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设置(挡土墙设置目的)

挡土墙设置(挡土墙设置目的)

挡土墙设置目的

防浪墙是为防止波浪翻越坝顶而在坝顶挡水前沿设置的墙体。防浪墙有两个作用,一是大堤防洪,二是交通护栏。众所周知,在城市的防洪地段,设置一些防浪墙,可以起到防止波浪翻越坝顶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在洪水来临时,在进行防洪的同时,对城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现阶段,由于防浪墙使用混凝土材料进行建造的,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热胀冷缩等现象,进而导致墙体出现裂缝,影响了防浪墙的正常使用,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裂缝出现。 一

挡土墙一般设置在什么地方

暗梁在框剪结构体系的开大洞的周边宜设置,来加强平面对墙的约束。框架剪力墙结构必须加暗梁,是考虑到剪力墙作为第一道防线被突破后的储备。

另外边框暗梁可提高墙的变形能力与暗柱或端柱形成隐性框架。而纯剪力墙,只有一道防线,是不应该也不能被突破的,那么加暗梁是不经济的。

但有许多设计非常保守,在纯剪力墙加设暗梁。墙暗梁设置的部位:地下室挡土墙到正负零封顶处;楼梯每层剪力墙顶部;电梯井每层剪力墙顶部;剪力墙结构封顶部。

挡土墙的设计要点

挡土墙设计规范有哪些具体如下:

挡土墙应设置排水设施,以疏干墙后坡料中的水分,防止地表水下渗造成墙后积水,从而使墙身免受额外的静水压力;消除粘性土填料因含水量增加产生的膨胀压力;减少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

挡土墙的排水设施通常内地面排水和墙身排水两部分组成。

地面排水可设置地面排水沟,引排地面水;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面松土,防止雨水和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加设铺砌;对路堑挡土墙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止边沟水渗入基础。

墙身排水主要是为了迅速排除墙后积水。浆砌挡土墙应根据渗水量在墙身的适当高度处布置泄水孔。泄水孔尺寸可视泄水量大小分别采用5cm×10cm、10cm×10cm、15cm ×20cm的方孔,或直径5~10cm的圆孔。泄水孔间距一般为2~3M,上下交错设置。最下排泄水孔的底部应高出墙趾前地面0.3m;当为路堑墙时,出水口应高出边沟水位0.3m:若为浸水挡土墙.则应高出常水位以上0.3m,以避免墙外水流倒灌。为防止水分渗入地基,在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底部应设置30cm厚的粘土隔水层。在泄水孔进口处应设置粗粒料反滤层,以避免堵塞孔道。当墙背填土透水性不良或有冻胀可能时,应在墙后最低一排泄水孔到墙顶0.5m之间设置厚度不小于0.3m的砂、卵石排水层或采用土工布。

挡土墙(Retaining wall)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而根据其刚度及位移方式不同,可分为刚性挡土墙、柔性挡土墙和临时支撑三类。

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

挡土墙设置原则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

1. 墙背

仰斜墙背适用于路堑墙及墙趾处地面平坦的路肩墙或者是路堤墙,仰斜墙背的坡度不宜缓于1:0.3,通常在1:0.15~1:0.25。

俯斜墙背适用于路堤墙、路肩墙,常用1:0.15~1:0.25,不超过4m的低墙可以用垂直墙背。

凸形折线墙背多用于路堑墙,也可以用于路肩墙,上下墙的墙高比一般采用2:3

衡重式墙适用于山区地形陡峻处的路肩墙和路堤墙,也可用于路堑墙,上墙俯斜墙背的坡度1:0.25~1:0.45,下墙仰斜墙背在1:0.25左右,上下墙的墙高比一般采用2:3。

2. 墙面

墙面一般均为平面,起坡度应与墙背坡度相协调,墙面坡度直接影响挡土墙的高度,因此,在地面横坡较陡时,墙面的坡度一般为1:0.05~1:0.20,矮墙可采用陡直墙面;地面较平缓时,一般采用1:0.20~1:0.35较为经济。

3. 墙顶

墙顶宽度最小,浆砌挡土墙不小于50cm,干砌不小于60cm。浆砌路肩墙墙顶一般宜采用粗石料或者混凝土做成顶帽,厚度为40cm,如不做顶帽,对路肩墙和路堑墙,墙顶应以大石块砌筑,并用砂浆勾缝,或用5号砂浆抹平顶面,砂浆厚2cm。干砌挡土墙墙顶50cm高度内,应用25号砂浆砌筑,以增加墙身稳定,干砌挡土墙的高度一般不宜大于6m。

