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揭晓公司规划及新动态)

广州越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揭晓公司规划及新动态)

  2019年4月19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广报中心举办羊城代表学堂第三十五讲,主题为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

  在没有物业的小区,社区“三人小组”如何进行高效的摸排工作?学生面临返校,学校的防疫工作是否做实做全?

  今年5月7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接待代表日暨代表进社区活动走进天河林和街道,市、区人大代表和居民、区街负责同志一起交流疫情防控中人员管理、人文关怀、公共卫生、复工复学、社区服务等方面热点问题。在这个平台下,最基层、最鲜活的民意被及时收集并得到反馈,人大代表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社区难点问题。

  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如何能更直接、更广泛、更密切?面对这个综合性的大工程,近年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打开思路、健全机制,在推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双联系”上下足功夫,在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上推陈出新,不断夯实代表工作基础,增强代表履职活力。

  文/龙锟

  图/陈忧子、王燕

  创新制度和方式,

  让“双联系”常联常新

  人代会虽然一年开一次,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同样应有作为。代表们只有平时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才能为大会期间履行好代表职责提供坚实的基础。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也同样重要。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构,既要监督“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也要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为代表密切与“一府一委两院”联系搭建平台。

  如何健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双联系”工作机制,成了人大工作重要课题。近年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为推动“双联系”向常态化迈进,不断创新探索。

  创新首先体现在制度建设上。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重点课题调研组进行研究,并对《关于加强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若干意见(试行)》进行了修订。目前已经形成5个与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相关的工作制度,使联系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全覆盖工作方案,广州市人大也在全国率先实现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全覆盖。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现有38名组成人员,分头固定联系570名市人大代表,通过座谈会、约见、网上交流等方式,收集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代表对常委会工作参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同样体现在工作方式上。从2018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将接待代表日与代表进社区活动有机结合,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直接到社区接待代表和群众。

  “近年来,广州在推进旧城更新改造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微改造工作既要促进城区更新与产业升级,也要注重文化传承和文明延续。”2019年4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率队到越秀区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参加接待代表日暨代表进社区活动,逐一听取12位市、区人大代表和社区群众的意见建议后,对在场相关政府部门提出了要求。

  这样的活动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已成常态。以2019年为例,活动在3月走进荔湾区逢源街耀华社区,6月来到天河区林和街道雅康社区,10月前往白云区云城街汇创产业园,……每一次活动都引起热烈反响,现场抓住的问题从自来水管道改造、垃圾处理到校园周边安全等林林总总,无不是代表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焦点。

  坚持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接待代表日制度,是加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联系的一种方式。在活动举行之前,市人大常委会先搜集代表或群众拟反映的问题,约请“一府两院”相关负责人到场听取意见和解释回应,同时邀请挂点该联络站的区、镇人大代表甚至是全国、省人大代表参加,由此搭建了市、区、社区、代表和群众五级联系的平台。这种扁平化活动方式,大大压缩沟通成本,使得热点难点问题能得以快速解决。同时,创新接待日活动形式,首次采取线上座谈方式进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明永、于绍文先后“云接待”四级人大代表,有助于在疫情防控时期加强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之间的联系。

  广布民意诉求收集渠道,

  联络站建在家门口

  梳理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接待代表日暨代表进社区活动的地点,基本离不开一个关键词——人大代表联络站。

  建设代表联络站,其实不止着眼于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如果要增强代表履职的归属感,也就必须强化代表履职载体建设。

  所以代表联络站不仅是代表们温暖的“家”,也是群众的“连心站”。2019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要求,广东将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形成以乡镇(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为主,以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辅的代表联系群众阵地建设网格化体系。可喜的是,截至2019年9月底,广州市已提前两年完成了省人大常委会确定的建设目标。

  这意味着,广州人大代表联络站已成星罗棋布、连点成网的格局,就如同“毛细血管”一般不断汇集着社情民意。自2013年设立广州市首个人大代表社区(村)联络站以来,广州市已设立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共计868个,市人大常委会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有站点建设等“硬件”支撑,也有规章制度等“软件”支持。我市辖区全国、省、市、区、镇五级人大代表按自愿和有利于开展工作的原则安排到各联络站中,每一年度参加联系选民群众活动不少于2次,确保代表经常深入社区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还要记录汇总代表履职情况,以制度体系和刚性规则来保证联络站的良性运作。

