机无人接听。
于是,调查组又查找联系李金书子女的工作单位,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了其小儿子李岗的消息,并且打通了他的电话。李岗一开始还以为是诈骗电话,但当调查组同志说了刘洪浩事情并转发给他刘建玲的求助信后,李岗打消了怀疑。他说,那时自己才七八岁,依稀记得有人到家里找父亲写过评烈证明材料,但记得不太清楚,他要找二哥李昆核实,明天再给回复。
证明
等待总是煎熬的,好在这份煎熬并未持续多久。
4月22日,李岗向调查组提供了李昆的联系方式,说“二哥年长,清楚这事”。调查组同志立即拨通了李昆的电话。李昆反馈说,刘建玲的求助信内容属实,父亲也的确曾为刘洪浩写过证明材料。当时已参加工作的李昆,就在父亲身边参加了接待,并为父亲读了一遍证明材料,所以至今还记得材料里的大部分内容。他表示,自己可以重新再写一份,如有需要,刘家人也可以来上海找他见上一面。
当调查组把消息告诉刘建玲时,她和家人十分激动,很快带着姨母刘连珍赶到了上海金山,并见到了李昆及其家人。双方见面时,李昆讲述了父亲李金书的工作经历,回忆了父亲在20世纪80年代为刘家人写证明材料的详细情形,并把自己重新写的证明材料正式交给了刘连珍等人。而刘连珍则哽咽着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并说:“母亲晚年一提起父亲的遭遇就泪流满面……如今,在金山区档案局和李昆先生的帮助下,我们终于完成了母亲生前的嘱托!”她和家人还向金山区档案局送上了“档案为民 志鉴初心”的锦旗。
眼下,虽然刘洪浩烈士评定结果还没出来,但其家人坦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如今并不是为了烈士家属的待遇,而是为了获得一份认可。在这次寻访过程中,父亲的英勇事迹得到了知情人的证明,对家人已是一种安慰,对父亲也是一种告慰……”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伴读公事、伴君行事。
伴公汀是一个时政记者部落。我们拥有一批熟识的官员、基层公务员和专家朋友。从时事政情、政策发布,到公务人员关心的话题和爱好,都可能写进我们给你的“伴公汀专报”。
搜索微信公众号“伴公汀”,或加微信号“jiefangshizheng”就能找到我们。欢迎关注,欢迎转发,欢迎点赞,欢迎吐槽,更期待你的参与。来稿请投:shxw@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