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 是一种轻量小巧的脚本语言,用标准C语言编写并以源代码形式开放, 其设计目的是为了嵌入应用程序中,从而为应用程序提供灵活的扩展和定制功能。
而现在很多地方都会用到Lua语言,例如魔兽插件、剑网三插件、各种其他程序扩展、热更新等,所以这几天正在学习一下Lua语言,做技术储备。
而在Lua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都很容易理解,唯独协同程序Coroutine一直理解不了。于是上网查了很多人的解释,加上测试,最终明白了其用法,分享出来,与大家交流。
本文只解释一下遇到的问题,所以你需要看过基本的Lua语法,了解基本的协程运作方式。
首先看下面的代码:
function foo (a) print("foo 函数输出", a) return coroutine.yield(2 * a) -- 返回 2*a 的值end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 (a , b) print("第一次协同程序执行输出", a, b) -- co-body 1 10 local r = foo(a + 1) print("第二次协同程序执行输出", r) local r, s = coroutine.yield(a + b, a - b) -- a,b的值为第一次调用协同程序时传入 print("第三次协同程序执行输出", r, s) return b, "结束协同程序" -- b的值为第二次调用协同程序时传入end) print("main", coroutine.resume(co, 1, 10)) -- true, 4print("--分割线----")print("main", coroutine.resume(co, "r")) -- true 11 -9print("---分割线---")print("main", coroutine.resume(co, "x", "y")) -- true 10 endprint("---分割线---")print("main", coroutine.resume(co, "x", "y")) -- cannot resume dead coroutineprint("---分割线---")
在协程coroutine中,当调用coroutine.yield方法时,协程coroutine会挂起,当下一次调用coroutine时会从yeild的地方继续执行。而其中让我摸不着头脑的地方,便是resume时和yield时的参数传递了。
如果coroutine.create里的函数有参数的话,那么第一次在resume中传递的参数,便是给create中函数传递的参数。
之后会执行到return coroutine.yield(2 * a),这时需要注意:协程coroutine被挂起,print会输出协程coroutine的执行结果,而且会输出coroutine.yield(2 * a)的结果。所以第一次分割线之前的输出是这样的:
第一次协同程序执行输出110foo 函数输出2maintrue4
之后,虽然有local r = foo(a + 1),但foo函数中的return并没有将coroutine.yield中的参数(或者说返回给resume的执行结果)返回,所以2 * a并没有赋值给r。而赋值给r的其实是第二次调用resume时传递的参数。
在第二次调用resume时,除了co还传递了一个字符串参数"r",而这个参数将会成为foo函数的返回值,并被赋值给r。resume时可以传递多个参数进去,但之前的yield中只有一个参数,其余的参数会被忽略。如果在resume时不传递参数,而yield中有参数,那么返回值则为nil,则r为nil。在这一次的yield中有两个参数,a+b和a-b,a和b是第一次调用时传递进来的参数,所以会返回他们计算的结果。
当传递参数为"r"时,第二次分割线之前的输出是这样的:
第二次协同程序执行输出rmaintrue11-9
搞懂了这两次的输出,后面的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创建协程coroutine时,默认会挂起,只有在调用resume时才会被执行,当yield时会被再次挂起。第一次传递的参数会被传入create的函数中,而之后的参数传递,都是传递给yield的。并且yield中的参数会加入到resume的返回结果。
上面代码的所有输出如下:
第一次协同程序执行输出110foo 函数输出2maintrue4--分割线----第二次协同程序执行输出rmaintrue11-9---分割线---第三次协同程序执行输出xymaintrue10结束协同程序---分割线---mainfalsecannot resume dead coroutine---分割线---
以上分享为个人理解,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