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的寓意和象征(农村允许放鞭炮吗)

鞭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据有着喜庆的寓意,不论是什么喜庆的事,都要放上一些鞭炮以表庆贺,二有喜庆的寓意,如结婚也要放上一些鞭以表喜送和喜迎新人;三是有趋赶妖魔鬼怪之寓意。​但是现在城市不准放鞭炮了,有的农村是可以放鞭炮的。

一年之中,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很少,除了春节期间燃放外,其余时间就是婚丧嫁娶或乔迁升学时会燃放。

其余时间,几乎不会去燃放爆竹,就算是春节期间,也仅除夕晚上,正月初一、初七以及十五才会放爆竹。

老家正月初五是不放鞭炮的,初五也叫五穷,老家的传统是,初五若放鞭炮,会把穷窟窿炸开,来年会穷。

但有些地方则恰恰相反,初五当日一定要放鞭炮,意为破五,就是打破初五之前的一些规矩,还有接财神。

即使将初五算上,春节期间燃放爆竹的天数不会超过五天,其余时间虽然也有放,但大多是小孩零星燃放。

小时候,腊月的最后一个集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赶集买爆竹,最后一个集只有半天时间,我们叫跑跑会。

大部分的年货,几乎都在前一个会上(腊月23)置办完了,腊月28日的会大多是补缺,下午两点就没人了。

只有卖爆竹的能坚持到最后,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去置办爆竹的,那时的爆竹都是周围村子的人自己贩卖的。

爆竹的品种不是很多,主要是鞭炮系列,还有一捆装的小短炮、双响炮、八响炮、穿天猴、呲花、摔炮等。

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就是带哨声的穿天猴、呲花和摔炮,每个人的新衣服兜里,装的基本都是擦炮和摔炮。

烟花也有卖的,但能买起的人寥寥无几,个别有钱的家户,或是家中有人在外工作的,基本都会买点烟花。

绝大部分的人家,还是以买鞭炮为主,实惠又响亮,有些家庭生活比较拮据,买炮时计划好,每次放一串。

当时我家的爆竹几乎不用操心,因为我二叔当年就是卖炮的,每年腊月,他就会去关中一带贩运一车炮卖。

爆竹拉回来就放在爷爷家的另一个窑洞中,每当二叔赶集卖炮时,我和妹妹就会去爷爷家偷着拿炮竹回家。

等到除夕晚上零点,第一波爆竹开始燃放,家家户户都沉浸在爆竹声中,这正是“爆竹声声除旧岁”的写照。

集中的燃放大概在凌晨12点半就结束了,之后是零星的燃放,两三点之后,偶尔会在梦中听到个别的声响。

等到初一早上,又是一波集中的燃放,放完之后赶紧吃饭,这顿饭通常比较早,因为吃完要去给长辈拜年。

这一拜,大概要从早上八点多到下午一两点,村子里同家族的长辈都要给拜年,关系好的家户也要去拜年。

在笔者印象中,小时候过年,主要有三个期待,一是燃放爆竹,二是能有新衣服穿,三是可以收到压岁钱。

其中,燃放爆竹是农村过年不能缺少的一个大环节,只有爆竹的响声,才能给往日宁静的村庄带来新年味。

在平时,村里冬季的晚上非常寂静,各家晚上很早就关门了,天气寒冷,睡的也比较早,都在等待年味。

还有每年的祭祖,就在除夕和初一进行,在各种仪式进行完毕后,重头戏就是燃放烟花爆竹,年年都如此。

实际上,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早已是春节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就与贴春联一样,都是春节不可或缺的。

“爆竹声声辞旧岁,春联户户迎新春”这两句话,正是中国传统春节的真实写照。

到了现在,老家的习俗还是照旧,只不过烟花爆竹的种类更多了,能在过年买得起烟花来放的人也更多了。

尽管过年时人们的年货在不断丰富,但似乎给人带来的年味在减少,若是不许放鞭炮,那估计年味就没了。

不过老家还好,旧习俗一切都照常,毕竟每年燃放鞭炮也就那么几天,燃放鞭炮也算是对传统习俗的继承。

当然,烟花爆竹也应与时俱进,安全、环保的烟花爆竹应大力提倡,也就是说应正确引导而非是“因噎废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