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式蛋挞为什么叫葡式(它的由来是哪里)

因为是在葡萄牙传统点心时补偿进行创作出来的蛋挞,所以叫葡式。葡式蛋挞中的“葡式”一词就是指葡萄牙的“葡”,在葡萄牙有蛋挞这样的一种小点心,而葡式蛋挞就是葡式的餐饮流入中国所得的名字。

在欧洲,除了在糕点店能找到美味甜点外,有一些修道院为了增加收入,也有贩卖手做甜点或简单的手工产品,但修道院绝不是为求生存而贱价出售一般的产品,事实上是常常产出逼近星级的甜点,或讲究细节的手作小物,通常是要有门道才买的到限量版好物哦!

或许当你经过一家修道院时,会看到门口张贴着贩售甜点的海报,你会好奇的想要走进去一探究竟,却只会见到一个小门和一扇小窗,想要购物得先按门铃,一切交易都是从这扇窗户,在当下这个时社会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呢?当然,你很有能最后会感叹,当真是好物不怕巷深,最后只得到一句:皆已售罄……

葡式蛋挞的由来

经典的葡式蛋挞(Egg tart/Pastal de nata)就是源自于修道院的甜点,根据记载这项甜点已经存在超过300年之久了,是葡萄牙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修道院(Jerónimos Monastery)的经典甜点。

相传以前为了保持良好的仪容,修道士会使用大量的蛋白来上浆他们的衣物,但也因此会有相当多的剩余蛋黄,为了避免浪费并增加收入,他们便研发出以蛋黄与鲜奶油为主要馅料的甜点,葡萄牙文称为"Pastéis de nata"。

后来修道院在1834年因为内战而结束这个产品,并将配方卖给了一家糕点店"Pastéis de Belém",这间糕点店于1837年成立,营运至今,也仍然以葡式蛋挞为主力产品,成了全世界的游客来到里斯本旅游必访的名店之一。

蛋挞是怎么传到澳门和亚洲的呢?

澳门的葡式蛋挞,是由一位英国人"安德鲁"引进的,安德鲁原是一位药剂师,在1979年来到了澳门,因为一次去葡萄牙旅游而认识了蛋挞这种甜点,因此安德鲁于1988年和他的妻子Margaret Wong(玛嘉烈)结婚后,1989年在澳门的路环市区开设了安德鲁饼店总店,引进蛋挞并研发减糖配方,其特殊的糕点在当时的亚洲极为成功,后来安德鲁开放了经营特许权,并开始在亚洲风行。

后来玛嘉烈自立门户,开了另一间Margaret's Café e Nata玛嘉烈蛋挞店,并与肯德基合作,推广成为众所皆知的玛嘉烈蛋挞(也就是我们现在在KFC所吃到的经典款蛋挞了。)。

买蛋挞逻辑

蛋挞在亚洲已经成为港饮茶餐厅的必备甜点,也是我非常喜欢吃的甜点之一,也许你去香港旅游时,也会经人介绍去"某"岛茶餐厅吃上一回吧,临走会不会再带上一盒呢?

现在,放眼全世界,不论你身处何地,如果想吃蛋挞了就去找当地的"唐人街",街上的茶餐厅或糕点店里一定会有,而且一般来说都会很好吃。

不过,正所谓换一个城市得换一个脑袋,如果你来到了西班牙,蛋挞已经不再是要去唐人街才能吃到的甜点了,很多的糕点店都能找的到,葡萄牙也是如此。不过别忘了,如果你到了葡萄牙的里斯本,可以到前面提及的修道院附近,找一找最正宗的葡式蛋挞,而这也许会完全颠覆你之前对于蛋挞的旧有印象哦。

你可能会想知道

Jerónimos Monastery修道院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西边小区Belém,于1514年建成,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著名遗产遗迹(UNESCO)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