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留不住人,一是人往高处走,员工能找到比现在这个工作更好的工作,自然就走了。二是员工干的不开心,觉得没滋没味,于是也就找个让他觉得开心的工作去了。
中芯国际人员流失大概和这两条分不开。据说,中芯国际的薪资在芯片业内是有名的不好,这可能是最关键的原因。
现在全国到处都在上马芯片企业,人员自然是从现在的芯片生产商这里挖人了。中芯国际又是出了名的待遇差,且名气大,是中国最先进的芯片厂,那当然是从中芯国际挖人效率最高了。于是挖人的和想走的一拍即合,就变成了中芯国际把员工培养好了就走了呗。
中芯国际利空之下,半导体会怎么走要我说,“中芯国际利空之下,半导体会怎么走”的标题有误。
在今年“双11”,中芯国际发布了二0二一年三季报,且披露4位高管易位(离职或易职),在我看来此公告并非说明是中芯国际的利空,而相反恰恰是中芯国际的重大利好。
因为对于三季报而言,目前全球缺芯潮短期无法缓解,芯片涨价潮仍将继续,据其联席CEO赵海军在业绩会议上介绍,过去一年,半导体产业形态发生了转变,本土制造的需求催生出高端模拟、显示驱动等本土产品市场,本土产能的缺口仍然巨大。中芯国际花了大量的时间对接整机终端和系统厂商,深入了解终端市场的需求,相应调整了产能分配,尽可能在有限的产能上给予支持。
成熟制程方面,国内终端市场始终供不应求。各节点增产产能一经释放,便被迅速填满。
先进制程方面,FinFET工艺部分流片项目陆续进入量产,产能利用率继续提高。长期看,智能手机、家用短距互联、数据处理、工业电子等都对FinFET有巨大需求,我们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扩产。
智能手机应用占中芯国际第三季度收入的31.5%,消费电子和智能家居分别占24.1%和12.5%,其他部分占31.9%。
各技术节点收入方面,中芯国际主要收入来源为55/65纳米和0.15/0.18微米,分别占比为28.5%和27.9%,FinFET/28纳米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4.6%上升至18.2%。
关于被进入实体清单,新项目流片情况方面,美国客户、欧亚客户的NTO,都有大幅成长,中国客户也有。
原因是产业发生了转移,客户都希望在本地生产,即希望未来供应链里有一定比例是在中国本地生产的;而且,目前产能仍紧缺,有些客户没有被分配到产能,找新的代工厂验证,以期未来得到额外的产能。
新增产能持续推进,根据中芯国际的规划,202|年成熟12英寸产线扩产1万片/月,成熟8英寸产线扩产不少于4.5万片/月。新增产能将逐季陆续达成,主要只能在下半年形成。但由于设备准证审批时间、供应商交货、疫情对物流的影响等因素,设备到厂时间有所延后。
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月产能折合成八英寸扩充至59.4万片,较季度末增加约3.2万片,四季度还将有1万片新产能释放。基本能肯定,今年公司扩产进度如期能达成。四季度公司将进一步加快资本开支的执行速度和力度,努力优化采购、物流、设备安装等工作,力保明年的扩产推进。
根据此前公告,公司北京、深圳、上海临港三地设计产能为12寸24万片的新项目将陆续投产。具体来说,北京、临港和深圳月产能分别将增加10万片、10万片和4万片,深圳项目将在明年下半年量产。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92.81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0.77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26千元,同比增长13%。
按董事长高永岗所述,结合前三季度的业绩和四季度指引,中芯国际全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进一步上调到 39%左右,毛利率目标维持在 30%左右。业绩指引也是继续创新高,全年业绩创新高确定无异。
中芯国际明年市场整体景气度依然向好,公司产能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预计将持续至明年全年。
所以从三季报业绩以及未来业绩指引看未来绝不存在什么利空。
关于高层人事变动,也不是什么利空,而是开创公司美好未来的新布局,是大大的利好。
“双11”晚间,中芯国际公告的人事变动:蒋尚义辞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成员职务;梁孟松辞任执行董事职务,但继续担任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该调整自公告日起生效。除蒋尚义和梁孟松外,周杰也辞任中芯国际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成员及审计委员会成员;杨光磊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
