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是2016年第一个工作日,南充市3000多名领导干部一起,听了新年第一课——“提升领导干部法纪意识”专题讲座,这是本年度第一期“法治南充大讲堂”。
“法治南充大讲堂”只是“法治南充”建设的举措之一。南充还推出了一系列配套制度,而且多项制度属于独创,对党内“红头文件”的审查也有其创新做法;杜绝重大事务一言堂,南充要求一把手不直接分管核心部门;规范政府的依法行政行为,一镇政府还首吃螃蟹,主动站出来起诉辖区内一不愿腾退政府房屋的居民……
南充依法治市办负责人介绍,“法治南充”的内涵丰富,不仅强调领导干部学法学纪,而且注重全民参与,以通俗、轻松的方式让老百姓参与其中;不仅依法规范权力运行,而且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建设带来的实惠,以提升整个南充的法治水平。
新年第一课 南充3000领导干部学法学纪
4日上午9点不到,南充市委会议厅已座无虚席,来自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集中学习本期“法治南充大讲堂”。这堂课由四川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里赞讲授,主题为“提升领导干部法纪意识”。里赞讲到,只有“怕”,才会克制自己,约束自己,不越底限,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除学习法律,此次重点还包括学习党纪,特别是1月1日新修订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提升全市干部的法纪意识。
这次讲座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直播到了乡镇、街道,覆盖市上正县级以上、县(市、区)正科级以上干部。
南充市司法局副局长何兴甫介绍,从去年3月第一期“法治南充大讲堂”开始,已经先后开展多次法治教育活动,主题有让领导干部们认清权力来源,划定权力运行边界,规范权力运行程序,明白权力是为谁服务,应当受到监督等。
“听了讲座还要考试,考试结果纳入领导干部年终考核。”何兴甫称,去年3月,全市近2.7万名党员干部参加了首次法纪知识考试。而2016年春节后,南充将举行第二次全市领导干部法纪知识考试。考试成绩记入干部法纪档案,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据依法治市办负责人介绍,在法治南充建设中,南充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着力抓好市委常委会会前学法、法律顾问制度、法治南充大讲堂、全市机关干部法纪知识考试“四件大事”。
记者调查采访了解到,从市上到基层,干部学法已在南充形成制度。南充凤山乡目前正在积极创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乡,每周都要定期安排大家学习法律知识。
南充市委书记李仲彬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学习党纪国法,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敬畏党纪国法,真正做到心有所惧,行有所戒。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真正做到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抓工作、作决策。
南充“体检”336份党内“红头文件”
3份被退回
眼下,韩阳所在的法规科正忙着落实“市委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这是南充市创新、特有的一项工作,被科长蒋鹏程喻为党内规范性文件的“体检”。
以往,市委办只负责全市党内“红头文件”(即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如今不仅要备案,还要主动审查,不仅在备案时进行实时性审查,还要定期审查。这项工作被蒋鹏程叫做“定期体检”,每5年进行一次。“如果不定期‘体检’,文件出现‘打架’怎么办?”蒋鹏程说,这次“体检”的规范性文件包括2010年以来新制定下发的、也有2010年之前制定沿用至今的,一共有336件。
去年,经过审查,退回去重新起草的规范性文件达到3份。“党内规范性文件只要涉及人财物等问题,极少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情况,这几份文件主要是与上级文件相冲突了,经过审查,最终作出了修改处理。”韩阳介绍,审查组成员对此会非常谨慎,拿不准的还会上报到省上相关部门。
“审查清理工作也并非法规科说了算,有严格的程序。”韩阳介绍,首先由法规科梳理出审查期内下发的所有规范性文件,整理目录,抄送至起草单位;然后由起草单位提供初查意见,明确哪些继续有效,哪些可以废止、修改、失效,以及具体修改意见等;再交由市清理办集中审查,还会邀请法学专家、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团进行论证;之后再征求意见,反馈确认;最后再由市委常委会审核发布。
科长蒋鹏程介绍,为维护党纪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南充市委决定自行开展党内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防止“三个打架”——与中央、省级规范性文件打架;与法律法规打架,与自身此前制定的文件或者与同级政府规范性文件打架。
首吃螃蟹
镇政府主动起诉居民腾房屋
顺庆区潆溪镇政府镇长苏登军在任时,曾干了一件以前从未干过的事情,就是镇政府站出来打了一场官司,主动起诉辖区内一家不愿意腾退政府房屋的居民。
被起诉的居民姓欧,是潆溪镇农技站的租户。2006年,欧从陈某的手中转租了农技站的6通门面和另外几间房屋,一直使用至2011年。后来按照规划,顺庆区将这片区域统一拆迁用于开发,在拆迁过程中,欧某拒绝退还属于政府的房屋,并提出较高的赔偿金额。欧某说,虽然房屋是政府的,但此前的房屋出租人与他达成的口头租赁合同还没有到期,政府要强制拆除房屋,需赔偿自己包括装修在内的各项损失。
经过多次沟通协商,此事都没有结果。潆溪镇政府经过商量后,决定走法律程序来解决这件事。镇政府主动站出来,将欧某起诉到法院,请求法院判决欧某限期腾出属于政府的房屋。
法院经过公开开庭质证和双方辩论充分发表意见,最终查实,欧某与此前的出租人之间签订的租房合同已经到期,而且也没有证据证明双方还签订有口头租赁合同,因此欧某的说法不能成立。经过两级法院终审,都判决欧某限期腾出房屋。
拿到生效判决后,潆溪镇政府依法申请法院进行了强制执行。“按法律程序解决拆除房屋一类的问题,这在以前是没有的。”顺庆区潆溪街道办党工委书记杨蒈称,以往的做法,实在谈判不成,政府会出面组织公安、规划等部门,实施强制搬离或拆除,现在强调依法行政,强拆也走法律程序,经法院裁判后由法院依法执行。“对于当事人来说,有了法律并有严格的程序作为保障,公平公正才不是一句空话。”
法治宣传接地气
多项做法老百姓参与
采访中,记者发现,为了让“法治南充”建设更接地气,南充多项做法都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参与度。
据介绍,从去年8月以来,南充市开展的各类法治宣传主题活动,都在街道、社区、广场设立了法治宣传站点。在南充市的各大主题公园和广场,有很多用漫画制成的法治宣传展板。“用漫画的形式,我们容易接受,而且字体很大,看得很清楚。”顺庆区的王大爷告诉记者,这样集中宣传法律,可以让老百姓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也便于大家用法律维权。
据介绍,南充还创立了“法治之歌”,全面展开法治宣传,形式丰富多样,比如进行了法治建设成果展、法治书画作品展、现场法律咨询,还有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微电影放映等多种形式。“法治南充”宣传活动以“法治之光”为主题,全方位展现法治南充建设的景象。
“让全体市民参与其中,感受、参与‘法治南充’建设。”南充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黄金盛介绍,在全民普法工作中,南充不仅创作了“法治之歌”,还设立“法治南充”的LOGO,还运用新媒体创立了法治南充的微信公众号。
成都商报记者 周茂梅 王超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