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坚决不上市,发展较好的荣耀是否会独立上市
不会,上市本身就是为了圈钱
很明显,荣耀不需要去圈钱,华为的分红制度都知道,有个特色就是股权分红。有利维护员工的利益,提升和保持员工的积极性。
目前华为旗下核心的部门都没有上市,荣耀只是从一个华为手机事业部门独立成单独的子公司。性质和海思半导体、华为手机一样的级别,直属于华为集团,提高了荣耀在华为的低位,不再受制于华为手机部门打压而已。
海思半导体如果上市,能达到多少市值
感谢您的阅读!
1000亿美元左右。海思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10月,它的主要业绩覆盖无线网络、固定网络、数字媒体等领域的芯片及解决方案。实际上,我们对于它研究最深的是:麒麟处理器。
在2018年,海思半导体的销售额为501.18亿元,但是你要知道华为的处理器只对华为供应,并且有外销,就算刨除成本,海思半导体也没有从华为手机中获得什么利润,所以,如果麒麟处理器是外销的话,海思是销量不止这个值。
在2018年,全球半导体的企业中,海思并没有进入前十,其中第一名是三星,销量为758.54亿美元,而英特尔排名第二、SK排名第三、第十名是NXP,销量达到了90亿美元,这个数字并不高,和三星比较的话,因为海思折合美元的收入为74亿美元。如果算上华为麒麟处理器的话,估计这个值还有翻一番。
我们暂且不管这些,我们说说怎么估值?如果按照PE估值的话,虽然恰当。所以,我觉得这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就拿联发科来说,它的市值目前在1193.19亿台币,只有38亿美元。
我们如果把麒麟处理器这方面算在内,按照德州仪器的营收估值,估计海思大概在1000亿美元左右。
如果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商用了,是不是意味着海思麒麟处理器也要对外发售了呢
谢谢您的问题,鸿蒙系统商用与麒麟处理器外售没有必然关系。
两者之间本质差别。第一,华为系统是完全依赖安卓,没有替代品,一旦谷歌断供,鸿蒙系统必须及时替代,不仅是系统,还有系统生态,所以必须商用、推广。第二,海思芯片种类很多,华为的芯片是部分依赖于高通,还与高通交叉持股,对高通有制衡,对高通芯片有替代,与高通断供没有必然关系,华为有能力芯片自给自足。第三,海思芯片多供于华为自有产品,随智能手机、服务器一同外售,不是单独卖芯片才叫外售。
麒麟芯片先过ARM关。华为已经获得了ARM V8永久授权计划,今年下半年麒麟985不受ARM断供的影响,但没有自主研发技术,麒麟芯片不可持续。关键在于华为要拥有自主设计处理器的能力,能熟练地掌握ARM的设计、架构的完善等技术。而且,在ARM不再提供ARM V9的情况下,该技术需要尽快落地。即使技术落地,也会担心:华为升级与ARM指令集架构更新能否配套同步?华为的处理器设计能否独立于ARM公版架构、甚至性能更高?
麒麟芯片为什么不单卖。第一,华为的芯片定位是自用的,不是卖的。第二,鸿蒙系统发布后,华为建立生态的前提下,需要智能手机保供应、保销量,需要麒麟芯片保证产能。华为以前不卖芯片,现在节骨眼上卖芯片,增加友商竞争筹码、影响自己的供应,逻辑上说不过去。第三,小米、OPPO、vivo没有面临高通的断供,高通也不会自断所有财路,供需双方在观望中,伺机而变。第四,国产生态的建立先要从底层做起,手机厂商支持华为鸿蒙系统,是最关键一步,芯片等核心部件还有其他国产选择,未必一定买华为。归根到底,芯片供需双方都没有到非卖不可、非买不可的地方,既有历史定位,也有现实考量。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ASML断供失效,台积电急了,纯国产芯片来了,华为设计,中芯生产你如何评价
首先说一句,上世纪我国“缺芯少屏”的年代可能真的过去了:国产以京东方为首的显示屏厂商已经崛起,而已中芯国际为代表的芯片制造者也在慢慢跟上了步伐。
我们都知道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是台积电,苹果也是将全部订单都给了台积电,现在高通也把骁龙865的订单给了台积电。其实,我们国内的中芯国际代工水平也已经达到了台积电的水平。
目前台积电手里有高通、华为、苹果订单,也正是如此华为的麒麟芯片的制备可能会有被打压或者遏制的情况出现。比如之前就有外媒报道美国科技公司准备要把芯片生产技术授权率下调,显然就是为了限制麒麟芯片的生产。
