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是哪里(云南临沧离市区多远)

保山是哪里(云南临沧离市区多远)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98°25′-100°02′、北纬24°08′-25°51′之间。东与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邻,东北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交界,西南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正南与西北接缅甸,拥有国境线167.78千米。总面积19637平方千米。总人口255万人(2013年末)。以汉族为主,有彝、白、傣、傈僳等少数民族。全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腾冲市。市政府驻隆阳区,距省会昆明593千米。

  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535~3780米之间。怒山、高黎贡山与澜沧江、怒江、龙川江由北向南平行延伸,三江夹两山、山川相间,山高谷深,山多坝少。群山之间镶嵌着100公顷以上的坝子95个。境内大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4.8~21.3℃,年均降水量746.6~2095.2毫米。褐煤储量、地热资源十分丰富。320国道过境,建有保山区机场。有兰津霁虹、云岩卧佛、武侯寺等古建筑,腾冲热海、火山群,和顺图书馆、龙王塘公园、太保山森林公园等旅游纪念地。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和小黑山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动植物王国中有树蕨、秃杉和“世界杜鹃王”为代表的植物2200多种;羚牛、黑猴为代表的野生动物50多种;孔雀、相思鸟等鸟类200多种。

  保山古称永昌。历史上,曾是滇西最早的原始居民“蒲缥人”的栖息地;战国中期,为古哀牢国统治中心;汉武帝时(约公元前109)置唐(今云龙旧州)、不韦(今保山市东北)两县,属益州郡,为哀牢地设治之始。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为加强对哀牢地区的统治,又置于益州西部属国,治所唐,下辖唐、不韦、叶榆(今大理)、邪龙(今巍山、漾濞)、比苏(今云龙、兰坪)和云南(今祥云、弥渡)6县。永平十二年(69),哀牢王柳貌率族人归汉,东汉王朝以其地置哀牢(今滇西怒江以西地区)、博南两县,并合并益州西部属国6县,以不韦为治所,设置永昌郡。文献记载,当时的永昌郡地域极广,大致相当于今滇西、滇南及缅北广大地区,有231897户计1897344人,为卓立东汉的天下第二大郡。此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朝,永昌郡制有存有废,辖地亦有伸缩。

  唐时保山属南诏,原永昌郡一分为三,设立镇西、开南和永昌3节度。宋时属大理国,前期仍承节度,并设(车文)化府于越赕(腾冲);大理国后期废永昌节度,分别改设永昌府和腾冲府,辖区包括今临沧地区。以上两个地方民族政权都建都大理,又倚保山为其向西发展的基地。元初,置永昌三千户和腾冲千户,隶大理总管府。至元十一年(1274),改永昌三千户为永昌州,腾冲千户为腾越州。至元十四年(1277)和至元十五年(1278),先后改置腾冲府和永昌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大理段氏金齿(镇西)镇并入大理路,设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并将治所移至永昌,至此永昌即称金齿。明代,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保山”这一今名即首用于明嘉靖三年(1524)设保山县为“府附郭”之时。永昌府共辖2县、3州、2安抚司、3长官司。

  清代设永昌府,领土府一,厅、县、土州、长官司各二及安抚司三,宣抚司五,是全省领州县级政区最多、设治也最复杂的府。雍正八年(1730)七月,改永昌道为迤西道,移驻大理府城。乾隆三十五年(1770)又分设龙陵厅,“龙陵”之称自此始。嘉靖二十五年(1820)改腾越州为直隶厅。是时永昌府领二厅(腾冲、龙陵)、县二(保山、永平),及周边各土司。其土司有:土府一(孟定)、土州二(镇康、湾甸)、宣抚司五(南甸、干崖、盏达、陇川、遮放)、安抚司三(潞江、芒市、猛卯)、长官司二(户撒、拉撒),共计十三个单位。光绪二十九年(1903)秋,迤西道移署腾越。

  民国元年(1912)设永昌府,而省保山县。民国二年(1913)裁府复设保山县,改迤西道为滇西道。民国三年(1914)改滇西道为腾越道,辖今保山、临沧、丽江和大理、德宏、怒江、迪庆等地。民国十九年(1930)裁腾越道,设云南第一殖边督办公署,辖6县、10行政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1933),划保山之东南境之福东、福西、均谣、三约地及都鲁洼甲、大田坝铁厂、铜厂、思拉宽、锅厂河、竹鲁洼等处,归新设之昌宁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裁云南第一殖边督办公署,设腾龙边区行政监督公署(一说为民国二十九年:1940)。民国三十一年(1942)5月,因腾、龙陷于日寇,腾龙边区行政监督公署自行解散;7月设云南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保山(办事处先暂设于昆明,后移驻保山)。民国三十三年(1944)10月,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移至腾冲。民国三十六年(1947),改设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4县、7设治局。公署设于腾冲(一说为1948年)。

