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平华为和三星,小米的三款新机,能否成为手机品牌的拐点
小米品牌正式向高端发起冲击,这一次执行成功不许失败,并且小米也不会失败。
小米打败华为,成为中国手机第一,世界手机第三。
继上个月的销售数据统计,小米已经成功占据了国内手机销量榜榜首的位置,从而顶替了华为,并且对于小米来说也已经成为了全球第3大手机制造厂商。这是小米取得的巨大成就,那么将来小米将会在盈利的基础上再次加强研发投入,推动手机业务的进一步增长。
本次发布的三款新品成为小米向高端迈进的利器。
在2021年春季发布会上,小米发布了三款具有历史性产品意义的产品,售价呢也从4000元覆盖到了1万元以上。曾经小米1999元的售价再也回不去了,我们的青春也就结束了。
本次发布的三款产品可谓是配置强悍,竞争力十足,至此小米在高端市场的位置应该是可以成功的站住了。
小米11Pro主打的是5000元价位段的安卓之光。小米11ultar应对的是6000~7000元价位段的三星苹果以及华为的旗舰。我昨天晚上刚刚发布的小米折叠屏,手机定价为1万元左右,这款手机也是在对标三星华为的折叠屏,其他两家的价格都在一万六七千元。这么对比之下,感觉小米定价还是非常良心的,在大众需要的领域里再次突出性价比。也会为小米引来一定的市场。
目前中国的市场行情是三星没人待见,华为没有货,苹果没有这么牛B的产品。
在这样大形势下,小米就成了这三者的替代者。小米有充足的货源可供销售,并且品牌的接受度也算还好,那么很多用户在这个预算阶段的就会考虑小米的产品。此次小米产品的竞争力以及价格牢牢把握住了市场的空间,竞争力可谓十足啊。
本次小米发布的三款新品。是小米走向高端的奠基路,同样也会给小米品牌带来一定的品牌升值,小米造车的概念也让万众有了更高的期待,相信小米一定会在前进的路上不断探索。
折叠屏手机只是个概念设计吗为什么价格和产量都没有批量发货
在悟空问答上的647个问题,只写接地气的科技内容,欢迎关注。
决定是否为概念的因素是什么?
数码产品这个东西,往往会在发布后一个很短的周期内从概念产品走向量产的成熟产品,然后被一些厂商抓住机会超越大厂改变世界。那么决定一款产品是否外概念设计的指标是什么呢?其实就是题主所说的两个纬度:价格和量产。
从2019年开始,全球的手机厂商中有三个公开发布了旗下的折叠屏手机。一个是华为的Mate X,目前已经更新到第二代Mate Xs系列;一个是三星,从Galaxy Fold横向折叠屏手机,到今年刚刚发布的Galaxy Z Flip纵向折叠屏手机;还有一个就是小米的MIX Alpha环绕屏,虽然说不是折叠的结构,但是本质上来说还是将屏幕进行了180度的折叠。
先从价格上来看,华为Mate Xs的发售价是16999元;三星Galaxy Fold的发售价格是15999元;小米MIX Alpha的发售价格是19999元。对比起目前的手机价格来说,苹果的iPhone 11系列目前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iPhone 11 Pro的价格在8000元左右;三星旗舰Note 10和S20基本上也在8000元的区间;华为Mate 30系列的价格最高也不过7000元左右。
因此目前的折叠屏手机价格,的确是虚高的。即便是一线城市的白领,也差不多需要一到两个月的薪资才能够购买,再考虑到我国即便是上海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6000元左右。因此目前的折叠屏幕手机,从价格来说是非常非常小众的产品。
再从量产的角度来说。三个品牌,总共发布了5款机型。但是真正开始在大规模发售的,只有三星家的Galaxy Fold和Z Flip,目前已经可以电商渠道正常预定购买,并且Galaxy Fold为了促销不少经销商还进行了降价促销以及24期免息分期购买的活动。说明三星的折叠屏手机是可以正常供应的。
但是华为的Mate X和Xs系列,从Mate X发售之后的市场表现来看,从原本的一万几千块的价格,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被炒到了五万左右的价格,翻了三倍。而今年发布的最新的Mate Xs,上周价格一度被炒到了超过十万元一台。至于小米的MIX Alpha......小米说过2019年底开始发售,但是压根就没有正式开售过......基本上可以定性为PPT手机。
学过经济的都知道,市场经济方面,价格波动是依靠供需关系来决定的。如果说市面上只有100台Mate X,那么它的价格绝对会高于第101个人出的价格。因此综合来看,无论是价格还是供货量,折叠屏手机依旧处于“概念产品”的阶段。
折叠屏手机有哪些技术难度?
