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试过程中有一个频繁被问到的问题就是:你觉得哪个产品做的好?
这个问题很宽泛宏大,层层剖析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无论是从用户体验五要素、产品的模型、商业模式、交互视觉设计体验等方面来全面而结构化的解答这个问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大部分面试官为什么喜欢问这个问题呢?
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每个做设计的也想知道这个答案,如同哲学家常常思考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问题。
面试官也想看看每个人对于这么主观的问题不同的答案和各自的见解,从而挑选出符合自己观点的候选人。
如果缩小如此大的宏观问题,仅从设计的角度来评价产品设计的好坏?那么这个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
每个设计师对于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见解,通过不同的答案,可以看出设计师对设计和产品的理解。
接下来,我以一名设计师的角度,阐述如何从设计角度评价产品设计的好坏
我从6个方面来试着阐述这个问题:
是否拥有清晰的设计价值观;对于非核心需求的克制;对于不同场景的精细化设计;符合用户认知模型;信息布局设计;视觉设计;
当产品没有清晰的价值观,那么产品的设计逻辑会变得混乱。产品臃肿给人混乱的感觉,甚至产品的意识形态都会失控。
拥有清晰统一的价值观。整个产品在涉及功能逻辑和交互布局上都会很统一,用户对产品的认知也更清晰统一,产品品牌和认知体验也更好。
设计价值观做的好的产品有微信,微信在产品设计方面做到了克制,微信的价值观,在19年1月份张小龙讲到了微信的14条原则:
张小龙举了一个例子:春节即将到来,很多APP为了迎合春节运营的大潮流,将App的图标都换成红色,导致用户手机桌面一片喜庆的红色,但微信这么多年从未从没有变过。并没有随着大流而改变。
当将图标改为喜庆的红色时,图标的识别度就会降低,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体验不好。所以微信坚持认为好的原则,并不随波逐流。
在几乎所有产品启动页都有过广告的时代,微信从没有过启动页广告,启动页广告可以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微信却从来不做,宛如一股清流。
张小龙表示说,如果微信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每次和最好的朋友说话还要先看他脸上的广告,把广告取下来的话才能说话,启动页就是这样的感觉。
从微信作为一个平台来说,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创作者体现价值,微信作为一个平台的目的就是要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
小程序和公众号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让更多人从微信平台受益。小程序和公众号的成功很大程度来源平台真正的为用户创造价值。
一个好的产品是帮助用户提升效率,缩短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如果产品的诉求是为了让用户花更多的时间使用产品,这种做法对产品来说是一种伤害。
如果非要让用户在这里停留时间变长,那反而意味着用户的社交效率变低了,如果他一旦发现有一个让它效率变高的地方,它很可能去那一个效率更高的地方,所以不会拿用户停留时长作为衡量一个App有没有价值的一个标准。
作为一个日活10亿的产品,微信 7.0 以全新的视觉形象出现,可以预测会遭到大量用户的吐槽,但是不能因为用户的抱怨而不去改变,因为微信是一款需要与时俱进的产品。
做小程序的初衷是为了构建一个健康平台。为什么小程序是未来,因为App需要下载,这个体验并不好,网页的体验也不好,对用户并不友好,所以小程序才是未来。并致力于打造一个健康体验好的生态平台。
在构建健康的生态平台时,需要的是公平的,所以小程序平台一直在致力于打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张小龙在做微信的过程中会反复思考社交的本质什么,沟通的本质是什么,朋友圈的本质是什么,张小龙最后理解到沟通的本质是将一个人的人设强加给对方的过程。
微信的成功很大程度源于张小龙对社交和沟通的理解。
大家往往把周围的一些人当做全世界的人,但真相并不是这样。
之前有个特别火的互联网产品叫Path,在互联网圈子特别火,然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最牛逼的产品,然而在大市场才发现原来这款产品的活跃用户只是互联网,只有中国互联网一小拨人。
所以做产品需要跳出自己的圈子,去了解整个大市场。
微信在做视频的,有人猜测微信要大力做视频,以此做大短视频业务。
其实并不是这样,视频对微信来说只是一个载体,视频只是一种技术,微信中的视频是要做社交是要做朋友圈之外另一种社交模式。
微信所做的都是围绕构建自身的生态,依旧是专注于自身社交生态的建设。并不会因为对手而改变自己的产品策略。
这里张小龙主要讲到的是阅读,即如何解决高效阅读这件事情。
