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最有名的一首诗就是《滁州西涧》,写这首诗时,韦应物47岁,早已名声极大,当时滁州有一处景点叫做西涧,闲暇之余,他常来西涧散步游玩,某日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这首让后人赞叹不已的《滁州西涧》。
韦应物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的与众不同被人称为奇葩,因为他自幼就是个问题少年。虽出生在极有名望的贵宦世家,但却是个调皮捣蛋,横行霸道的小地痞。
别看年龄不大,但做的坏事不少,聚众赌博,窝藏罪犯,调戏女子,劣迹斑斑,但仗着家族势力和玄宗对他的喜爱,没有人敢动这个恶少。
韦应物脱胎换骨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23岁的韦应物,突然顿悟,或许是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触发了韦应物内心潜在的优良品质。
他竟然走进学堂开始读书,从此大彻大悟,开始了他另一半温雅博学,敦厚善良的人生,之后,他的诗才渐渐显露,最终誉满天下,成就了唐朝诗人无以替代的重要位置。
韦应物最有名的一首诗就是《滁州西涧》,写这首诗时,韦应物47岁,早已名声极大,当时滁州有一处景点叫做西涧,闲暇之余,他常来西涧散步游玩,某日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这首让后人赞叹不已的《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韦应物 〔唐代〕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是韦应物山水诗的代表作,也是唐朝山水诗的杰出之作, 看似作者不过是将目之所及的景色记录下来,但在韦应物的笔下,单纯平凡的景色可以变得生动幽远,充满诗情画意,这与当初那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有着天壤之别,甚至难以划上等号。
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诗人写道,我独独怜爱生长在涧边山谷的幽幽芳草,还有树林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清丽雅致,幽静恬淡的景色,让诗人沉醉其中,萋萋的芳草,静寂的深树,婉转啼唱的黄鹂,由多个梦幻般的画面交织而成。
在“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中,首句写静,次句说动,由静到动,让画面充满鲜活与动感。
而“独怜”一词则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体现,诗人独独怜惜在涧边默默生长着的萋萋芳草,是什么原因呢,或许是因为芳草的籍籍无名,才让诗人有着如此的感慨。
后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人将笔端切到了另一个画面,但见,已是傍晚时分,春潮悄然上涨,好似带着雨水汹涌而来,西涧的水势猛然变得湍急,荒野的渡口不见来人,唯有一只小舟悠然的横在水面上。
第三句中的“晚”与“急”,用得颇有技巧,似乎没有比这两个字放在这里更加适宜,而“春潮带雨”,更是有着特别的韵味,为何说“春潮带雨”,不说 “雨带春潮”呢,而且本就应该是“雨带春潮”,但诗人选择的是春潮带雨,因为先写春潮更具湍急和激荡的震撼之感。
韦应物的这首《滁州西涧》,全诗写的都是所见之景,有人说诗人是不是有所寄托或是另有深意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有所争议,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难以服众。
其实读诗赏诗,需要了解写作背景,但却也无须“唯背景论”,也或者诗人不过是单纯被景色所惊艳到,因此挥毫而作,后人何以一定要牵强附会呢。
但需要说的是,韦应物从有恃无恐和荒唐蛮横的少年,到后来成为儒雅谦逊的诗人和心系百姓的有为官员,这个跨度之大,作者的内心一定是有着波澜起伏的经历的,而这首有着如此幽雅意境的诗作,是可以反映出作者已趋恬淡平和的心境和心装家国的广阔胸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