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张良为保韩信诱汉高祖写下赦书(吕后杀韩信是否抗旨了)

汉初三大功臣,张良、萧何、韩信,只有韩信未得善终。说张良为保韩信,诱汉高祖刘邦写下赦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这是演义评书里面的故事,在正史之中,根本没有记载,所以可信度不高。说吕后杀韩信抗旨,更是莫须有的事情。

吕后杀韩信本是刘邦之意

因为听到韩信谋反的消息,汉高祖刘邦采用陈平之计,假托巡游云梦泽,召见诸侯,韩信提前来朝见刘邦,被刘邦擒住,削去楚王爵位,带到洛阳,改封淮阴侯。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为和绛侯、灌婴等处于同等地位而感到羞耻。

有一次,韩信部将陈豨拜为钜鹿太守,来向韩信辞行,韩信就私下给陈豨说“你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你是陛下现在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你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你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取得了。”陈豨知道韩信才能,就说:“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公元前197年,陈豨反叛,自立为代王,刘邦御驾亲征,临行前曾让韩信一起出征,韩信托病没去,这一举动让刘邦心里不舒服,朝中不少大臣都怀疑韩信有反叛之心,估计刘邦心里也清楚,所以让萧何和吕后留守关中。

韩信谋反的事,被韩信一个家臣的弟弟告发给吕后,吕后找萧何商量,采取假托刘邦平叛胜利回朝,召见韩信,韩信来朝,被吕后安排的武士抓住,并且将韩信杀死于长乐宫的钟室之中。

汉朝初期,刘邦非常痛恨造反之臣,所以韩信造反,刘邦本想杀他,但念及他的功劳过大,杀了他怕影响众臣臣服,所以当初没杀韩信,而是改封淮阴侯。而这次韩信又蓄谋造反,碰到了吕后,算是栽啦!吕后采用萧何计谋,杀了韩信,灭了韩信三族,可惜一代大将得此结局。

刘邦平定陈豨叛乱,回京以后,见韩信已死,又是高兴,又是怜悯他。说明刘邦是希望看到韩信死的,所以他才高兴。吕后是刘邦妻子,并且是皇后,在刘邦外出平定叛乱的时候,主持朝政,杀了韩信,怎么能算抗旨呢?

张良计谋一直在利用韩信,不可能诱使刘邦写赦书,即使有赦书,也是充满计谋

张良是刘邦的谋臣,在楚汉之争中,一直利用韩信帮助刘邦争夺天下,在项羽自刎乌江以后,又给刘邦献计,趁机夺了韩信的兵权,并且建议刘邦定都关中,此后便托病在家,修行辟谷之术,不再参与朝政,所以张良不可能诱使刘邦为韩信写下赦书,即使有赦书,应该也是在楚汉之争中,为取得韩信信任采取的权宜之计。

“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故事来源

“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更多来源于演义小说,及评书野史之中。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还传说,吕后在杀韩信时,为了履行刘邦的誓约,将韩信装于布袋之中,吊在长乐宫钟室的宫梁之上,让武士用竹签将韩信扎死。

结语

不管是否有“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等赦书,但是韩信造反,已经触及了刘邦、吕后的底线,所以韩信之死不可避免,可能这种死法还算好的,如果韩信也被吕后给做成“人彘”,那可就更惨了,估计到那时,韩信欲哭无泪,欲死不能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