华为也早有准备,早就提出支持国内供应商发展,无论是屏幕选择的是京东方,芯片方面已经将大量的14nm通信芯片订单交给了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的技术其实早已很先进,主要是因为荷兰断供了高端光刻机,所以在性能方面被三星和台积电有所靠后,也就是现在的中芯才突破10nm并且没能量产。然而就在近日,中芯国际突然公布N+1工艺的芯片将于年底量产,这意味着即使没有7nm光刻机,同样能生产7nm芯片,也就是说中芯将成为全球第三家掌握10纳米以下工艺的芯片企业。而这个消息足以让台积电急了,自己的优势可能已经慢慢被追上了。纯国产芯片代表作就是华为麒麟710A芯片,华为设计、中芯国际代工。710芯片意味着我国拥有了自主研发和生产高性能芯片的能力,而这款芯片是目前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一款高性能手机芯片。
最后,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在以前很多落后的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被卡脖子的技术正在慢慢减少,而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不止本文所说的芯片,希望国产越来越好。
华为海思芯片有救了,国家注资200亿,中芯国际能成最大赢家吗
谢谢您的问题。国家注资以后,中芯国际确实有可能成为最大赢家,华为海思也将受惠其中。
华为海思肯定受益。华为海思将麒麟芯片交给中芯国际代加工,没有问题。但是中芯国际的制程工艺还比不上台积电,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雄厚资金支持,国家支持中芯国际,也证明了国家认为中芯国际的技术水平不止于此。中芯国际制程工艺上去了,华为手机产量就有保障。
中芯国际有实力才值得投入。中芯国际的技术带头人是梁孟松,他是半导体大师,曾经在台积电、三星工作,有过重要贡献。梁孟松来到中芯国际后,在三年以内,就将28纳米的工艺提升到14纳米,这样的技术进步是惊人的,如果加以扶持,进步会更大。
中芯国际代工有钱不慌。芯片代加工投资巨大,需要雄厚的投资。中芯国际获得了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等各方22.5亿美元,之前中芯国际还获得融资65亿美元。就目前来看,中芯国际的资金问题得到极大缓解,有望投入新的技术研发与生产线。这对大陆半导体发展大有裨益。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华为为什么不将海思芯片对外开放
通过十几年的发展,海思能够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这其中有很多值得人深思的地方。2018年,海思更超越AMD,成为全球前五大芯片设计公司之一。除了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精神,未雨绸缪的战略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国际性重大变故时,能不乱阵脚应对自如,说明很早之前就已经布局准备。
2004年10月华为创办专攻芯片技术的海思公司,而它的前身就是最早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从此拉开了华为电子芯片独立自主的研发之路。
芯片是一个高度垂直分工,讲究上下游环节配套的产业。从概念设计、实体制造、到封装测试,全球除了英特尔之外几乎没有集成电路企业能独立完成。而海思芯片的坚强底气就来自于长期的科研投入。到2017年,华为单年度的技术研发费用已经高达897亿人民币,远超美国的苹果和高通。十年间,华为投入研发的总费用更是接近4000亿元。
所以说海思芯片的研发成果不是今天才冒然呈现出来的,而是华为30多年来各种积极要素综合的结果。早在1995年,当很多中国电子企业还在乐于做外国的高级贴牌工时,华就在内部成立了专供技术突破的中央研究部和中试部,1996年成立了产品战略研究规划办公室,更是为了 服务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布局的有效衔接,将二者的发展有机结合。从战略规划、技术研发到最后的商业化应用,经过20多年的总结积累,华为形成了严密规范的技术研发体系。到2016年,华为已在全球各地建立了15所国外研发中心,使得华为能够整合全球的技术资源,以这些研究所为基础吸纳各类顶尖人才和相关技术。
华为今天能够成为全球5G的领头羊,其组织、人才、研发、供应链、国际化过程并不是寥寥数句就能讲清楚的。更多人只是看到华为的技术优势,但它的本质优势是公司管理模式的健全和完善,与时俱进的用组织化、制度化的方式来打造现代新型企业。也只有这样的企业,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能坚定的站在风口浪尖上应对历史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