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玉儿是后来的大清开国太后孝庄太后。孝庄皇太后(1613年-1688年),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字叫布木布泰,是蒙古贵族名门科尔沁部贝勒塞桑的女儿。据说她端庄美丽,聪明机敏,自嫁给后金皇太极后,历经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是清代初期重要政治人物。
近几年的清宫剧以及民间野史传说里面,经常会有这样一个桥段,说的是皇太极和明朝打仗,活捉了明朝大将洪承畴,而皇太极是一个爱才之人,他舍不得杀了洪承畴,但是洪承畴却死活不肯归顺大清。
后来皇太极了解到洪承畴喜欢女人。于是找了美丽、高贵、智慧的大玉儿去劝降洪承畴,才有了大玉儿庄妃劝降洪承畴,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共度良宵的桥段。
所以给大家一种感觉是洪承畴与皇太极的庄妃(大玉儿)有不堪之情,甚至还有人怀疑洪承畴是投降了大清,还是投降了大玉儿庄妃,认为洪承畴投降的不是清廷而是大玉儿。
我认为洪承畴和孝庄大玉儿不存在不堪之情。理由如下:
第一:劝降洪承畴的是范文程,不是皇太极的庄妃大玉儿
皇太极的庄妃也就是大玉儿,不存在去劝降洪承畴,更不可能有机会色诱洪承畴。
《清史稿*洪承畴传》记载是范文程劝降洪承畴的,范文程本人就是汉人,连自己的汉人祖先都可以背叛,效忠大清。
所以他劝降同样是汉人的洪承畴那是小菜一碟,面对洪承畴对他的嘲讽谩骂依然笑呵呵说好话,谈笑风生,慷慨陈词。
范文程陈述了明朝廷的腐败,也说明了皇太极的英明,范文程还特别人性化接地气的告诉洪承畴如果自尽。
那他的妻子小妾还有老母亲怎么生活这些让洪承畴感动的话,又特别说明了如果投降大清可以封王封侯,家人团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洪承畴的心理防线一点点崩溃。
本身洪承畴就是打算投降清朝的,就是缺个台阶,要面子,所以最后皇太极怕洪承畴着风寒,亲自给洪承畴披上自己的大衣,洪承畴感觉到皇太极是位英明神武、求贤若渴的明君,于是毅然投降大清。
第二:皇太极的庄妃大玉儿根本不会汉语
史料记载,皇太极的庄妃大玉儿生长在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自小所学语言肯定是蒙古语,嫁给皇太极后用的语言就是满语。
她身边的妃子都是蒙古后妃,关外女子,所以接触不到汉语,汉语根本不会学,也用不着,根本不会汉语,洪承畴也只会汉语,不会蒙古和满语,这样不可能说出来甜言蜜语以及劝降的好话。
况且,如果仅仅是劝降洪承畴,如果语言不通,带个翻译汉语的还可以理解,如果是舍身劝降,真的两人有不堪的事情,如果有翻译在旁边,就不太方便了。这也可以证明并没有舍身劝降洪承畴。
第三:封建男权社会里,女人参政机会不大
皇太极的庄妃大玉儿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在历史舞台中,她的政治才华是在皇太极去世以后展现出来的。
在皇太极在世的时候,也有后宫女人不得干政的后宫制度,庄妃一个弱女子,不可能给她参政机会。
第四:皇太极不会让自己的妃子去劝降
皇太极是个自负的人,当时庄妃已经生下了阿哥福临,怎么可能让自己妃子为了劝降明朝将领给自己带绿帽子。
况且一个皇帝也不会让自己妃子抛头露面去劝降明朝大将,没必要让自己妃子做出这么大牺牲。
即使当时女真人的思想很开放,可是他们当时也受儒家思想影响,况且即使是动物,也有独占配偶异性的本能。
第五:洪承畴不会不顾自己名声
中国男人传统观点认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洪承畴不会为了一个女人毁了自己的名声,落下一个好色忘义的名声,那他在官场上就白混了,名声没有了那可很严重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洪承畴与孝庄大玉儿并没有不堪之情,那些传说可能大概率都是假的,只是后代文人的小说加工而已。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