75岁的蒋尚义到任尚不足一年,业内元老蒋尚义为何匆匆辞任?公告的理由是蒋尚义希望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蒋尚义是半导体行业的“大神级人物”。 1997年,蒋尚义任台积电研发副总裁。2013年年底退休时,蒋尚义的职位是台积电共同首席运营官,个人觉得以蒋尚义的年龄,参与技术层面讨论精力有限,其离职有利干內部人员调整,有利于内部矛值协调,运转高效,其入职对促进今年初阿斯麦尔DUV光刻机入场进程已发挥应有作用,由于美国因素,短期内中芯国际在阿斯麦尔EUV光刻机采购方面不会有大的进展,因此离职不会对公司造成本质影响。
结合前期中芯国际人事变动,7月5日,中芯国际宣布,核心技术人员吴金刚近日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相关职务并办理完成离职手续。离职后,吴金刚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2001年,吴金刚加入中芯国际。2001—2014年,他历任助理总监、总监、资深总监;2014年至今担任技术研发副总裁,任职期间负责参与公司FinFET先进工艺技术研发及管理工作。梁孟松是技术人才,过多涉及公司管理也会分散精力,辞任董事可以更专注于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工艺方面的突破,这所以梁孟松职位变动有利于梁孟松博士专心更高效推进公司技术研发工作。
早在9月3日晚间,中芯国际公告称,周子学因个人身体原因,辞任董事长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即日生效。辞任上述职位后,他将继续担任执行董事。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兼公司秘书高永岗获委任为代理董事长,履行董事长职责,并担任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主席,即日生效。
周子学于2015年3月出任中芯国际董事长。出任该职前,周子学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曾任总经济师、财务司司长等职。按原计划,周子学的任期终止日为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召开日。
高永岗曾担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总会计师、大唐电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他于2009年出任中芯国际非执行董事,于2013年6月17日获委任为该公司战略规划执行副总裁,并调任为执行董事,于2014年2月17日获委任为该公司首席财务官,于2017年7月3日获委任为该公司联席公司秘书,并于2020年11月11日获委任该公司公司秘书一职。高永岗是中芯国际若干子公司及关联公司之董事、执行董事或董事长,还兼任长电科技董事及奕瑞科技独立董事。
可以看出,高永岗此前在国内大型企业及中芯国际关键岗位历练丰富,在此次人事变动是高永岗在任代董事长一段时间后,全面了解、熟悉和掌握公司各项动因,及时调整,去劣增优,抢抓机遇,推动先进产能中国造的关键布局。
综上,中芯国际发布的三季报和人事变动,真不是什么利空。其前三季度业绩增长靓丽,先进制程营收创新高,扩产超预期,再度上调全年业绩指引……,内部分工更加合理,内部管理更加协调高效,高亮点纷呈之下,必定会促进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成长、高景气度持续,中国半导体产业必将继续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千亿芯片巨头人事大变动!蒋尚义与梁孟松齐退董事会,中芯国际发生了什么蒋尚义离开中芯国际是因为美国政府的禁令,他根本就解决不了光刻机等被美国政府禁止出售给中芯国际的问题,并且他本就是一个光杆司令,他继续留在中芯国际只能不断让中芯国际的梁孟松时常处于尴尬的境地。梁孟松不担任董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他擅长的芯片制造技术开发,这本来就是一件好事情,没有什么不妥。
如何评价梁孟松离开中芯国际梁的出走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那就是告诉全球的顶尖人才,即使你来中国对国家发展或企业发展有很大贡献,活干的差不多了随时是可以被卸磨杀驴的。也告诉他们作为技术人才,在我国的地位不高,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要有所保留。对于梁的出走,我个人是对一些人深感失望的,一个不尊重人才的企业,是抗不起领导中国产业链突围的大旗的。
一、事件回顾
12月9日,CEO梁孟松接到董事长周子学的电话,首次被告知要任命蒋尚义为“副董事长”;
12月15日,中芯国际召开临时董事会表决通过蒋的任命,梁孟松投弃权票,并发出致董事会信函表达可能的辞职意愿;
12月16日,中芯国际公开发布《中芯国际关于执行董事及联合首席执行官梁孟松博士可能辞任的说明公告》以及《中芯国际关于委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的公告》,梁孟松“可能”要出走的消息传遍全球。(“可能辞任”说明还没正式递辞呈,还没正式递辞呈就公告发的满地皆知,见过有这样挽留人的吗?)