  天河区在2013年8月开设全市第一个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去年9月底,该区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已经实现21个街道全覆盖,中心联络站、社区联络站、社区联络点的联络模式建设也已经完成。人民群众由此能及时找到代表解决身边的关键事。

  市民赵熙在天河创办了广州越维信息科技公司,有一次公司办公室的楼上漏水,本来这是上下楼层的物业纠纷,应该自己解决。但他初来广州,人生地不熟,沟通起来很麻烦。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人大的社区联络站反映情况,没想到,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赵熙说,他从来没想过,人大代表还关注这种小问题,这让他愿意留在广州发展。

  天河区天园街道东晖社区居住着不少老人。“子女上班不在家,买菜做饭洗碗,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很不容易。”市民王亮说。看到其他地方开办了“老人餐”配餐点,东晖社区的居民来到联络站,找到人大代表反映,希望也能在家门口开设配餐点。经过调研走访,有这样需求的群众很多,人大代表提建议、抓落实,很快,方便老人就餐的配餐点建成了。“菜品很丰富,各地的口味都有。”王亮高兴地说。

  依托联络站,主动参与进社区活动已经成为广州市各级人大代表履职的“必修课”。仅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各级人大代表1.2万多人次进社区,接待群众2.3万多人次,收集处理群众意见建议3500多条。

  2019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协调各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了“我为民、我履职、我行动”代表主题活动,全市4766名代表参加了活动。这些举措均推动解决了基层代表和群众关注的一批难点问题。如白云区江高镇许多地方无手机信号、增城区城区交通管理差等问题,均是通过参加这次主题活动的代表提出的建议促成解决的。

  为方便选民联系代表,市人大还突破了代表联络站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积极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代表联络站”。

  由此,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被打通 。代表们不仅增进了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对于自己酝酿提出高质量代表建议、提高履职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突出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让代表活动更出实效

  人大工作的活力在代表、动力在代表、潜力在代表。今年3月,《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部全国首部促进母乳喂养地方性法规的出炉,充分展现了广州市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尽职的风采。

  2019年1月,雷建威、刘梅等74名广州市人大代表在广州两会期间联名提交了《关于立法促进母乳喂养的议案》。经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后,《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于该年10月29日表决通过。整个审议过程用了287天,如此速度不多见。一般而言,订立一部地方性法规需要花两到三年。

  广州市人大代表雷建威是一名律师,他当时调动了事务所近10名律师参加到条例的调研和起草工作中来,发挥了法律团队的专业特长。他说,最终广州市人大通过的版本与其最初随议案提交的条例草案版本没有太大的差异。

  广州市人大代表刘梅是广州市妇女联合会主席。雷建威说,市妇联非常支持他们团队对广州的母乳喂养立法促进进行调研。“议案提交到市人大之后,包括过议案审查、过常委会等全过程,市妇联主席都在积极游说。”雷建威表示,在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开放包容、锐意进取的精神更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非常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不断拓宽代表履职途径,增强代表履职能力,激发代表履职热情。

  不仅是立法工作,在养犬管理、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等条例的执法检查中,在每一次专题询问会、《羊城论坛》、“市民议政厅”活动中,也时常活跃着代表的身影。他们抓住每次接近问题的机会,积极建言献策,为广州出新出彩履职尽职。

  在激励和引导代表积极履职上,市人大常委会已经在实践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一是履职登记制度。建立履职电子档案,对代表出席会议、审议发言、提交议案和建议、参加进社区活动等情况进行登记,作为反映代表履职情况、推荐代表连任的重要依据。二是履职报告制度。要求每位市人大代表在任期内向原选举单位书面报告一次履职情况。三是履职表扬制度。由各代表联组、专业小组推荐,每年评选优秀议案建议和履职积极代表,并在人代会预备会议上予以表扬,以激励履职。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也不断扩大代表对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参与。比如在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为进一步做好《广州市房屋租赁管理规定》的制定工作,组织代表深入基层立法联络站,听取对法规案的意见和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华侨外事工委先后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分别组织代表前往中新知识城、自贸区南沙片区和深圳前海片区等重点平台载体进行深入调研,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在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工作时,积极邀请非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部分专业小组代表以及提出相关领域建议的代表参加,扩大了代表参与度。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首次组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业小组代表和咨询专家对年度市级总决算和列入专题审查的部门决算进行预先审查,提高了审查质量。

