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超级电脑系统|苏联个人电脑

苏联的超级电脑系统|苏联个人电脑

1. 苏联个人电脑

中国第一台电脑: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中国第一台电脑,诞生于1958年(其运算速度为1500次/秒)

你知道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是诞生于什么时候吗?是在1958年8月1日所诞生。当时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各项科研技术相比于国外都还是比较落后的,而在当时的世界上很多大国都是有了“电脑”的出现,在1956年的时候,我国决定派出专家团队前往苏联学习计算机科研技术,开始了发明造成“计算机”之路。

到了1957年的时候,购买了苏联一份计算机图纸,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制作,在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诞生。于是便在经过了1年多的钻研和努力,在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电脑—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是成功,其每秒的运算速度为1500次,虽然相比于现今的计算机速度来讲可以说是“速龟”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此成绩也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2. 苏联计算机

在基础研究方面不错 数学、物理可以在全球排前3名 ; 俄罗斯的主要强项还是那些苏联时代发展的军工有关科技 ,像是太空技术依然还是世界前列 ,但其他的领域 ,已经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 材料技术:仅有个别航空航天材料属于世界前3, 剩下的和日本德国都相距甚远; 电子技术:世界前十之外, 很多东西连中国都不如; 计算机软件: 这个倒是还挺强, 世界前三是没问题的; 核技术: 本来有核技术的就没几个国家. 除开造核弹外. 核电站水平仅强于中国. 落后于日本法国美国; 生物、医药技术: 现在连中国都不如; 汽车技术: 除了军用重型车辆外, 不如中国 ; 造船技术: 比中国差远了, 中国造船技术是世界前5的 ; 航空技术: 世界第三; 俄罗斯的科技水平在苏联解体后就陷入停滞了, 毕竟没钱投资开发那, 说到俄国科学家 ,确实俄罗斯人才多、 水平高, 但是俄国国内没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因为国内的体制和资金限制了科研的发展, 像软件行业这样受体制和资金影响较小的领域, 俄国人就能发展不错, 从总体来看 ,俄国综合科技实力落后于美英日德法意等西方强国;

3. 苏联 电脑

为什么没有?在苏联时俄罗斯可是科技老大比美国还先进,现在也不遑多让,就是穷了点.

4. 苏联 超级计算机

曾经被莫斯科大学科研人员用于计算机,在光子计算机研究领域也有涉及。

对称三进制能比二进制更方便的表示所有整数。三进制是“逢三进一,退一还三”的进制。三进制数码包括“0,1和2。”电信号(—1)、0、1。三进制数位小数点前从右往左依次是1位,3位,9位,27位,81位,243位…… 三进制数位小数点后从左往右依次是3分位,9分位,27分位,81分位…… 写时注意应打括号,加下标的3,如(1201)3。读作一二零一,不能读成一千二百零一,这是因为它们对应于27位,9位,3位和1位,不是千百十个位!

5. 苏联电脑技术

苏联时期的信息技术与美国差距比较大。在计算机,微电子方面差距在10-12年。在尖端技术上苏联在大多数领域赶不上美国。

,“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维西在1985年度《军事形态报告》中指出,在24项目关键的军事技术中,目前美国领先16项,苏联只领先一项,其余7项美苏相等”,这可是在苏联最有优势的军事方面,基础研究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比例失调,基础研究工作得不到应有保证,科学研究与试验设计脱节,新技术、新发明和合理化建议提出和采用得越来越少,科学研究得效率也比较低,一些研究所几年不出成果,已提出得研究成果质量比较低。”

“苏联在科学技术水平上仍与西方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工业技术应用方面,据估计,落后于美国12-20年。电子技术、石油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工具等新兴部门落后10-15年。电子计算机领域比美国落后10年左右。。。。。。苏联的化纤工业比西方落后20年。大批工业产品都已陈旧过时。

6. 苏联的电脑操作系统

军用的不是,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大军用价值就在于抗干扰能力强,“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也是由军方负责研制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导航定位卫星系统。据悉,由24颗卫星组成的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有工作卫星21颗,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并有3颗备份星。

7. 苏联个人资料

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科马洛夫(1927年3月16日 –1967年4月24日),前苏联宇航员,第一名因载人航天遇难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多次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生于前苏联(现俄罗斯)莫斯科市。

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于1960年入选苏联第一组宇航员,并曾作为帕维尔·波波维奇的替补队员参与了东方4号任务。他本人第一次进入太空是在上升1号任务,而在他的第二次飞行任务联盟1号中,他因飞船降落伞故障而死于飞船坠毁。

科马洛夫的妻子是瓦伦缇娜·雅科夫勒夫纳·凯瑟尤娃,并有两个孩子:耶夫基尼和艾琳娜。

8. 苏联第一台电脑

 在上世纪50年代,那时俄罗斯计算机技术和美国的差距至少是十年。1956年8月, 苏联部长会议决定是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生产。会议的决议还规定为计算机设立一个研发和生产中心,地址选在了白俄罗斯。

明斯克1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 Ordzhonikidze工厂首先破土动工,1958年, 负责计算机研发升特别设计局 (SDB) 成立(后来SDB演化成一个独的计算机设计公司一直到今天)。