二、当前芯片领域破局对我国重要性
1.半导体产业有多重要?
半导体产业对我国的重要程度可以这么说:半导体领域能否突破,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半导体产业就是集成电路产业,是我国最严重的高端卡脖子产业,美国、日本、欧洲、台湾垄断了92%的供应市场,赚掉了绝大部分的这个领域的钱。
绝大部分是多少?先心里有个概念,2019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销售额是4123亿美元,92%意味着3800亿美元转化为美日欧台的销售收入。
2019年韩国半导体出口金额就达到939亿美元,占到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接近四分之一,前段那时间日韩贸易战,日本限制几种半导体材料向韩国出口,轻轻松松把韩国打趴下了,这可以看出半导体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那说了这么多,半导体对中国有多重要?根据我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金额是304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我们国家2019年原油进口规模才1662亿美元,半导体进口规模是原油的1.83倍,半导体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宗商品”,我国在全球费尽心力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结果绝大部分外汇不是被原油这个大宗商品之母赚走的,而是被半导体赚走的。这个数据真的太恐怖了,这个进口规模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73.7%,可以看到半导体对我国究竟有多重要,可以说,背靠中国,我们让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很多国家过上了好日子。
3040亿美元流出是个什么概念?意味着我国假设把流出的这些外汇什么东西都不买每年每人发20万工资,可以养活1000万人,让1000万人过上小中产阶级的生活。意味着如果拿这些钱在国内做到进口替代,我国半导体一个产业可以每年增加约2万亿人民币的营收,企业利润率10%用来发公司,可以有100万年薪超过20万的就业人口,利润率每增加10%,就业人口多100万。
2.国家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202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对半导体产业重点政策扶持,包括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研究开发政策、进出口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市场应用政策等,扶持力度基本是空前的。
中芯国际更是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2020年科创板上市的时候,IPO过会用了18天,500亿募资说给就给。
也可以看出国家在这个领域有多着急。
3.重要节点,临阵换将
然而,就是这么重要的产业,就是在这个这么重要的攻坚时点,在中美打仗档口,中芯国际临阵换将了。
战场打仗的时候,临阵换主将是十分忌讳的,特别是主将干的还不错。
三、梁出走可能的原因
先看看中芯国际的掌门人更迭过程,
2000年张汝京创办了中芯,中芯成了全球第三大代工厂。
2003年,中芯国际被台积电在美国告了,拉开了和台积电数年的撕X大战,先后两次败诉,被告的没办法了,2005年张汝京被迫卸任董事长,找了中科院院士王阳元接棒,张自己当CEO幕后实控。
2009年第二次败诉后,张汝京被迫卸任CEO离开中芯国际,62岁的江上舟临危受命成了董事长,江40岁入仕,在上海对中芯和张汝京有引入之功,上岗后因为与张汝京的关系和自身背景,湾派与陆派两边调节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毕竟江是内陆人,所以CEO的位置留给了王宁国,王生于南京,长于台湾,学成于美国,是湾派可以接受的。
