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的那条江叫什么名字(一文揭晓屈原投江江名)

屈原投江的那条江叫什么名字(一文揭晓屈原投江江名)

  汨罗江是发源于江西省修水县黄龙山梨树埚,流经江西、湖南的内陆河。河流属洞庭水系,主要流经湖南省平江县和汨罗市境内,其中平江县192.9公里,汨罗市61.5公里,两座城市均以汨罗江而得名。

  汨罗江的出名与屈原有很大的关系。据传,战国末期的政治家、诗人——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上居住过,并在此创作了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神恋歌《九歌》。被誉为玉笥山八景之首的“骚台”(《离骚》、《九歌》、《怀沙》等写作于此),至今仍是文人骚客们神往的文化圣地。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攻陷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楚襄王仓皇逃往陈国(今河南淮阳)。屈原得到都城被攻破的消息后,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永远告别了故乡秭归和心心念念都城郢,然后南行至长沙。

  屈原南行后,心中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于是又折回了洞庭。然而,楚国残酷的现实使他感到复国的无望。平生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和凌云壮志,随着都城的沦陷而付诸东流。倍感救国无门的屈原怀着悲愤的心情和对楚国的眷恋,于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作《怀沙》后怀石投江而亡。

  很多人读到这里,会有这样的疑问,虽然都城沦陷,作为昔日三吕大夫的屈原,远离朝廷政治漩涡,平平安安地做个百姓岂不更好?为什么要投江而死呢?答案要从屈原的身世、楚国的现状及诗人伟岸高洁的品格说起。

  首先、屈原的身世:关于屈原的身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曾有这样的记载:“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其大意是说屈原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也即现代人常说的皇室贵族。屈原不但有高贵的血统,而且有出众的才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的描述,足见其才华很受楚怀王的重用。出身高贵、才华横溢、报国无门的家国情怀,是屈原投江的一大原因。

  其次、楚国的现状:除了出身高贵、才华横溢外、报国无门外,屈原投江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楚国残酷的现实——奸臣当道。屈原两次在外飘荡的经历,都曾与奸臣当道有关。第一次因上官大夫靳尚的妒忌,在楚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在遭到楚怀王疏远后,屈原自己离开了郢都来到汉北。他在《九章·抽思》中这样写道:“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第二次是楚襄王即位后,屈原受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的陷害,被楚襄王放逐到江南。在长期的流放生涯中,屈原郁积了深厚的悲痛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然秦国灭楚、襄王逃陈的残酷现实,使其倍感复国无望、报国无门的无奈和悲怆。

  其三、伟岸的品格:屈原伟岸高洁的品格,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多有体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表现了屈原不与佞臣同流合污的贞洁品格。“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qú)乎!”。其大意是:刚洗完头一定要掸一掸帽子,刚洗完澡一定要抖一抖衣裳。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屈原纯洁如美玉的伟岸人格、高洁品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也是屈原选择投江而死根本原因所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