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IDC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家用投影市场跟踪报告》显示,投影仪市场中,LED光源产品占到了88%,激光光源产品却仅占到7%。
一些去年宣传铺得很大的单色激光投影,比如当贝X3、峰米R1、R1 nano,似乎都偃旗息鼓,很少听到声音,甚至销量仍在千位数。
而从IDC的预测数据来看,激光投影的市场份额不会有明显增长,即便在未来五年,LED光源也仍将牢牢占据主力光源。这些数据从侧面证明了,LED和激光光源等技术路线的现状和未来。因为,无论宣传得多么天花乱坠,激光光源目前还是更适合影院和高端消费,短期很难获得大众消费的青睐。这也对尚未入手投影的消费者,也非常具备参考价值。
但不少朋友可能觉得奇怪,不是都说激光光源好吗,为什么卖得这么差?
原来,激光光源在应用上分为单色和三色激光。三色激光主要用于电影院和售价较高的激光电视。但不少厂家却拿着单色激光,打“激光投影”的名号。实则是利用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贩卖存在明显短板的单色激光产品。包括当贝X3、峰米R1、峰米R1nano这些,都是去年上市的单色激光产品,而当贝X3实际也用的峰米的技术。尽管声势浩大,亮度也标得很高,但由于整体画质和体验不好,也没掀起什么水花。
那单色激光究竟有什么短板呢?这就要从头说起了。本质上讲,激光光源本身是一种优质光源,具有亮度高、单色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如果使用红、绿、蓝激光作为三原色,那么它所形成的色域就会更大,能够更好地还原自然界的真实色彩,属于高要求的显示标准。
但请注意,这里说的激光是指三色激光,成本相比单色激光要昂贵得多。举个例子,国内普遍采购的日亚公司的激光产品,其中包含红绿蓝三色的Mix激光器,同样是28颗,却是28颗蓝色激光器价格的2.5倍。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两万元内,绝大多数所谓的激光投影都是单色激光。
单色激光的缺陷在于色域低下。因为它除了蓝色外,另外两个基色都是依靠色轮合成的,因此至少有两个光谱点的色纯度不高,所构成的色度三角形面积就会很小,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色域较小。色域小的结果就是不少色彩无法显示准确,容易造成画面失真。
另外,为了追求利润空间,厂家通常投入的激光器成本还可能更少,造成亮度与标称亮度差距较大。例如,同是单色激光,售价2万的海信80L5采用的是14颗蓝色激光器,但一些打着激光产品的单色激光投影,却只有少得可怜的8颗。不仅如此,为了亮度数字好看,有的厂家还会在用滤色片滤光的时候,保留杂光以拔高亮度,这就不可避免的牺牲了色彩。以上两大因素,都会导致单色激光产品的实际亮度较低、色彩缺失、画面失真,极大地影响观影体验。
如果从数据上比较,单色激光在投影行业较常见的sRGB色域中,平均仅能覆盖85%,而LED光源则绝大部分都采用的是三色LED灯,能覆盖sRGB色域的95%,作为显示设备,这一差距不可谓不小。再说如今LED旗舰投影亮度,也已经普遍突破了2000ANSI流明,只要超过这个临界值,人类肉眼对光线的感知就已经差距不大了,因此LED光源的优势也更为明显。
相比尚不成熟的单色激光方案,目前主流的LED光源具有体积更小、功耗低、寿命长等优点。即便与灯泡机相比,LED光源同样也能混合出更多颜色,且色彩表现更加丰富。这是因为,LED作为一种新型固体光源,具有较窄的光谱宽度,光谱能量较为集中,使得在投影系统中,经过反射膜作用后,其光谱能量的损失较小。至于传统灯泡光源,也因为具有很宽的光谱宽度,以及较为分散的光谱能量 ,使得经过色轮滤色片作用后,光谱能量的损失较大,造成色彩还原度更差。
总而言之,LED 可以在不牺牲色彩饱和度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亮度。 近十年来,智能投影一直在向小微体积发展,不可能重走大块头的传统投影老路。同时,从色度学特性的要求来看 ,使用LED作为投影光源,相比传统光源,以及并不成熟的单色激光光源,更能满足观影显示的需要,所以才成为了未来十年最合适的方案。
基于以上观点,小编建议各位朋友在选购投影时,一定要注意问清投影产品光源。最好还是选择主流的LED光源投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