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隔三秋的三秋是多久(三秋指的是多长时间)

九个月。古人指的三秋即一秋为一个季度,三秋为三个季度,约是现在的九个月时间。一般意义上而言,三秋泛指时间很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常用来用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泛指时间很久,用来形容情人之间思慕殷切,或者用来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形容特别想念一个人,但是三秋是指的哪三个秋呢?这三秋是指的多长时间呢?

如隔三秋的三秋是多久

下面有几种说法,一种就是我们比较常见,理解的就是三秋就是三年,也有很多人默认为三秋为三年。

第二种三秋是指的三个月,因为人们是把每个季节都会分为三个阶段,秋天就被分为孟秋、中秋、季秋,而三秋就是指的这三个阶段,所以也就是表示三个月。

第三种的说法,就结合上下文看三秋是三个月,还是三年,结合着文章三秋,如果是三个月又跟上文的三个月冲突了,那么就是三个秋天加起来那么长了,其实就是三个季度可以这样的去理解,这首诗才会结构更合理,更符合。

但人们为什么要用三秋来表示思念之情而不说?三春、三夏或者三冬呢?那这就要从秋字来说,因为秋又表示愁,秋字下面动了心,那便是愁了,秋天就是最容易让人产生的一种,让人多愁善感。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三秋”是三年的意思吗?

现代汉语词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源自于《王风.采葛》中。原诗文如下示: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熟读后,我们通过此诗之一系列复式叠加来看,不难理解这句中的“三秋”即是“如三月兮”的三倍乘积九个月。

由此得出结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指三个季度(九个月的时间),不是指三年!

古诗求证:《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

不是“三年”,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话呢?

常言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很多时候,由于现代社会人口大流动,家乡人出外打工或经商者三、五年不回家很正常。

某日,你也游走他乡或者故乡有大事时,又巧遇到某熟悉之人,会情不自禁地诧异道:“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这就说明“三秋”不应该成为一个定数,它是一种泛指:一个月以上的均可以。宋代李弥逊《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

总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一种不确定的数值,非“三年”也。这就好像是对某人的思念极强而又长期不能相见,若有朝一日乍一见到的感情吐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