4. 栏杆

为保证交通安全,在地形险峻地段或者过高过长的路肩墙的墙顶应设置护栏,为保持土路肩最小宽度,护栏内侧边缘距路面边缘的距离,二、三级路面不小于0.75m,四级路不小于0.5m。护栏分墙式和柱式两种,所采用的材料,护拦高度、宽度,视实际需要而定。

设置挡土墙的目的

挡土墙顾名思义就是挡土的结构,常用于道路工程的边坡防护,如果是填方路基则挡土墙作为道路的护坡,如果是挖方路基则挡土墙用来稳定山坡土体以防止滑坡,挡土墙的形式有很多,其中重力式挡土墙是依靠墙体自重来平衡土压力的,可分为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挡土墙每隔一定距离要设置一道变形缝以避免热胀冷缩和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设置泄水孔的目的是排出挡土墙背后土体中的水以减少湿重。

悬臂式挡土墙通过墙趾板上的填土来平衡土压力的,但对于高填土地段会导致立壁的弯矩较大,可通过在立壁上增加肋板变成扶壁式挡土墙进行解决。

衡重式挡土墙和带卸荷板的柱板式挡土墙的挡土原理类似,通过在衡重台或卸荷板上填土使整个墙体重心后移来平衡土压力的。锚杆式、自力式和加筋土挡土墙的挡土原理类似,他们都是通过锚索将挡土墙的面板与地层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挡土的,挡土墙与地层土之间的作用力有三种关系,如果地层土与挡土墙之间没有作用力称之为静止土压力,如果地层土主动推挡土墙称之为主动土压力,地层土主动推挡土墙相当于地层土逐步释放内力的过程,所以主动土压力最小,反之被动土压力最大,静止土压力居中。

什么情况设置挡土墙

挡土墙一般在建筑与山体方向紧靠山体的位置:

1、挡土墙的主要作用是是用来防止山体高处崩塌的土和石头对建筑物的损毁;

2、挡土墙的设计是有讲究的,首先是挡土墙的厚度要满足强度要求,横截面形状是下面宽一些上面窄一些的梯形;

3、挡土墙位置设置也是有讲究的,远离山体而靠近建筑的话,山体上崩塌的土和石头的冲击力就会将挡土墙推倒,因此,挡土墙的位置应紧靠山体,这样设置可有效防止山体的崩塌,山体上掉落的土石也因挡土墙的作用减缓其动能,从而达到防止建筑物损毁的目的。

综上所述,挡土墙一般在建筑与山体方向紧靠山体的位置。

觉得有用点个赞

挡土墙的布置原则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

本规范共8章19节159条和3个附录,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级别划分与设计标准、工程布置、荷载、稳定计算、结构计算和地基处理等。

本规范是国内首次编制的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在编制过程中,总结了国内水工挡土墙的主要设计方法,参考了有关工程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经多方面征求意见,并反复讨论和修改后,由本规范主持机构审定。

挡土墙设置目的是什么

挡土墙的排水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挡土墙的安全及使用效果。因此,挡土墙应设置排水设施,以疏干墙后坡料中的水分,防止地表水下渗造成墙后积水,从而使墙身免受额外的静水压力;消除粘性土填料因含水量增加产生的膨胀压力;减少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

挡土墙的排水设施通常内地面排水和墙身排水两部分组成。 地面排水可设置地面排水沟,引排地面水;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面松土,防止雨水和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加设铺砌;对路堑挡土墙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止边沟水渗入基础。

墙身排水主要是为了迅速排除墙后积水。

浆砌挡土墙应根据渗水量在墙身的适当高度处布置泄水孔。

泄水孔尺寸可视泄水量大小分别采用5cm×10cm、10cm×10cm、15cm ×20cm的方孔,或直径5~10cm的圆孔。

泄水孔间距一般为2~3M,上下交错设置。

最下排泄水孔的底部应高出墙趾前地面0.3m;当为路堑墙时,出水口应高出边沟水位0.3m:若为浸水挡土墙.则应高出常水位以上0.3m,以避免墙外水流倒灌。

为防止水分渗入地基,在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底部应设置30cm厚的粘土隔水层。

在泄水孔进口处应设置粗粒料反滤层,以避免堵塞孔道。

当墙背填土透水性不良或有冻胀可能时,应在墙后最低一排泄水孔到墙顶0.5m之间设置厚度不小于0.3m的砂、卵石排水层或采用土工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