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总人口大约有多少人(2021年安徽常住人口)

5月10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2021年安徽人口发展情况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比2020年“七普”时增加10万人,在16个市中,合肥人口增加最多,增加9.5万人。

5月10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2021年安徽人口发展情况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比2020年“七普”时增加10万人,在16个市中,合肥人口增加最多,增加9.5万人。

同时,我省近六成常住人口住在城镇;每十万人中,13847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劳动年龄人口有所增加……

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

据2021年全省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比2020年“七普”时增加10万人,增长0.16%,比过去十年年均增速低0.09个百分点,人口增速放缓。

在中部六省中,我省人口增量居第二位,次于湖北省(增加55万人),其余4省人口均为负增长。

合肥人口增加9.5万人

16个市中,阜阳、宣城、池州、亳州、铜陵、马鞍山6市人口减少,其他10市人口增加,其中合肥人口增加最多(增加9.5万人),阜阳人口减少最多(减少2.9万人)。

从人口增量结构看,人口流动对常住人口增长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0年人口普查时我省人口回流2万人,2021年增加到9.7万人,对常住人口增长贡献率由18%上升为97%。

(2021年各市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情况)

近六成常住人口住在城镇

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630.5万人,占59.3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482.5万人,占40.61%,与202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71万人,乡村人口减少6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06个百分点。

长三角三省一市中,我省城镇化增速居第一位;在中部六省中,居第二位,比湖北省低0.1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23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由上年的5.56个百分点缩小为5.33个百分点。

16个市中,城镇化率最高的为合肥84.04%,最低的为阜阳42.74%;城镇化率超过70%的,除合肥外,还有芜湖和马鞍山市;在60%至70%之间的,分别是铜陵、淮北、滁州、淮南、宣城和池州市。

城镇化率不足60%的市由2020年的8个减少为2021年的7个,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2021年全省及各市城镇化率)

(2021年全国及部分省份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情况)

劳动年龄人口有所增加

2021年,我省常住人口中,全省0-15岁人口为1218.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9.93%;16-59岁人口为3748.5万人,占61.32%。与2020年相比,0-15岁人口减少29.1万人,16-59岁人口增加39.9万人。

我省少儿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主要是受年龄结构变化影响,0-15岁人口下降主要是受出生人口减少和15岁人口轮出较多的影响。

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主要是因为1959年至1961年三年出生人口较少所致,即进入16岁人口多于当年退休人口。

根据我省人口年龄结构推算,未来一段时期,随着1962-1964年出生高峰期人口相继达到退休年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重仍将延续之前的下降趋势。

每十万人中,13847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

2021年常住人口中,总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1年,比2020年提高0.16年;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为10.57年,较上年提高0.17年;总人口文盲率由4.49%下降为 4.30%,下降0.19个百分点。

16个市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上年均有所增加,文盲率略减,人口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847人,比2020年增加567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706人,增加412人。

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7269人,增加39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239人,减少485人。

据分析,人口文化程度的持续提高,既反映了我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2021年全省及各市常住人口受教育情况)

老龄化程度加深

2021年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46.2万人,占常住人口18.7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943.8万人,占15.44%。

与202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减少0.5万人,比重略下降0.0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27.8万人,比重上升0.4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1年我省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为189.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3.1%,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6.53%,比上年提高0.83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全省常住人口年龄构成)

各市城镇化发展不均衡

2021年我省城镇化建设虽取得一定发展,但总体水平依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33个百分点。

16个市城镇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排名第一的合肥与排名最后的阜阳之间的城镇化差距由上年的40.31个百分点扩大为41.30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1年城镇化率排名前三的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常住人口1529.4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25.0%,城镇化率在70%以上,对全省城镇化发展贡献率为21.96%,拉动全省城镇化率提高0.23个百分点。

排名靠后的阜阳、宿州、六安、亳州四市常住人口2288.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37.4%,城镇化率在50%以下,四市对全省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率为16.85%,拉动全省提高0.18个百分点。

各市间城镇化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比较明显。

【对策】

健全完善生育制度,确保出生人口稳定增长。一是加大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力度,及时兑现发放生育补贴奖励、适当延长产假时间、保障女性就业权益等方式提高生育意愿。

二是提高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加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改善妇幼保健基础设施条件,培养和引进先进妇幼技术及人才,完善妇幼医疗服务体系。

三是优化完善托育服务,建立健全幼托机构设立及监管政策,提升公共幼托服务水平,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开办普惠性的托儿所和幼儿园,缓解部分家庭无力照看幼儿的后顾之忧,减轻幼儿养育负担。

完善宏观政策总体规划,推动养老产业发展。一是加快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养老服务从业标准及行业监管制度,规范行业发展;以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为引领,细化实化配套措施。

二是大力推动民营养老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普惠性养老,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鼓励私立养老机构通过合理竞争,扩大规模,形成品牌效应。

三是推广智慧养老服务,加大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发展“人工智能+”智慧养老服务,依托智能语音等智能平台,丰富养老产品供给,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加快发展特色地区产业,增强城市人口集聚能力。一是合理布局各地特色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绿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城镇就业机会,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二是按照各市城市定位,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增强城市人口吸纳能力。

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增强城市居住保障能力,降低城市住房和生活服务成本,增强城市吸引力,引导人口、资源向城市集中,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