  1950年设保山专区,专署驻保山县。辖保山、昌宁(驻右甸)、双江(驻营盘)、镇康(驻德党镇)、潞西(原潞西设治局改设)、龙陵、腾冲等7县,耿马、泸水2设治局及瑞丽、陇川、莲山、盈江、梁河五个民族行政委员会(一说为耿马、泸水、瑞丽、陇川、莲山、盈江、梁河7个设治局)。1952年耿马、瑞丽、陇川、莲山、盈江、泸水6设治局分别改设为县;梁河设治局改设梁河县傣族荆濮族联合自治区;原属潞西县的畹町镇改为相当于县的镇。将双江、耿马2县划归缅宁专区。保山专区辖11县、1自治区、1镇。

  1953年原梁河县傣族荆濮族联合自治区改设梁河县。将潞西、瑞丽、陇川、盈江、莲山、梁河6县划归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镇康县划归缅宁专区。保山专区辖5县、1镇。1954年将泸水县划归怒江傈僳族自治区。保山专区辖4县、1镇。1956年撤销保山专区,并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62年12月1日,将保山西南部太平、由旺、施甸、姚关、酒房等五个区析置施甸县。1963年,恢复保山专区(德宏州与保山专区分治),辖5县,专署驻保山县。1970年保山专区改称保山地区,地区驻保山县。辖保山、施甸、龙陵、腾冲、昌宁等5县。1983年9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改保山县为保山市(县级),成立保山市人民政府。

  1996年,保山地区面积19637平方千米,人口约223.7万人,彝、白、傣、傈僳等少数民族人口占9.1%。辖龙陵、施甸、昌宁、腾冲4县,代管保山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保山地区常住总人口2348315人,其中:保山市846865人、施甸县314187人、腾冲县593925人、龙陵县260097人、昌宁县333241人。

  2000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保山地区和县级保山市,设立地级保山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隆阳区。(2)保山市设立隆阳区,以原县级保山市的行政区域为隆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上巷街。(3)保山市辖原保山地区的施甸县、昌宁县、龙陵县、腾冲县和新设立的隆阳区。

  2003年末,保山市辖隆阳区和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县82个乡(镇)。全市总面积1.9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39.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95万人,占10.43%;少数民族人口22.6万人,占9.45%。其中:彝族7.5万人、傣族4.08万人、白族3.72万人、傈僳族2.79万人、回族1.29万人。

  2004年末,保山市辖隆阳区和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县82个乡(镇)。全区总面积1.9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41.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40万人,占10.53%;36个少数民族人口23.23万人,占9.64%。其中:彝族7.66万人、傣族4.13万人,白族3.91万人,傈僳族2.88万人、回族1.3万人。

  2005年乡镇区划调整:(1)撤销腾冲县小西镇和勐连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腾越镇,镇政府驻原腾越镇政府驻地;撤销腾冲县上营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芒棒乡,乡政府驻原芒棒乡政府驻地。撤销昌宁县达丙镇和右甸镇,合并设立田园镇,镇政府驻县城关庙社区。撤销龙陵县河头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龙山镇,龙山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龙陵县天宁乡,将原天宁乡管辖的天宁、坡头和半坡3个村委会划归龙新乡管辖,将三家村和新林两个村委会划归碧寨乡管辖。云南省政府以云政复[2005]19号文批准腾冲、昌宁、龙陵三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2)撤销施甸县保场乡及仁和乡,设立仁和镇;撤销施甸县等子乡和太平乡,设立太平镇;撤销隆阳区永昌镇、汶上彝族苗族乡和瓦房彝族乡,设立瓦房彝族苗族乡;撤销隆阳区道街乡和潞江傣族乡,设立潞江镇;撤销隆阳区老营乡和瓦窑白族彝族乡,设立瓦窑镇。

  2006年末,保山市辖1个区、4个县;2个街道、24个镇、35个乡、11个民族乡;31个居委会、883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保山市常住总人口2506491人,其中:隆阳区935618人,施甸县305223人,腾冲县644765人,龙陵县277319人,昌宁县343566人。

  2015年,《民政部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腾冲县设立腾冲市的批复》(民函[2015]248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腾冲县,设立县级腾冲市,以原腾冲县的行政区域为腾冲市的行政区域,腾冲市人民政府驻腾越镇山源社区官厅小区81号。腾冲市由云南省直辖,保山市代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