2011年,干了六年的江去世了,中芯陷入内斗,湾派与陆派争权,几番动荡与妥协后张文义上岗收拾乱局,张是江是同学,以前又做过电子工业部副部长,这个背景让他成为两边都暂时可以接受的人上了台,但内斗让王国宁的CEO当不下去了,王本来要竞的是董事长的位置,后来局势太乱上岗未成,失败后选择了退出,这样代表湾派的CEO岗位就空下来了。为了平衡局势,张文义把邱慈云推上了CEO的位置,邱是台湾人,2000年跟着张汝京创建了中芯国际,05年离开中芯国际加盟华虹时王国宁是他的上司,所以王国宁走后,邱就顺理成章的重新上了中芯国际的CEO的岗。
2015年周子学接班董事长,周也是老体制内了,在以前的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后来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都干过,加入中芯国际时59岁。但毕竟邱慈云11年就来了,还有作为创始人的身份,所以这个董事长是不好当的,但是不好当不代表什么都不做。
2017年,61岁的邱慈云辞任CEO,周开始实际掌权,邱辞任的原因分析一下的话,离不开国资资金介入力度越来越大,话语权也越来越大,还有我国与国际先进制造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中芯需要开拓进取的领路人,所以守成的邱下台了。邱走后,赵海军接棒CEO,赵生于中国学于中国,接力CEO岗位的时候54岁,虽然国籍新加坡,但他的上任并不能安抚企业内部的台湾派,董事长CEO这么多年来首次都是陆派的人,湾派被架空了,内部不稳定性开始升高。
所以周子学找来了梁孟松,2017年10月,梁在赵任CEO后三个月,紧接着入场,同样也担任CEO的角色,由于梁是台湾人,所以平衡了湾派的力量,中芯国际“奇特”的双CEO制正式成型,梁管研发,赵管制造,周执大权,权利制衡看来很完美。
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梁上任后太猛,正如他本次致信董事会的文件所说,“我来大陆本来就不是为了谋取高官厚禄···目前28nm,14nm,12nm,及n+1等技术均已进入规模量产,7nm技术的开发也已经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马上进入风险量产···5nm和3nm的最关键最艰巨的8大项技术也已经有序展开,只待EUV光刻机的到来,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从28nm到7nm,共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这是一般公司花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成的任务。”
矛盾的关键就在这里,梁只来了3年,完成了5代技术开发。从成果上来说,虽然陆派实际掌权,但梁的贡献与影响力太大了。等到明年,今天占据绝对主流地位的7nm量产,那么战功的分配及其后续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其实当初邀请梁进入核心团队,形式上是要弱化湾派权利及影响力,预期需要的只是一个平衡局势的工具人,只要默默干事就可以了,但是结果事与愿违,弱化后的湾派在梁的带领下影响力已经压不住了,功成后世人只知梁孟松传奇,事后会将功劳也归于他。但是梁进入中芯,之前经历了怀才不遇,先后离开了台积电与三星,国内中芯在他看来是唯一可以施展抱负一洗耻辱的平台,当初周邀请他的时候,他可能真的以为终于可以作为主角一展拳脚了。
2020的局势是,梁孟松68岁,还能干很多年,而且影响力越来越大,有意思的是,这个影响力如此巨大的CEO,上任后竟然从来没露过脸,这是不能忍的。经历台积电三星事件后,梁其实也没有很合适的平台施展拳脚并证明自己,所以是没有办法主动劝离的。而硬性劝离,特别是在中美大战半导体赶超的关键时期,周要背领导责任和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个是个人前途不能接受的。
所以,2020年末,即使入职也干不了几年,即使赖着不走也熬不过自己,74岁的蒋尚义就来了。蒋是技术大牛,走了一个大牛引入一个资历更老的大牛还是湾派,既可以安抚社会舆论、股东、湾派并给国家一个解释,还能以人才引进的名义引入并减弱梁的影响,这样,明年7nm量产后国产替代浪潮中芯业绩暴增的功劳也可以顺利捞到了。
引入蒋这个决策的心计是非常深沉的,
其一,蒋是台积电时代梁的老师(梁上学时师从胡正明),蒋从台积电隐退后,梁上位败给同门签了竞业协议后离开台积电,这个时候梁是怀才不遇的,因为他觉得自己能力更强;后来梁悄悄去了三星,并成功帮助三星崛起,蒋知道后举报了徒弟梁孟松,梁被迫离开三星,师徒交恶;再后来梁来了中芯国际,想正大光明的证明自己。师徒交恶,是公开信息,周是知道的,但他还是把蒋请来了;
其二,引入蒋给他的岗位是“副董事长”,这个奇特的设置与双CEO一样,但是副董事长在职级上压了梁CEO一头,这是让梁非常不舒服的;
