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上周五的北京,那“大起大落”应该再合适不过了。原本低年级的神兽们已经准备重返校园,而各大教育机构也都满怀期待的准备申请开园。然而一个“新发地”仿佛让之前的努力都重返原点。
翘首以盼能够恢复线下培训的教育机构也不得不再次将准备线下复课的火力转移到线上推广中,作为运营,我们也要首当其冲的思考如何去策划推广。
最近小课和身边就职教育机构的运营老手“阿飞”聊起这个话题,他告诉我,对于教育行业,其实文案爆点很好抓,却又很难抓。
相较于其他行业,教育行业目的更加单纯,阿飞他们曾经做过测试,从价格、攀比、课程、赚钱四个方向分别策划了宣传文案和海报,最终的转化数据由赚钱——攀比——课程——价格,依次递减。
从这一结果,让我们看到,对于教育行业,打价格战、课程战,都不如利用欲望与现实的冲击,去击中用户最紧缺的痛点,阿飞给我举了两个例子:
“起点不高,还能一年内月薪过万吗?”拿工资来说事儿往往最能吸引用户,毕竟追求梦想的都是少数,多数人都苦于如何能拿高薪。
“毕业三年,为什么只有你月薪没过万?”曾经兄弟般的同学进入职场后不经意间互相暗中比较,这也是激起用户消费的痛点之一。
我们知道了用户的吸引点后,该如何去精准找到各类人群的不同痛点,又如何根据痛点写推广文案?阿飞以他之前的经验分享了三个思路:
补偿心理
这种在少儿教育类居多,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小时候没有丰富的课外培训,导致自己没能拓宽眼界培养兴趣,所以把这点缺陷补偿在孩子身上。这样的家长并不在意课程价格,所以切忌不能以价格作为吸引点,我们在写文案的时候可以侧重孩子的童年这部分。
比如:
为什么要让孩子上兴趣班?为了让他们更早看过世界!
优越心理
这就要用到一些“激将”的语气,利用生活与工作的优劣差距来引出用户的“不甘心”心理,从而刺激消费。
比如:
月薪五万的人是怎么过周末的?
你还在赚死工资吗?
那些有副业的人工资卡里比你多一倍!
两难心理
“救老婆还是救老妈”是个永恒而棘手的话题,这就是一种两难。我们总是想要追求鱼和熊掌都兼得,所以这也可以运用在广告文案上。
比如:
想提高自己,又不想放弃现在的工作?
这份XX课程,利用碎片时间就能学会!
虽然这次疫情来的突然,但对于我们运营人来说也是一种警示。作为运营,在公司尚可正常运转时,就要学会掌握主动权完成品牌曝光到产品转化的全过程,这样,当有大变动到来的时候,我们才能临危不乱让自己成为公司中不可或缺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