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凭什么统治了500亿的辣条江湖?
日前一网友“购买的卫龙辣条火锅吃出虫子”的爆料,引发了全网的吐槽。
可即使被吐槽,卫龙依然稳坐“辣条界一哥”之位。
【曾为辣条业除“黑”】
从2014年网络上疯传卫龙的全自动化生产车间宣传片开始,卫龙就成了辣条界的标杆。
虽是纯正的“民族零食”,但辣条产品出现不过二十年,主要原料就是日常所见的面粉之列。正因原料简单、无技术壁垒,早期辣条生产门槛极低,大量小作坊式的“地下产商”聚集,市面上产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但资料显示,卫龙从1999年建厂,就开始左手赚钱右手引进设备进行车间化生产的路子,为其之后壮大打下重要基础。
2005年开始,央视相继曝光一些使用违禁添加剂的辣条厂商,将这个被忽略的产业推到聚光灯下,同时曝光的辣条生产的地下黑作坊,更是消费者对这种零食产生“恐惧”,甚至有传言说,辣条原材料之一是卫生纸。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风靡全国的辣条,成了让消费者避之不及的垃圾食品。期间有关部门要求:生产辣条必须得先达到国家级的生产标准,长达数年的行业“困难生存”期开启。
资料显示,2008年,辣条企业2000家;而到2014年这个数字减为500家,大多数小作坊式的生产商被洗掉。而从建厂就开启规范化运作的卫龙,成为为数不多生存下的品牌。
产业整顿警钟响起:不管从行业还是企业的长远来看,规范生产远远不够,必须有保持危机感,创行业之新的先见。
卫龙开始斥巨资优化成产厂房,花费数百万从欧洲买到一条价格不菲的生产线,将半自动化变成自动化;同时在内部建立起产品技术标准体系、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专门设立质量管理机构,还聘请了一批拥有专业团队的质检机构。
这种令同行颇为不解。据了解期间整个辣条的行业,能盈利的企业不过10%,数百万的投入可能消耗几年利润总和。有人称,刘卫平简直是个赌徒。
但2014年,卫龙正式“走红”,刘卫平赢了。
据说,当时卫龙的生产车间宣传片和相关照片在微博上走红;事件发酵期间,卫龙一鼓作气,请来当时直播平台人气主播在对车间生产进行连续一个月的直播,每日观众多达20万……
不少消费者感慨:原认为在“地下作坊”做出的辣条,原来生产环境这么标准!
即使日前爆出虫子事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卫龙还是辣条界最卫生的”。
?【一骑绝尘的“网红牌”】
一系列的操作成功为辣条除“黑”,更借机宣传了卫龙品牌,掀起了凡事皆可辣条的风潮。而卫龙也凭借一张网红牌的在行业一骑绝尘。
数据显示,那段时期卫龙的销量暴增10几倍,而且这个速度,一直没有降下来。
当时趁着热度,网红卫龙一口气进驻了天猫、京东、1号店等大多数主流电商平台,开启线上销售模式;
在国内玩的风生水起后,卫龙目光瞄准海外市场,2015年11月,卫龙辣条现身美国亚马逊网站,标出的单价高达14美元/包,如果按照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90多元;而在英国电商平台,单价还略高些,而相同的产品在国内价格约12元。
据说凭借如此“天价”,卫龙还成功登上了美国奢侈零食榜…… 成为和老干妈齐名的“中国美味”。
海外市场的加持,也让卫龙成长加速,从几千万销量开始,1亿、5亿、8亿、20亿,到目前接近30亿,年产值一度达到500亿。
【困局】
虫子事件被曝光的同时,市场也传出卫龙的母公司可能要在港上市的消息。
有媒体梳理出平平食品的股权结构显示,其股东和和控股有限公司、易丰资本有限公司注册地均为英属维京群岛。
卫龙为什么要上市?业内人士分析,卫龙需要突围。
卫龙旗下涉猎的零食产品消费群体,年龄普遍在25岁以下,但随着消费升级基础上,新生代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大众健康意识的觉醒,更多的消费者开始倾向于高端、更有品质的产品。尤其是关乎日常生活的食品、酒水等消费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数据表明,近两年酒水类产品的消费已经转向高端品质化的趋势已很明显。高端白酒品牌郎酒表示,旗下重新定位推出的顶级酱香产品青花郎在市场热度不断攀升,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22%。
其实从2010年开始,卫龙不断增加新的产品类别,亲嘴烧、辣条火锅等产品不断推出。但纵观新产品都没有脱离辣条大类。
但无论怎么升级,辣条类产品都很难搭上健康这个概念,这或将成为卫龙未来发展的一个最大隐患。
卫龙需要突围,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多品类、多品牌、多元化的转型。
而这需要资本助力,这可能是其上市动作的原因之一。
其实早在2017年卫龙背后企业平平食品的股权架构、企业的市场类型、股东等都有所改变。目前还有消息传说卫龙哥已经与券商团队接触了一段时间。
而卫龙并未发声否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