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忌和嫉妒的区别(两者的不同和意思解释)

妒忌,一般是私人问题,这种感情一般容易在朋友、同学等比较亲近或者很熟的人之间产生。嫉妒,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比如嫉妒有钱人但是基本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至于词性,有人说嫉妒是名词,妒忌是动词。

妒忌嫉妒这种情绪,对人的影响可大可小,但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就用户体验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因为它会对人造成不可小觑的心理冲击,并且相信几乎没人可以完全躲避开,这种负面情绪的干扰劫持

本文,将会从心理学进化角度,详细解读妒忌嫉妒以及羡慕崇拜,这些情绪产生背后的根本原因,并给出如何应对调整方法视角

或许在深度了解了——妒忌嫉妒羡慕崇拜的本质之后,我们就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心境,有更大的控制权掌控感,以及获得更多的“心灵自由”。

妒忌与嫉妒的区别

妒忌,是程度较大的情绪——通常是因为内心梦寐以求的东西(包括物质与精神),目前或未来无法获得,但别人却已经拥有了的时候发生。

换言之,妒忌情绪主要是针对那些,对自己来说已经梦想成真,但自己并不认可的人——比如小学同学已经财富自由,而你正在为此努力奋斗。

嫉妒,是程度较小的情绪——通常是因为内心的优越感认同感(包括物质与精神),被别人有意或无意降低或破坏时候发生。

换言之,嫉妒情绪主要是针对那些,降低了或是破坏了自己的优越感认同感,但自己并不认可的人——比如小学同学的伴侣看起来十分优秀,这让你突然觉得自己的伴侣,显得没那么优秀了或是有些平庸了。

可见,妒忌是一种针对“不得”的情绪,而嫉妒是一种针对“损失”的情绪——忌是憎恶,嫉是怨恨,忌比嫉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比如“忌”已经不能共处一室(拒绝去参加聚会),而“嫉”还能佯装正常交流(聚会上逢场作戏)——但这两者都是由“比较行为”所激发的心理反应,所以没有比较就无法衡量不得损失,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妒忌嫉妒

而在比较中,这种不得损失的体验,之所以会带来负面不适的感受,就是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甚至浅处),并不认可这个比较的结果,从而产生了认知矛盾(即不认可但却发生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即不服的不得与不服的损失),妒忌嫉妒就是一种适应性的进化心理策略,即:为了消除不认可的现实而做的心理准备——这意味着之后可能会爆发对抗冲突。

显然,妒忌嫉妒不是让你认可“比较结果”的,而是本能赐予你的情绪力量,用来针对“比较对手”的。

那么,之所以妒忌的情绪强度要大于嫉妒,就在于“你有我没有”所激发的情绪,要更为强烈一些,而这是因为人们会强烈地追求,他们所认可的“平等”,即“凭什么你有我没有,感觉上我又不比你差”——注意,存在认可的“不平等”,此时不会激发负面情绪,因为不需要为了“平等”“战斗”

事实上,妒忌嫉妒往往总是结伴出现且共同起作用的,其潜意识的心理状态是:把别人拥有的——判定为本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产生不得的妒忌),而把自己不及的——则归结为是别人抢夺自己的(产生损失的嫉妒)。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不得损失”“损失厌恶”的区别在于——前者来自于不可控的“他人”,后者来自于自己可控的“选择”。

本文,妒忌嫉妒不做区分,均代表比较中不得损失后的负面情绪。

结语

关于妒忌,或许我们应该明确,以下两点:

第一,妒忌与别人毫无关系,全在于认知本能的控制,这是心智成长的一部分。

第二,我们只应该,真诚地感谢别人的工作与成果——因为别人的付出,直接或间接地减少或免除了,我们自己去艰苦繁琐地迭代试错——这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与生命,去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与生活

最后,如果“瞎比较”已经不可避免不可控制,还可以尝试将“妒忌”,看成是一个锚点或是一个信号,用来告诫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还能够获得进步、还可以做得更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