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不论是你的父亲或母亲一旦到了66岁,当姑娘的要给父母包饺子,一定要包66个饺子,也必须一顿吃完,记得小时候我姥姥和姥爷66岁的时候我母亲在他们过生日的时候分别给他们包66个饺子,这意味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象征。
过去的中国,由于长期的战乱、贫穷、饮食营养、居住环境卫生以及医疗保健等诸多因素水平比较低下,平均寿命较短,“人过五十五,阎王爷数数”,来催命了,甚至被称作“东亚病夫”。
中国传统民谚上所谓老人年龄上有几道“坎”,除了66,通常还有所谓73、84。相传圣人孔子活了虚岁73,亚圣孟子活了虚岁84岁。
所以后世就有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说的是“人到七十古来稀”,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两道坎,至圣、亚圣尚且迈不过去这两道坎儿,绝大部分凡夫俗子更休想了。
“七十三”与“八十四”这两个数字犹如魔咒,这个阶段的垂幕老人往往心里犯嘀咕,尽管这是种迷信的说法,但老辈人却对此却深信不疑。
“六十六,一刀肉”就是说的66岁这个“坎”。俗语有: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
也就是就是父母66岁时,已出嫁的女儿给父母送上一刀(块)肉,父母用以“孝敬”阎王,通过还阎王的人情债来拉进与阎王的关系。
这样老人可保平安,顺利度过66岁的“坎儿”。这刀肉名义上是孝敬阎王的,实际上往往是解了老人的馋。
为什么恰恰是六十六呢?传统生肖理论认为六十六岁(周岁)是人的六冲年。
所谓的六冲就是地支隔六位相遇,即: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或者说鼠与马相冲,牛与羊相冲,虎与猴相冲,兔与鸡相冲,龙与狗相冲,蛇与猪相冲)。
六冲年的算法是:从出生那年为1岁,7岁是六冲年。以后每隔12年遇到一个六冲年。即19岁、31岁、43岁、55岁、67岁。67是虚岁,66是周岁。
迷信的说法,遇到六冲年,办事往往不顺,工作不利,易犯小人,造成口舌之争。老人碰到66岁的六冲年,不死也要掉块肉。
女儿们为了帮老父度过此“劫”,老人66岁生日那天就需要买“一刀肉”给父亲。
据说这刀肉的重量以六到八斤为宜,讲究只割一刀,多了不去,少了不增,民间就此流传开“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
这个风俗很可能是迷信再夹带着过去经济极端贫困的社会条件下,农村老人对物质(猪肉)的渴求。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谁也不会在意那一刀肉。
在我国东北一带老人过66岁生日时,后辈往往给他(她)包66个肉饺子,饺子尽可能包小一点,以便一次吃完。
能吃下66个饺子,说明老人身体健康,脾胃正常,命硬,就能平平安安地跨过这个坎儿享高寿,否则阎王或许要来“索命”,“凶多吉少”。
在一些地方还有一些奇怪的风俗,比如逢老人到了某个“坎”年龄关口,就给老人买活鲤鱼吃。依照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吃了活鲤鱼猛地一蹿,就能蹿过这个关口。
另外有的地方在当年春日的早晨,由女儿亲自煮两个熟鸡蛋,悄悄带到打麦场上滚上几滚。
然后带回家中让父母“躲”在门口吃掉,这样表示老人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骨碌打蛋般就过了关口,真是用心良苦!
至于为什么是女儿送一刀肉,而不是儿子?这里很可能包含着一点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
过去老年人往往常年跟儿子住在一块,一日三餐自然都是由儿子供养,是绝对的一家人。女儿嫁到外家去了,算是别家的人了,在66岁时以这个风俗或成例来让女儿“破费”一下,似乎顺理成章!
“人到六十六,阎王要吃肉”的说法带一点迷信色彩,但是对待老传统,我们应该取其精华。
“六十六,一刀肉”,所提倡的其实是孝道,也未必一定刻意要求女儿来做,子女皆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尽孝。一刀肉,也只是表达爱意和祝福的形式,换做其他父母喜欢吃的东西也未尝不可。
随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也会越来越差,这时候更需要儿女的关爱。
一块肉也许并不能让老人健康长寿,但是一块肉却能让老人笑口常开,俗话说“笑一笑,更长寿”,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