其三,引入蒋的决定正式确立意向前没有征求CEO梁的同意,那么这个环节要么证明梁被董事会架空,要么证明周知道他们交恶,过早告知梁肯定不会同意。从2020年12月16日同时发出的两封通告来看,在梁只是表达出走意愿的情况下,尚未辞任走完流程,就公告所有人梁可能要走了,同时公告所有人蒋的任命通告。这是非常明显的,不给梁回旋的余地,没有打算真心私下劝留,让梁孟松自己走人。
对于这个过程,我们在史书上见过很多次了,事实证明,有一些个人或团队野心,是可以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卸磨杀馿,即使在现代社会,也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你是一个有野心有抱负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想要做出一番功绩,得先学会保护自己,干掉对手。
已有能力!若中芯国际给华为代工7nm等芯片,结局会如何中芯国际尚无能力生产7纳米芯片,所以你这个“已有能力”是一个错误的信息。因此,中芯国际根本无法为华为代工7纳米芯片,所以你说的这个结局根本不存在。
按最新的中芯国际2021年二季度财报的说法,大概率中芯国际的7纳米制程(N+1/N+2)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别说为华为代工7纳米芯片了,现在是不是能生产出相当于台积电7纳米芯片的产品都不清楚呢。
查看中芯国际的二季度财报,可以发现28纳米及FinFET制程营收贡献是14.5%,这个所谓的FinFET制程就是中芯国际一直说的那个N+1/N+2工艺了,也就是达到类似于台积电用DUV光刻机生产的14纳米/7纳米芯片性能。因此,如果说中芯国际在制程上突破,大概就是这个COSPLAY台积电DUV光刻机生产14纳米/7纳米的工艺了。
目前,中芯国际梁孟松说,“可以理解大家对中芯国际的高度期望,但半导体产业发展并不存在弯道超车,中芯的主旋律还是一步一脚印。”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中芯国际在N+1/N+2工艺上遇到了困难,暂时是指望不上了。
在中芯国际的二季度财报中,中芯国际强调14纳米和28纳米设备受限,是中芯国际目前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说,现在连14纳米工艺(N+1)的设备都无法保证,就不要去想更先进的7纳米了。因此,相信中芯国际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因为设备受限带来的的问题,所以7纳米工艺就要暂时搁浅了。
由于中芯国际根本就无法展开7纳米工艺的的生产,那么哪来的产能为华为代工呢?所以,这个“已有能力”的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至少,中芯国际的二季度财报中,是没有任何7纳米生产的端倪,甚至14纳米工艺也要用笼统的FinFET制程来代替。
实际上20纳米以下的芯片都需要使用FinFET制程来生产了。所以,这个FinFET制程虽然被外界猜测是14纳米制程,但是不是14纳米制程也没人知道。不过,华为要出品使用中芯国际代工的14纳米麒麟710A芯片的手机,可能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中芯国际14纳米工艺可能已经形成了产量。据说这个产量先前是为“挖矿机”生产芯片,现在转过来为华为生产了。
至此,中芯国际14纳米制程的产能可以被证实,但7纳米制程的产能没有任何消息可以证实。甚至中芯国际的二季度财报提都没提,所以业界普遍认为,由于设备受限,中芯国际的7纳米制程研发遇到了巨大困难,暂时是指望不上了。
假如中芯国际拥有了EUV光刻机,那么它能否造成5nm手机芯片要谈5nm手机芯片,首先要搞清楚我国芯片现状,我国芯片制造技术目前在世界上算得上第三梯队,但是芯片制造技术最先进的是我国台湾省台积电,其中梁孟松博士是台积电芯片制造重要的技术大咖!
芯片制造技术大咖梁孟松先生
中芯国际CEO梁孟松博士是台积电先进工艺研发的资深研发处长,曾在台积电内担任多个重要职务,组织领导开发了多种先进芯片,几乎每一代芯片的研发都是他起主要作用,在台积电任职时,有超过500项半导体相关的专利。后到三星任职,使得三星在很短时间就拥有14nm芯片技术,并且还超过了台积电。可以说三星14nm芯片技术全是梁孟松的功劳都毫不为过。
梁孟松在2017年10月正式加入中芯国际,带领中芯国际技术团队仅用两年时间,就从28nm一跃而进大跨步的量产14nm芯片,实现了国产芯片的大跃进。中芯国际14nm芯片最大功臣,莫过于拥有半导体行业35年资深经验的梁孟松博士!
