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像生(石像生级别)

石像生(石像生级别)

  石像生(石像生级别)

  根据史料记载,“石像生”这种东西是皇帝陵墓中的必备品,早在秦始皇的陵墓中,就有石麒麟。

  除了皇帝自己,他还会准许一些有功的大臣建石像生,比如:汉朝霍去病的墓里就有。但是,有趣的是,明朝有一位李太监的墓里,竟也有石像生的存在。总而言之,石像生一般是“皇家特许供应品”,是身份和等级的象征。当你走过这些肃穆威严的石像时,仿佛就像走过曾经权倾一时的皇帝身边。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其奉行以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它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到了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

  所以说,它在中国帝陵的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众所周知,朱元璋的明孝陵神道上,一共立有六种石兽,它们分别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与马。这当中的每一样动物,有两只蹲着两只站着,一共二十四只。先不说为什么要用动物百思特网来做石像,光看这些石兽不仅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而且,还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值得世人一探究竟。

  当我们缓步进入孝陵神道,目之所及的第一眼,便是两对圆眸怒目的石狮,狮子历来被佛教尊为护法灵兽。作为当朝的皇帝,朱元璋在陵前安置石狮,毋庸置疑是为了显示其无上尊严和势力的强大,有震慑敌人的意图,另外,也起着辟邪的作用。

  石狮后面大约五十多米处,是两对獬豸。传说,此兽是舜时掌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身旁的一只独角神兽。它能明辨是非曲直,如果,遇有二人争斗,它则会用角去顶触其中有错的一方,而后世一直将其视为“法”的象征。在明孝陵神道上立有獬豸,也是变相地颂扬朱元璋是一位祛治严明的圣明天子。

  神道獬豸后的石兽是骆驼,骆驼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唐朝曾风靡一时,是中外交往的最好见证,显示着唐帝国的强盛。明朝承继了汉、唐以来的传统,将骆驼置于陵前,并把它塑成神道石刻中,最为巨大的石兽,其目的,是在彰显中华民族忍耐顽强的骆驼精神。

  不仅如此,也有炫耀国力强盛,并象征着四域安宁之意。神道骆驼之后是对石象,其实,早在汉朝,皇帝外出时的仪仗队里就有驯象。由于,象能辨别桥梁、道路的虚实,而且,它的重量与体积在动物中,占据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只要大象走过的桥梁与道路,就证明了它的稳固可靠。

  看来,这对石象放在这里,是皇帝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之故,除此之外,陵前放置石象还有表彰其正直不阿之意。

  穿过神道石象,绿荫下是两对雄骏骠悍的麒麟。

  麒麟这个动物,在现在的生活中,也被频繁提及,比如:麒麟臂之类。它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古人把“麟、凤、龟、龙”称为四灵,以借喻杰出的人才,并把麟说成是“王者至仁,则出”。因此,麒麟被尊为祥瑞的象征,不仅有吉祥如意之意,而且,它也成为了统治者标榜自己、粉饰太平的工具。

  神道石兽的最后是两对石马。早在秦汉之际,皇帝出巡的仪仗队里就有骏马,故朱元璋陵前放置石马,也取意于此。在《易经》中,曾说:天子死后,是乘着六龙上天了。按道理来讲,应该在这里安置六只石马,或许是因为要保持与其他石兽的对称和仪仗的阵容,所以,只能安置两只了。

  这些神道石兽的姿态各异,寓意也都别有一番讲究,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观赏。在此之间,不仅能让游客更加接近历史,感受历史,而且,还赋予了历史新的温度。它们不仅是历史上的皇帝们遗留下的珍贵文物,而且,人们还能从中窥见皇帝们的性情与生活。

  可以说,它沟通起了古今的时光历程,值得观赏,更值得研究。

  可是,有一个问题,却值得人们思索,那就是:在当时的明朝,狮子并非中国本土的动物,排在最前面的为什么会是它呢?

  对于这个问题,负责明孝陵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给予了答复,她解释到:中国与中亚、印度之间的往来甚早,狮子是作为贡品传入中国的。现在,所知的有关狮子传入百思特网中国的最早记载,见于汉朝班固的《汉书》之中。古代中亚地区的石刻艺术极为发达,神庙、城址、宫殿、陵墓前常常可见石狮。这种习俗也影响到了伊朗、阿富汗,甚至,南亚、中亚乃至中国。

  所以,在中国境内,石狮就有了“守护”的意义,而且,狮子为百兽之王,象征着皇权,用它“打头阵”,不仅蕴含百思特网着辟邪之意,还昭示着世界各种文化的交融。

  本文地址:欢迎分享转载74055.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