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中国文化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道(中国文化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文|颜小二述哲文

  关于“道”,中国道家将其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本和依据,有时候为了具体议论,也作“规律”或者“自然”解读。但毋庸置疑的是,道家之“道”的内涵绝不仅限于“规律”或者“自然”,而是比“规律”或“自然”范畴更大存在,道家之“道”蕴含整个宇宙,道家先哲老庄则是倾尽一生都在“体道”。

  关于“道”,道家典籍《老子》一书的第一章就开始了议论,老子给出了一个看似矛盾实则高明的定义,即“道可道,非常道”。于此,老子点出了“道”的不可言说性。

  为何“道”不可言说?因为“道”的范畴非常大,它是“万物之母”,是万物的本源,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我们人类本身,包括我们的语言,都是这个“万物”中小小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都是因“道”而生,“生”是有限的,而“具体存在”是有棱角,有限度,有轮廓的,那么我们有限的人创造出来的有限语言,如何去描述“无限的道”呢?各位可以体会一下。

  因此,道家观点中,“道”因其创生万物,所以是“无限”的存在,因为“无限”,所以“不可言说”。

  但是一定要回答“道”是什么的话,根据老子提出的“先天地生”等观点,我们可以基本将其看作是万物的本原,亦或者是将其看成“世界本原”。

  道是不可言说的,但并不是说我们无法去体会它、无法去去接近它,历史上道家的老子和庄周就是在“体道”上相当出众的人,不然后人也不会将二位奉为道家先贤了。

  既然是“体道”,就会有相应的“感受”,感受受到视野限制,即有多大的视野,看到的“道”就会有“多大”。要知道在道家老庄的概念中,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于此,我们可以认为,老庄所体会的“道”,更多是“道”在某一层面的体现。

  从老庄留下的典籍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时候,“道”在老庄的眼里,是自然,亦或者“规律”。而“自然”也好,“规律”也罢,某种程度上是在强调“与人为而伪无关的客观存在”。

  人们可以体会道家之“道”代表自然和规律时的内涵,但是如果能进一步体会道家老子正言若返之道的“无为”特性,以及其对“人为”的批判,这样会更得道家思想精华。

  比如,老子曾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也就是说,在老子眼里,天下纷乱的原因之一,是人的“欲念”太过、利己排他之“人为”太过,倘若侯王能率领天下百姓用顺势而为代替强作妄为,那么天下太平,万物自化。

  当然,老子说的是理想状态。

  在老子的思想观点中,“道”生万物,而生于“道”的万物按照“道”的轨迹发展是最适宜的状态,这种轨迹,我们有时候可以把它看成是“规律”。这是“道”作“规律”时解读的说法。

  同时,在老子眼里,人类社会中的“争斗”源于与“道”相违背的逞强好勇,这种逞强好勇的背后是“贪婪”与“私心”,带有浓郁“人为”意味,与“自然”相悖。这是“道”作“自然”解读时的说法。

  颜小二不建议将老子对“道”的提倡,理解为老子期待世人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道家老庄观点中的“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那么人类社会作为世界的小小组成部分,也当属“道”的产物。在颜小二看来,老子所反对的、所批判的,不是“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是超越“自然之态”的利己之心。

  老子曾提出过“反者道之动”的规律,以此展现“物壮则老”的规律,那么把握“度”就尤其重要。“欲”与生俱来,老子期待世人所把握的“道”,当属“过犹不及”的“度”,把握了这个“度”,那么游刃有余于天地又有何难?

  当然,这是颜小二的一个想法,理解道家思想的角度不一样,会有不同的意见,这很正常,各位可参考一下。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颜小二述哲文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