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角膜炎的治疗方法

疱疹角膜炎的治疗方法

  单纯疱疹病毒(HSV)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感染过HSV,其中有20%~25%的人可能出现眼部的疱疹性疾病。其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由于HSV感染眼部时,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眼睑炎、泪小管阻塞、结膜炎、角膜炎、葡萄膜炎和视网膜炎等,本文重点阐述角膜感染HSV的表现和治疗措施。

  临床表现

  HSV引发的角膜感染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上皮性角膜炎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可表现为点状角膜炎、小泡状上皮损伤、树枝状角膜炎以及地图状溃疡,其发展过程根据病毒毒性强弱和患者身体状况,可以依次进行,也可能直接表现为某一阶段甚至直接发展成地图状溃疡。

  上皮性角膜炎在裂隙灯或放大镜下,辅助荧光素染色观察,可以见到角膜表面上皮损伤、缺损,荧光素着色。

  基质性角膜炎 患者可以表现为浅表的基质瘢痕、坏死性角膜基质炎和盘状水肿等类型,主要表现为角膜基质层的水肿、混浊和瘢痕。浅表的基质瘢痕多由上皮性角膜炎发展而来,程度较轻;盘状水肿一般发生在角膜的中央部,角膜水肿区呈盘状,角膜后常有沉着物(KP),可以伴有虹膜炎。

  基质性角膜炎通过裂隙灯或放大镜观察可以确诊,一般不伴有角膜上皮的明显病变。

  临床需要注意的是坏死性角膜基质炎,其表现为角膜的白色坏死,并伴有大量炎性浸润(角膜基质水肿),进一步发展可以导致角膜变薄甚至穿孔。

  治疗措施

  由于HSK发病表现多种多样,所以治疗上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灵活变通。大致上可以采取三类治疗措施:

  第一,抗病毒治疗。无论何种临床表现,施以适当的抗病毒治疗都是必需的。目前一线抗病毒药物一般是无环鸟苷(Acyclovir,阿昔洛韦),对HSV、带状疱疹病毒等效果较好,且能够穿透角膜,在房水中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3%无环鸟苷眼膏局部涂眼对HSK的上皮性角膜炎非常有效,口服无环鸟苷也可以在泪膜和房水中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上皮性角膜炎患者主要应用抗病毒治疗即可。但是,全身应用无环鸟苷时需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预防副作用的出现。

  第二,抗炎治疗。由于HSK发病中有复杂的免疫机制参与(尤其是在基质性角膜炎中),因此,适当使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对于缩短病程、避免角膜血管化和瘢痕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基质性角膜炎是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但考虑到激素的诸多副作用,临床需谨慎使用。一般来说,当基质性角膜炎较轻、不影响患者视力时,可以不用激素;而当患者有明显视力减退时,则应使用激素,并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

  激素的使用应遵循:开始密集(如1%地塞米松磷酸钠,每日5次点眼),症状缓解后减量(一般1周左右,在角膜基质水肿消退后,激素改为每天1~2次),时间足够(在监测眼压的情况下,可以用足3个月)的原则,大约85%的患者在激素治疗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

  需要特别强调,使用激素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眼压变化,避免产生副作用;同时,眼部局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时间,一般应长于激素的使用时间,以免病情反复。

  第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虽然HSK由HSV感染所致,但由于在HSK的发病过程中人体的若干免疫机制参与,且病毒毒株强弱不同、患者自身体质差别等原因,即便是同一治疗方案,疗效也可能大相径庭。因此,临床建议通过中医辨证或验方,在西医治疗的同时施以中药辅助治疗。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上皮性角膜炎大致属于“聚星障”范畴,系因风邪外袭所致。初发时患者症见舌淡、脉浮,多为风邪、风热引起,可用赛金散、地元汤或羌活胜风汤等加减治疗。若多次反复发作,伴脉弱、苔白,治宜养血祛风,用当归养荣汤、四物退翳汤等治疗;如伴有头目昏眩、耳鸣、遗精、白带等,也可口服杞菊地黄丸。

  基质性角膜炎在中医属于“混睛障”范畴,辨证多属风热虚损。伴有感冒症状、苔黄、脉浮,发病较急者,可用羌活胜风汤、羌独防己汤治疗;对于病程较久,阴虚火旺者,可用滋阴地黄汤、六君子汤或知柏地黄丸治疗。

  附主要验方成分

  赛金散:天麻、薄荷、菊花、桔梗、独活、羌活、防风、细辛。

  地元汤:生地、炒荆芥、蔓荆子、苍术、白芷、藁本、川芎、当归、甘草、半夏。

  羌活胜风汤:柴胡、黄芩、白术、炒荆芥、桔梗、炒枳壳、川芎、白芷、羌活、前胡、薄荷、甘草、防风、独活。

  当归养荣汤:生地、炒白芍、当归、川芎、白芷、羌活、桔梗、生地、甘草。

  四物退翳汤:生地、赤芍、当归、川芎、蝉翼、木贼草、谷精草、密蒙花。

  作者:周广德 副主任医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