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喜茶继联名杜蕾斯被群嘲后又一次“喜提热搜”,针对济南一家喜茶店员工殴打外卖小哥一事,喜茶方面做出回应:“涉事员工已全作辞退处理”。
监控上显示,顾客在12:23分下单,骑手在43分钟后到店,喜茶还没有出餐,骑手等了一会儿后开始催单,最终在拿到饮品后和店员发生口角,员工抱团殴打外卖员。
众所周知,喜茶的“饥饿营销”是出了名的,不管哪个城市的哪家喜茶门店,什么时候去都能看到一排长龙,甚至店内“贴心”地设置了很多专供手机点单的顾客等待的座位。想喝上一杯喜茶,通常要等上一个小时,而外卖平台对于骑手的送餐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没有准时送达就会被扣工资。
一向奉行“慢文化”的喜茶,显然不太适应外卖的节奏,这次的事件只是以往所有行为累积起来的爆发,也引发了网友们对于喜茶“排队现象”的热议。
那么,在商家都十分注重用户体验的今天,看似喜欢“晾”着顾客的喜茶到底是如何在饮品市场中突出重围的?
喜茶既是一个奶茶品牌,也是一种社交货币。所谓网红店的体验,就在于用户到店“打卡”——消费——发朋友圈——和朋友互动这几个流程下来收获到的快乐。
1、口碑营销
女生一直是奶茶市场的主力军,喜茶在杯型设计上更加“细”、“高”,拍照时能一手握住衬托出女孩子手指的纤细,透明的茶杯能直观展示饮品的多层次激发食欲。
不同于被戏称为“装×利器”的星巴克,喜茶独特的标志性logo恰到好处地替用户表达出“小中产”的年轻消费态度。除了饮品包装,在店面装修上,也完全是按照90、00后的时尚口味去设计,各式各样的主题店总有一个符合你的胃口。
再加上利用了中国人喜欢凑热闹和好面子的消费心理制造出的排队现象,所有的设计都在无形中引导消费者拍照发朋友圈,达到口碑营销的效果。
2、玩跨界
有人说,喜茶在网红品牌中可以说是做到了全方位无死角。品质和口味见仁见智,但在环境、创新、联名和跨界上它都稳稳抓住了年轻人的心。喜茶的小程序上有手机壳、袜子、帆布袋等日常物品的周边,这些使用率高、曝光率高的产品本身也是对喜茶的一种二次传播,还能够帮助喜茶和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结。
“灵感寻味计划”推出的厚厚麻酱包(喜茶×东来顺)、火锅包(喜茶×电台巷)等等跨界产品也展现了喜茶的创意和“年轻”。
但凡事过犹不及,前阵子被网友指低俗的喜茶和杜蕾斯的联名营销“翻车”就是例子。
3、情绪售卖
定价是品牌定位的具体体现,喜茶在定价上,高于普通奶茶,低于星巴克,它从一开始瞄准的就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空白人群,属于大多数年轻人能消费得起的“时尚品”。既将消费者和普通大众区隔开,又独立于过于正经而显得“无趣”的高端经典饮品,单独划分出了一个独属于年轻人的“时尚阶层”,消费者购买后会获得一种身份认同感。
对于排队的看法每个人也都不同,有人觉得浪费时间、没有必要,但也有人享受“我花了很多时间买到了一杯心心念念的奶茶”的体验。这届年轻人比起方便更青睐于仪式感,或许这一“安心浪费时间”的行为也是他们难得从紧迫的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时刻吧。同样是喝奶茶,年轻人更在乎“在哪里喝”、“怎么喝”、而不是“喝什么”,好看比好喝更重要。
喜茶的官网上有这样一句话:“让茶饮这一古老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相比起更依赖于“奶”的传统奶茶品牌,喜茶更重视“茶”,喜茶专注于“呈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茶香”。但是观察喜茶这几年的产品研发就会发现,它更多在水果、冰沙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
水果茶的研发和组合要比茶叶的配比研发容易很多,口感和颜色也更加受消费者的喜欢,但这是不是有违喜茶的初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