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资料图:2020年12月12日,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是革命老区,是一片浸润着烈士鲜血的红土地。安溪的经岭村有着光荣的红色历史,村中的仙洞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清将军曾经秘密活动的据点。
我们特地从村后的黄泥土路走上去,笔架山延绵而来,山势巍然,四野群山苍翠,原始林木葱郁,阳光倾泻下来,地上留下陆离的光影。
到了,一个条石寨门出现在眼前,我的目光随即被牢牢吸引住。一圈斑驳灰黑的墙体布满了用于对外射击的枪眼。仙洞寨建于明末清初,一堵堵石墙抵挡着风雨和岁月的洗礼,如今野草已从缝隙里长出,石头更显温润质感。
仙洞寨沿着山的最高位置建设,寨子呈椭圆形状,全部由杂乱的石头垒砌起来,由外寨、中寨、内寨组成。外寨用于防御,站在寨墙上,下面的情况一览无余;中寨用于仓储和补给物料;内寨是指挥和休息的地方。寨子三面险要,垂直山坡,易守难攻,背后群山环绕,群山一边可连接经兜、南英、石古直到安溪城区,另一边与南安市接壤,是南安的英都镇和翔云镇。仙洞寨为当时的游击战提供非常有利的天然屏障。
山巅视野开阔,能看到远在30公里之遥的紫帽山。我趴进枪眼,抚摸着弹痕,然后站上寨墙,一股豪情充盈在胸间,一下子触摸到那段烽火岁月。1935年9月至1936年4月,中国抗日义勇军西南军区闽南第二支队政委彭德清带领游击队员以仙洞寨为据点,发动群众,在寨里秘密训练,组建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活动。彭德清经常到经岭村的黄厝、叶厝、花厝、西姑内一带活动,群众的革命热情高涨,为“红二支队”捐钱捐粮,传递情报。东坡半山腰的进法殿附近三面小路通畅,还有险山石洞,成为地下党的情报联络点和物资中转站。进法殿后原来有通往仙洞寨后山的暗道,如今在早期的羊肠小道上修了一条栈道,共971级台阶。
仙洞寨,山高林密,一棵棵柯树,青灰色的树干,碗口粗,笔直笔直的,昂首站立,像铁骨铮铮的战士,日日夜夜守护着这里。柯树,漫山遍野密密匝匝,游击队员用它烧火、搭房屋,用它做拐杖、扁担、担架;用它的皮煎药,治腹水肿胀。看着漫山遍野的柯树,我不禁肃然起敬。下山时,杂草荆棘中,岩缝间,艳丽夺目的映山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将宁静的山野映得喧哗。这花儿,红得热烈,红得悲壮,似那啼血的杜鹃,为山川的英灵唱响壮歌。
世代衍息在这里的人们躬耕劳作,安居乐业,经岭村,已从一座山头小村庄,自强不息发展成为美丽富饶的全国文明村。
山脚下的蓝溪水流淌,回望,仙洞寨似一粗犷的汉子,尽显浩然之气。感受了经岭如此厚重的红色历史,我对脚下的这片土地备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