9. 苏联笔记本电脑

1,打开电脑的控制面板(开始--控制面板)。

2,双击选择(区域和语言)。

3,选择菜单栏(键盘和语言)点击(更改键盘)。

4,在(常规)菜单栏里,选择(添加)出现众多语言输入法供你选择,提示使用下面复选框添加你需要的输入法。找到俄语输入法,点击添加,确定后退出即可。回到桌面按CTRL+SHIFT,出现俄语输入法。完美的解决问题。

俄语(俄语:Русский язык)是联合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之一。

俄语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主要在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其它成员国中使用,在华沙条约的成员国里曾经被学校广泛作为第一外语教学。在苏联时期,俄语在其加盟共和国中被大大的强调。虽然很多前苏联的国家现在开始强调当地语言的重要性,但是俄语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并且也是这些国家进行交流时使用的语言。挪威俄语是俄语和挪威语的混合语。是俄罗斯的唯一官方语言,哈萨克斯坦 白俄罗斯 吉尔吉斯斯坦官方语言之一。

10. 前苏联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重30余吨,占地约170平方米,肚子里装有18000只电子管。它是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敌对双方都使用了飞机和火炮,猛烈轰炸对方军事目标。要想打得准,必须精确计算并绘制出"射击图表"。经查表确定炮口的角度,才能使射出去的炮弹正中飞行目标。但是,每一个数都要做几千次的四则运算才能得出来,十几个人用手摇机械计算机算几个月,才能完成一份"图表"。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开始研究把电子管作为"电子开关"来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许多科学家都参加了实验和研究,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起名为"埃尼阿克"。

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工系由莫利奇和艾克特领导,为美国陆军军械部阿伯丁弹道研究实验室研制了一台用于炮弹弹道轨迹计算的“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ENIAC)。这台叫做“埃尼阿克”的计算机占地面积150平方米,总重量30吨,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6000个开关,7000只电阻,10000只电容,50万条线,耗电量140千瓦,可进行5000次加法/秒运算。这个庞然大物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举行了揭幕典礼。这台计算机的问世,标志着电脑时代的开始。

电脑的前身是一种叫"加法器"的东西是由法国的一位数学家"巴斯卡"所发明后来又渐渐改良...可以做+-*/的四则运算的"差分机"

到了公元1801年法国人约瑟夫·杰夸德(JosephJacquard)发明使用打孔卡(Punched cardboard card)。这对未来电脑的发展引进两个重要的观念:

一、资讯可以在打孔卡片上编码(Coded)...也就是写程式

约翰 冯 诺依曼 相

二、资讯可以储存在卡片上,而且当这些卡片成串的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做为一连串的指令,也就是程序。

之后出现了一个人:在历史上我们称他为"电脑之父"—巴贝基(Charles Babbage)

他做了一部功能更强的机器,称为分析机(Analytical Engine),这部机器在观念上就与现代电脑极为相似。

这些发明是用来辅助计算的工具,尚没有记忆与储存资料的功能,因此不能称为"电脑"

一直到了1946,美国的莫奇利与爱克特发明了第一代电脑—ENIAC,

而第一代的电脑有2间教室大,与当下常用的计算机体积相差很多。

当时的电脑运用真空管构成的集成电路实现计算,而存储器的存储介质是一种打孔卡片。

所以,电脑的发明是一群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其中数学家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 冯·诺依曼被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

11. 苏联军用计算机

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新中国的“第一”)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在制定 “十二年科学规划”时,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时任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提出,要研发我国自己的计算机。当时,电子计算机在我国还是空白学科,“十二年科学规划”将与“两弹一星”直接配套的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列为国家四项“紧急措施”。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表演,每秒运算速度为30次,成为我国计算技术这门学科建立的标志。

亲历者说

陈长林: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03机研发人员

1956年8月25日,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华罗庚任主任。

当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出现已有10年,工作应该如何开始?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先学习苏联已有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条件,开展自己的研究。即“先仿制后创新,仿制为了创新”。

研发工作很快铺开。“派人去苏联考察和学习;抽调大学毕业班学生开办计算技术训练班;集中一批在相近专业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科技人员到计算所协作开创计算机事业。”参与当年研制工作的张梓昌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其中,尽快掌握整机技术是重点之一。计算所决定仿制苏联大型计算机和M—3小型计算机作为突破口。仿制没有实样,是按照苏联图纸为蓝本进行生产、安装、调试。

1957年12月,M—3图纸开始分批运抵北京,仿制工作立即展开,因而成为第一项整机任务。M—3是苏联的型号,我国在试制时称为“八一型”机,在工业生产时定名为“103机”。随着工作开展和人员增多,项目组内部又分设了五个小组:电源小组、运算器小组、控制器小组、磁鼓小组、输入输出小组。

当时计算所没有生产力量,试制生产工作由四机部738厂承担。最终,738厂用时8个月,完成了第一部计算机的制造工作。1958年8月1日,这部计算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宣告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参观贴士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一直保存着一件103机。103机体积庞大,仅主机就有好几个大型机柜,占地40平方米。机体内有近4000个半导体锗二极管和800个电子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