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被灭的主要原因(北宋时期的辽国怎么灭亡了)

偶然事件,就是女真崛起。女真崛起的速度太快,快得迅雷不及掩耳。公元1115年,女真建国;十年后,1125年灭了辽国;又两年后,1127年灭了北宋。女真十年时间灭辽、两年时间灭宋。单从这个节奏来看,辽国要比北宋更能扛。

辽国为什么会灭亡?

偶然事件,就是女真崛起。女真崛起的速度太快,快得迅雷不及掩耳。公元1115年,女真建国;十年后,1125年灭了辽国;又两年后,1127年灭了北宋。

这个速度,就是写小说也不敢这么编。女真十年时间灭辽、两年时间灭宋。单从这个节奏来看,辽国要比北宋更能扛。

但是,偶然事件就没有分析的必要了。打麻将,起手就是天胡;斗地主,抓牌就是春天。这么玩,就是不讲武德。切磋牌技,要讲技术;推敲历史,需讲道理。所以,打牌、要走技术流;而历史、就玩观点对抗。

对于历史问题,总要先摆好一个观点的擂台,然后你提出你的观点、我提出我的观点,最后咱们一起讲道理。谁的观点胜出,就算谁更逼近真相。历史的真相,只能逼近,不可能绝对。

所以,偶然事件只能先放在一边,重点要落在趋势问题上来。否则,擂台就没法摆。

契丹灭国,最主要的趋势问题,就是凝聚力太差。

从公元907年建国,到公元1125年灭国,契丹的主要历史线索就是内部叛乱。无论是关键时期还是一般时期,契丹内部的叛乱就没停过。

看一下契丹发展的主要关键期,就能知道契丹的这个凝聚力有多差了。

耶律阿保机绝对是契丹人的天降神主。因为这家伙太能打。在公元907年,他被推举为可汗。记住,契丹的可汗是选举出来的,而且每三年选一次。

但耶律阿保机能力爆棚,于是就想赖在大汗的位置上不下来。但是,不行。虽然战功赫赫,但日子到了也得交权。

公元911年,因为耶律阿保机不交权,其所在的迭剌部立即发生叛乱。但是,阿保机太能打,接连三次叛乱,都被他给平了。但是,契丹八部,你迭剌部只是一部。耶律阿保机搞不服其他七部,最后还要下台。

而这时候,他肯定搞不服其他七部了。因为三次叛乱已经把迭剌部打废了。“民间昔有万马,今皆徒步,有国以来所未尝有”。

于是,天降神主耶律阿保机就这样下台了。后来,他又起死回生了。原因是用诡计把其他部族首领杀了个遍。公元916年,阿保机重新当上可汗,而契丹也才重新开张。

这个关键期,凶险不凶险?契丹大辽差一点儿就没能生出来。接下来是一个最大有可为的关键期。

耶律阿保机死后,次子耶律德光继位。继位之路也是鲜血铺就。其一次屠杀政敌,就达数百人之多。耶律德光还算大有为之主。内部叛乱镇压得干净利索,而且还带兵入主中原,在开封城当了中原的皇帝。但是,在中原没待稳,就赶紧跑回了草原。耶律德光死后,契丹立即内乱,中间还出了一个睡王辽穆宗。这就没法玩了。

从后晋到后汉、从后汉到后周,中原乱得惨不忍睹。而契丹呢?不仅没能继续向南拓土,反而被后周夺走了关南之地,眼睁睁看着后周以及北宋崛起。

所以,这个关键期,契丹人就白白浪费了,没啥作为。那接下来就只能挨打了。从公元954年高平之战后,契丹就一直在挨揍。

后周发动了一次举国征战,北宋发动了两次举国征战。但是,契丹人都抗住了。一个原因是两任雄主,柴荣和赵匡胤死得太仓促;另一个原因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操作太骚。

挨过至暗时刻就是光明。党项崛起之后,北宋也就危险了。契丹又迎来了一个关键期。然而,契丹接着错过。

君子馆血战后,萧太后主动停止南下,不打了。战神耶律休哥气得要死。为啥不打了?没法打。抢了北宋的土地,大概率守不住,耶律德光就是前车之鉴;抢了北宋的人口和财富,发财的肯定不是皇室,而是将军们。

而将军们有了人、有了钱,就更要资本造反了。接下来,契丹皇室就更不可能控制住手下的将军和部族了。最后,只能以澶渊之盟跟北宋休战,彻底不打了,回头赶紧收拾整合内部。

澶渊之盟后,契丹应该好好发展了吧?的确,契丹发展得相当不错。但是,内部凝聚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内部时而叛乱不算,和平久了还要再加上一个朝政腐败。女真建国,金人大举进攻。契丹在干什么?天祚帝和天赐帝这叔侄二人竟杀红了眼。

说契丹的内部凝聚力差,庆历增币的一个细节最能说明问题。

公元1044年,北宋对西夏接连战败,只能忍辱求和。契丹立即趁火打劫,索要关南之地。这时候,北宋肯定是没法打仗了,但也不想割地。那怎么办?北宋大臣富弼一句话就点出了契丹的要害所在:

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

契丹与宋朝通好,宋朝给的岁币,全都装进契丹皇帝的腰包;契丹与宋朝开战,战争损失肯定由契丹皇帝出,战争虏获却全归了臣下。这就是契丹的问题。听了富弼的一通言辞,契丹皇帝立即同意增币,而不再索求关南十县了。

这就是契丹的内部问题。皇帝与大臣们就不是一条心。大家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盘算。契丹族内如此,契丹族外的渤海人、女真人、乌古人、室韦人、鞑靼人以及回鹘人,就是一个个的独立王国。特别是渤海人,一看契丹被女真揍了,立即就搞叛乱。所以,契丹虽大,却大而不强。

那么,契丹的凝聚力不足是怎么造成的?

一个原因是契丹自带的。契丹八部,耶律阿保机所在的迭剌部只是其中一部。最初是大家商量着办事,后来迭剌部一家独大。所以,契丹建国的基础,仍旧是一种部落联盟的模式。它跟成吉思汗的千户制蒙古就不是一个路子。

后来,靠军事手段收服了渤海人等一大批游牧部族。但这些游牧部族只是被武力征服。你契丹人能打,那就听你的;你契丹人不能打,但是有钱,那也听你的;等你不能打了、也没钱了,那谁还听你的?

一个原因是二元王朝本身。对草原,按照草原模式来治理;对幽云十六州,按照中原模式来治理。契丹是一个二元王朝。

二元统治模式,是智慧但也是无奈。而其统治效率,必然弱于一元模式的北宋。幽云十六州很小,却集中了契丹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所以,幽云十六州是契丹的钱袋子。但也只是钱袋子了。契丹遭遇女真进攻,幽云十六州发挥了什么作用吗?根本就没作用。

一个原因是契丹的超越性不足。帝国在内部尊重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差异性,这一点,契丹做到了。但帝国同时也要有超越性。超越性的意义,在平时形成合法性;在战时提供凝聚力。契丹在中原与北宋争儒家正统、在草原死命搞武力输出。

这么个玩法,契丹的超越性在哪里?西夏还能有个佛教,贵族与平民一起玩。契丹也有佛教,但佛教把渤海人、女真人的人心给征服了吗?没有,因为这些家伙都造反了。

北宋打不过了,还能扛。宋帝国的超越性已经坚韧到了国族意识,扛住了契丹和西夏,也扛住了女真,还跟蒙古人扛了半个世纪。而契丹呢?只要打不过,那就必然灭国,而其灭国的速度与战争的进程完全同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