关于阅读方面的思考,微信本身有公众号,希望用户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做一个大众的阅读产品其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难点不在于用户数可以达到多少,而是人的本质是不愿意阅读的或者说不愿意学习的。
通过朋友圈的分享文章以及好看都是带有熟人的背书,所以这是微信给用户解决更有效的阅读方案。
当AI被用到产品的时候,我们就会思考,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你并不能认为这项技术是我们的一个工具,相关的很多情况我们反而会成为他的一个工具。
微信语音识别并不是第三方做的,而是微信团队内部的语音识别团队这几年一直在做这个工作,张晓龙还透露微信内部还是做一个功能,具体是什么功能他并没有透露。
只有发展内部创新,产品才会具有活力和竞争力。
润物细无声,才是一种最好的产品体验。因为好的体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觉不到障碍,操作顺畅,所以感觉不到。
当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那么接下来用户增长变得随其自然了。如果单纯的在乎用户增长数,产品可能会朝着用户增长方面做需求,在这一过程中通常会损害用户的体验和利益。
微信到了一个有10亿用户的关口,微信的目标从来就不是要扩大用户数,微信的用户增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应该为这些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微信的梦想是什么?从个人用户的角度来说,它希望成为每一个人最好的朋友,虽然它是一个工具,从平台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市场,而这个市场是让每一个创作者体现价值的市场。
明确产品的核心功能和场景,则应该在核心功能上面给用户不断加深强化,避免非核心功能添加在核心功能里面,导致流量分散,避免分散流量给予用户认知的改变。
网易云音乐核心功能就是听歌,这点毋庸置疑,所以网易云音乐产品最好的方向就是如何将核心功能做到极致,而不是将app其他业务的流量从核心功能中掠夺。
听歌播放页做直播导流入口,还做动效,诱导用户点击。用户直接从听歌主流程阻断了,前往直播间。
从产品业务层面上来说,直播更赚钱,所以希望从大流量页面获取流量。但是这改变了整个产品的核心形态,同时也将用户的核心操作阻断,这对于用户来说体验并不好。
有的好公司一直在强调一纬性,即一个页面尽量给用户一个操作行为,这样可以减少用户的选择,使得用户更专注核心功能。
微信在非核心需求的控制上做的特别好,微信的一个产品经理,负责一个需求,张小龙卡了她大半年都没让上线。
微信的核心功能就是聊天,我们会发现,她并没有在微信聊天界面做任何导流入口,同时一直在优化聊天,例如增加撤回功能,撤回功能可二次编辑等。
针对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给出差异化的设计,使得用户在操作过程中,无刻意的设计痕迹,产品的设计做到自然无感,才是最好的设计。
例如iPhone接电话场景。当手机屏幕锁定时,这时候有电话打进来时,用户需要滑动解锁,如下左图。
当iPhone处于未锁定时,这时候有电话打进来时,用户只需要点击解锁,如下右图。
如果不精细化场景,都按照右图这样做的话,手机在裤兜里面很容易被接听,左侧的做法可以防止手机的误接听率。
设计的任务流程和页面操作符合绝大部分用户的心智模型,避免因为操作认知和大部分用户不一致导致体验上的缺陷。
例如微信红包的设计,红包样式和现实中用户认知的红包基本一致,都是红色且外观相似。
为什么用微信红包举例,好像微信是最早做线上红包的主流产品,他这个红包产品很经典,老人家都会用。
用户要发红包时,先要塞钱进红包。其他人点击红包时,有一个拆开的按钮,用户拆开就会存入零钱,整个流程完全贴近用户的生活认知。
产品的信息以何种设计形式展示出来,展示的整体布局是否统一而清晰。统一而层级分明的呈现方式可以极大的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和操作的成功率。
用户通过展示出来的信息布局来获取信息和操作,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设计师做设计本质上是对信息的设计,信息设计的不好,就会出现信息干扰的情况。
例如微信 – 手机充值界面,手机号码重点强化,充话费选项按照两种类型进行分类,简洁清晰,其他功能放在底部,进行弱化,整个界面布局简洁易懂,用户阅读起来和操作起来都毫无压力。这种界面布局,用户的完成率也会很高。
视觉设计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评定:
QQ的主要用户人群是年轻人。QQ的对话框、QQ空间、图片详情、评论以弹幕对形式展示出来。QQ整体的设计风格偏年轻化活泼的风格。
微信的人群定位是成年人和工具类型,所以微信整体的视觉风格中规中矩成熟而稳重。
视觉审美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偏主观。审美需要设计师每天看审美好的图做自我训练,这样的话审美才能提高。
如下图开眼的视觉审美就挺不错。
视觉风格包含整个产品的配色规范、图标规范、构图规范等。这决定着产品的视觉设计品质。
组件规范和视觉设计的好坏息息相关,当组件规范做的好,则整个产品的视觉设计不会太差,下图为部分微信组件。
以上是如何从设计角度评价产品设计的好坏6个角度,如果你有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