中芯国际紧缺EUⅤ光刻机,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禁卖给中国,哪怕花在多的钱也不许中国拥有EUV光刻机。为什么呢?那是他们知道了,只要中芯国际有EUV光刻机,就能脱离而出,生产最先进的芯片,技术上很快就会超过美国,因此才不惜一切代价限制EUⅤ光刻机流到中国。说实话,只要中芯国际拥有了EUⅤ光刻机,应该会很快造出5nm手机芯片!
为什么说只要中芯国际拥有EUⅤ光刻机,会很快造出5nm手机芯片呢?
话说梁孟松博土,总共只用3年时间带领中芯国际从28nm、14nm、12nm及N+1等技术实现规模量产,质量可靠,效率高,7nm技术的开发也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试生产。5nm和3nm的最关键、最艰巨的8项技术也有序展开,只等待EUV光刻机的到来,即可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梁孟松先生三年多时间几乎从未休息,带领中芯国际领技术团队从28nm升级到现在的7nm,完成了3年跨越5代芯片技术这一世界级难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恰如其分,关键是把在中芯国际所获得的收入全部捐给了大陆某教育基金会,完全跟他说的不为赚钱、不为高管俸禄,只为大陆的高端集成电路产业尽一份力。这样赤胆忠心的芯片技术大咖说5nm和3nm的最关键、最艰巨的8项技术已经有序展开,只待EUV光刻机到来,即可进入全面开发阶段。那么就意味着中芯国际拥有EUⅤ光刻机,就一定会很快造出5nm手机芯片!
台积电COO蒋尚义回归中芯国际,有可能带领中芯超越台积电吗台积电COO蒋尚义回归中芯国际,将会使忠芯在技术研发上得到很大助力,对忠芯超越台积电有很大机会!
台积电灵魂人物蒋尚义,主管台积电技术制程,是蒋尚义将台积电推向了世界巅峰 。
蒋尚义1997 年加入台积电,将台积电研发团队从400 人扩编到7600 人,培养成世界级的研发团队;是台积电从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发展成世界最先进半导体企业的领军人物,堪称是台积电的灵魂人物。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曾称赞蒋尚义,承认是蒋将台积电从二流企业拉到一流企业的重要推手,也是掌管单一部门最久的副总级主管。
蒋尚义在台积电期间,为台积电延揽大批忠诚良将:有大将林本坚、元件专家Carlos Diaz、邓端理等人,在这些强将带领下,台积电才能够持续改善制程瓶颈,让台积电从追赶阶段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奠定了台积电走向颠峰的基础。
蒋尚义在半导体从业40 年,1997 年加入台积电,参与了CMOS、NMOS、Bipolar、DMOS、SOS、SOI、GaAs 激光、LED、电子束光刻、硅基太阳能电池等项目;在台积电负责布局0.25um、 0.18um、0.15um、0.13um、90nm、65m,于2013年退休,退休后还被邀请当了两年的懂事长顾问。
蒋尚义重回中芯国际!
12月15日消息,蒋尚义与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洽谈许久后,确定明年元旦后重回中芯国际,担任中芯国际副董事长职务,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和赵海军将向其汇报。
蒋尚义表示,他只是单纯的工程师,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尤其是想将技术发扬光大,为芯片事业贡献力量。
美国政府不顾经济规律,采取卑鄙无耻的手段不断打压中国半导体企业,紫光集团等濒临破产;中芯国际作为中国最强的晶圆代工厂,在美国重点限制下,此次再度引入蒋尚义有稳定军心之意。
外界对蒋尚义当中芯独立董事一职揣测不断,台积电相信蒋尚义不会做出伤害台积电的事情;蒋尚义可对中芯的制程与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和提升,对生产技术和良品率等有很大的提高。
蒋尚义在台积电是主管技术的权威,如今重回中芯,可以发挥技术特长,将会推进中芯的工艺技术等上更高一个台阶,对中芯赶超台积电有很大帮助,能不能超越台积电就很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