  上述方式使市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工作建立在更加广泛的代表工作基础之上,提高了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水平。也为人大代表互通信息、酝酿提出高质量的代表议案建议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不断创新代表培训形式,提升代表培训质量。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部门分别与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合作,举办了两期代表高校培训班,南京大学培训班还首创省、市人大代表联合参训模式。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监察司法工委、农村农业工委、华侨外事工委、社会工委等以多种形式组织本代表专业小组代表进行培训,有效提高了专业小组代表的履职质量。

  市人大常委会还依托“羊城代表学堂”,组织了“全媒体时代和广州日报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探索”“5G改变社会:移动通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美关系当前态势与中国的策略应对”等讲座,培训选题及具体组织形式得到了代表们的充分肯定。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让建议办理质量更高

  办理好代表建议是强化代表纽带桥梁作用的重要手段。广大人民群众也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寄予了很大期望,并从中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和作用。

  2018年以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积极推动下,建议办理工作被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明确了各承办单位办理时限、办理责任、答复质量相关考核标准。目前已实现对承办建议的82个单位进行工作评价,开展四大部分18项细分指标考核,并将52个已纳入绩效考核的办理单位考核数据和成绩提交市绩效考核委员会。

  “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将办理工作列入本单位年度重点任务,领办1件以上建议,亲自审定建议答复稿及办理情况工作总结。每缺1小项扣1分,扣完为止。”“未按规定时间完成办理答复工作,或未在规定时间内按市府办公厅要求报送有关文件,每件每延迟1个工作日扣0.5分。”……这是一份关于2018年和2019年机关绩效的考核事项及评分标准,也是市人大常委会近两年在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方面的强有力抓手。

  实践证明,这不仅促使承办建议单位加强了对建议办理工作的重视,也推动了建议办理质量的提高。此外,常委会还制订了《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重点建议处理办法》,完善重点建议的确定和处理制度,推进重点建议的提出和办理工作规范化建设。

  在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中,如何有机地将人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以及人大代表在人大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对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极为重要。

  多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健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双联系”工作机制,也不断夯实代表工作基础,这让人大代表履职更有底气。一方面,代表工作渗透到人大工作的各个环节,使人大工作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也让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化、代表联系选民常态化,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充分运用“广州智慧人大”系统,扩大代表对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度;加强各专门委员会的横向交流和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全覆盖联系市人大代表工作;并落实市委关于加强代表联络站与其他阵地建设融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网上联络站建设。

  2020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的创新也依然不止步,并会探索一些新做法比如让代表专业小组依托代表联络站(室)开展活动、组织广深两市代表协同开展代表活动、建立代表履职表现评价机制等等,以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代表工作机制。

  打通“最后一公里”

  制度建设创新

  广州市人大在全国率先实现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全覆盖。形成5个与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相关的工作制度。

  工作方式创新

  从2018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将接待代表日与代表进社区活动有机结合,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直接到社区接待代表和群众。

  联系渠道创新

  截至2019年9月底,广州市已形成以乡镇(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为主,以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辅的代表联系群众阵地建设网格化体系。

  激励代表履职

  一是履职登记制度。建立履职电子档案,对代表出席会议、参加进社区活动等情况进行登记。二是履职报告制度。要求每位市人大代表在任期内向原选举单位书面报告一次履职情况。三是履职表扬制度。每年评选优秀议案建议和履职积极代表,并予以表扬。

  创新培训形式

  依托“羊城代表学堂”,组织了“全媒体时代和广州日报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探索”等讲座。

  办好代表建议

  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明确了各承办单位办理时限、办理责任、答复质量相关考核标准。

  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现有38名组成人员,分头固定联系570名市人大代表,通过座谈会、约见、网上交流等方式,收集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代表对常委会工作参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仅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各级人大代表1.2万多人次进社区,接待群众2.3万多人次,收集处理群众意见建议3500多条。

  2018年以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积极推动下,建议办理工作被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目前已实现对承办建议的82个单位进行工作评价,开展四大部分18项细分指标考核,并将52个已纳入绩效考核的办理单位考核数据和成绩提交市绩效考核委员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