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特林机枪是一种多管旋转机关枪,诞生年代很早,1860年就设计完成了,早在清朝晚期的1874年我们就接触过,称其为“格林快炮”,当时还是以手动为主,也就是很多人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手摇机枪”。
加特林机枪是一种多管旋转机关枪,诞生年代很早,1860年就设计完成了,早在清朝晚期的1874年我们就接触过,称其为“格林快炮”,当时还是以手动为主,也就是很多人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手摇机枪”。
比如说洪金宝早年的的电影《富贵列车》或者汤姆克鲁斯的电影《最后的武士》中都可以看到。
实际上,加特林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早期的各国军队,如英军和俄军都曾装备,不过在马克沁机枪出现后,就将其挤出了陆军。
在1950年代后,这种机枪被该改良,射速超过了1000发每分钟,比如说现代舰艇上常见的密集阵防空炮,还有A-10攻击机上使用的也是30毫米的GAU-8型7管加特林机炮,其火力非常强大。
改良后的加特林虽然更多的成为了小口径航炮和防空炮,也有枪械出现,但是在陆军中很少见,即便在装载能力很强的装甲部队中,也很少看到加特林机枪的身影,这是为什么呢?
1、射速高、弹药消耗量大,不利于持续作战
而坦克如果选择加特林机枪作为车载机枪,意味着需要携带大量弹药,现代坦克一般有两挺机枪,炮塔前的并列机枪和炮塔上的高射机枪,携带了相当多的弹药,如豹2主战坦克,其7.62毫米机枪射速为1200发每分钟,备弹4754发,其中2000发在炮塔中。
而现代加特林机枪的射速都非常高,密集阵的射速超过每分钟4500发,我们甚至有“万发炮”,A-10的30毫米GAU-8型,射速也高达4200发每分钟,但是高射速对于陆军单位并不是全是优势,密集阵的后期型储弹1550发,A-10的GAU-8备弹1350发,实际无法持续发射30秒。
如果,主战坦克以加特林机枪为车载机枪,就高射速而言,需要储备更多的弹药,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大的空间,毕竟与密集阵的秒为单位的射击方式,和A-10更多的武器选择不同。
主战坦克的机枪,在对战中,需要较长时间的行军持续战斗,高射速并不是首选,射速与火力的平衡,弹药的储备更重要。
2、机构复杂、故障率较高、反应速度相对较慢
说到持续作战,加特林机枪相比其他机枪,在结构上更加复杂,故障率也更高,这对于坦克而言,是个很不利的条件。
坦克的车载机枪,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压制试图靠近的对方步兵单位,这时候的故障率,不论是对于坦克的机枪手,还是坦克本身而言,都是非常致命的。
另外,加特林机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需要“预热”,并不是像普通机枪那样,上膛扣扳机就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压制靠近的补兵,在紧张的地面战斗中,这个特点对于坦克机枪手而言,真心不是很“友好”。
其实美军也有一种比较轻的加特林机枪,也就是越战时期就出现的M134速射机枪,这是世界上转速最快的机枪,有6根枪管,靠电能驱动转子,口径为7.62毫米,和许多通用机枪口径一样,最大射速可以达到4000发每分钟(射速可调节)。
不过在步兵单位中,M134非常少见,重要原因还是重量太大了,要知道,一般美军普通士兵,携带的弹药,也就4-6个弹夹,不过210发子弹而一挺超大个的机枪,外加1千发7.62毫米子弹,还不算其他负重,即便是对于美军士兵而言,也是个沉重的负荷。
即便是M134的小口径版本,5.56口径的M214“Microgun”机枪,空重控制到了10.2公斤,但是如果携带1000发子弹的战斗全重,依旧高达38.2公斤,扛着这么大重量行军,士兵心中大概有一万句“F”单词要说吧。
而美军的特种部队,早期连M60和M249都会嫌弃重量太大,而M249的全重不过10公斤,发展了空重只有5.7公斤的轻量化M249SPW。
而M134速射机枪,则更多时候,都是用在黑鹰直升机上,作为一种舱门机枪实施空中火力支援,虽然也有装在悍马上的,不过更多时候,美军的悍马等装甲车上,搭载的还是.50重机、M60、或者是M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