折叠屏手机,肯定是未来手机的常规形态。这就像是过去从键盘的功能机到触摸屏手机一样。未来我们使用的手机,无论是中端还是高端机器,肯定都会满满过渡成为折叠屏的形态。但是需要给厂商一些时间,来解决技术上遇见的难题。最核心的难题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铰链结构。折叠屏手机顾名思义就是要实现机身和屏幕的可折叠特性。那么在设计上必然机身就会被一分为二。那么链接两边机身之间的铰链结构,就成为了折叠屏手机的技术难点。网络上很多吃瓜网友喜欢调侃:不就是装一个门的合叶嘛......这种想法太过于天真。
铰链结构的核心不在于链接两边的机身,最重要的是补偿屏幕在开合过程中受到的应力。在开合的过程中,屏幕要么被压缩,要么被拉扯,两种方式都可能对显示层留下不可逆转的伤害,此时就需要铰链结构在压缩时补偿屏幕被挤压的空间,在拉扯时留给屏幕更多的空间。从目前的来看,只有三星和华为两家厂商掌握了成熟的铰链结构设计。
第二个方面是屏幕封装工艺。三星在去年信誓旦旦发售Galaxy Fold第一批货,结果还没等到第一批预定的客人拿到机器,各个媒体拿到的测试机器就已经出现了大面积漏夜的问题。最后三星的结论就是屏幕的封装工艺导致边缘进入灰尘破坏了原有的显示层,最终导致了漏夜。要知道,在全球的OLED柔性屏幕市场,三星是绝对的龙头老大,老大哥尝试大规模量产都翻车了,其他厂商可想而知。
目前三星在封装上面改良了设计,在之后重新发售的Galaxy Fold铰链上面加装了防尘的密封部件;之后又在Galaxy Z Flip上面铰链结构里面设计了除尘结构,以及表面使用了柔性玻璃材质。但是目前从各个机构的评测数据来看,折叠手机的屏幕依旧很脆弱,远不如传统的玻璃屏幕可靠。因此在大规模量产上同样有问题。
第三个方面是操作系统适配。折叠屏手机,本身在操作上就跟现有的触摸屏手机不一样。那么在系统和软件的适配上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也就是华为在EMUI上面做了分屏模式从系统层面解决软件的适配问题。MIUI在环绕屏上面做了不少有意思的交互,但是几次前往小米之家都只能隔着玻璃看手机,没办法真实体验,因此效果如何并不知道,现在甚至在小米之间已经看不见这款机器了。
总而言之,在折叠屏交互的问题上面,厂商依旧还是停留在照搬平板电脑的那套逻辑,我个人觉得这是有问题的,毕竟平板只是个放大了屏幕的手机,但是折叠屏,后期的可折叠性要大很多很多。就看哪家厂商可以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因此综合来看,折叠屏手机要被大面积使用,最终价格降到5000元左右的区间,应该还有3年左右的时间需要等待厂商一步一步去成熟。实际上目前除了三星自己作为屏幕大厂在发力之外,华为Mata X采用我国京东方生产的柔性屏幕,小米MIX Alpha采用了柔宇的柔性屏幕。从某种意义来说,有助于缓解我国在OLED屏幕上面供应链薄弱的差距,避免未来三星再一次玩断供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