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分析(数据分析怎样做)

如何做分析(数据分析怎样做)

  最近有一位刚入行的朋友跟我吐槽,说他提交了一份8月的经营数据分析报告给领导,报告里面放了很多图表,也罗列了很多数据,结果却被老板痛批了一顿,说分析了半天也看不懂他的分析逻辑在哪里,他觉得很委屈。

  其实,这位朋友和很多我的粉丝一样,做数据分析时,拿着手里的数据大脑却一片空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分析、从什么维度分析,常常一顿操作猛如虎,还是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

  今天老李就给大家分享3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让你快速明白这些方法在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中有什么用?怎么用?

  有什么用?

  漏斗分析法能够反映用户行为状态,以及从起点到终点各阶段用户的转化率情况,是一种重要且工作中常用的分析模型。通过漏斗分析模型可以分析多种业务场景下转化和流失的情况,不仅找出产品潜在问题的位置,还可以定位每个环节流失用户,进而定向营销促进转化。

  怎么用?

  漏斗分析模型目前广泛应用于网站和APP的用户行为分析中,例如流量监控、SEO优化、产品营销等日常数据的数据分析工作中。

  例如用FineBI为某电商平台制作的转化分析报告,这里面就运用了漏斗分析法。因为对于电商平台来说,目的就是让用户下单并成功支付,而最终的交易成功率是取决于整个流程中每一步的用户转化率。

  所以,如果想要提高交易成功率,我们就需要通过漏斗模型一步一步地进行监测。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监控用户在流程中各个层级上的行为路径,寻找每个层级的可优化点。对没有按照流程操作的用户,可以去绘制他们的转化路径,找到可提升用户体验,缩短路径的空间,最终提升整体转化率。

  有什么用?

  ABC分析法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把产品或业务分为A、B、C三个类别。

  A类:数量占比少,价值占比大(占80%)B类:没有A类物品那么重要,介于 A、C 之间(占10%)C类:数量占比大,但价值占比很小(占10%)

  核心思想就是少数项目贡献了大部分价值,以此来分清业务的重点和非重点,从而让企业对产品实现差异化管理,把最大的精力放到价值最大的业务/产品上。

  怎么用?

  举个实际场景的例子:以商场销售额为例,在知道各类商品销售额的基础上,①先求出总销售额 ②再求累计总销售额(第二列) ③求累计销售额占比(第三列)

  最后将品牌商品按销售量(第一列)降序排列,依次分成销售额占比为 80% ,10%,10% 对应A 类,B 类,C 类三类品牌,用柱形条展示出来。

  据图可知,在累计占比80%警戒线下,图中红框中的品牌即为A类品牌;在累计占比90%警戒线下,黄框中为B类品牌;在累计占比90%警戒线上,绿框中为C类品牌。

  有什么用?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客户提出一大堆需求,什么都想要,但开发产品的资源和人力都是有限的,那怎么才能捞出真正的用户需求?给真正重要的需求高优先级?

  KANO模型分析法就是用来解决此类问题的,它可以对用户需求进行系统分类和优先排序,将需求分成4个象限,而这4个象限对应了4种需求类型,它们的优先级排序为:必备型需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