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利和谋利的区别,牟利和谋利什么意思

牟利和谋利的区别,牟利和谋利什么意思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33课,讲两个“牛”部汉字,犨和牟。这两个汉字,在牛部汉字五个类别中归属“牛的相关动作”一类。详细解说如下:

1、犨。读chōu。《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犨,牛息声。从牛,雔声。一曰牛名。”形声字。《说文》给了两个本义:一是指牛的喘息声。二是指一种牛的名字。看一下它的字形演变:

(犨的字形演变)

犨字没有甲骨文字字形,最早只在战国玺文里有字形,如上图。雔的本义是两只鸟,应与犨的本义无关。只提供了犨字的发音。

本义之外,犨还有几个用法:(1)当,正对着。这是《汉语大字典》的解释。出自《吕氏春秋.召类》:“南家之墙,犨于前而不直。”清代洪頣煊《读书丛录》解释:“犨当为雔。《汉书.灌夫传》晋灼注:‘雔,当也。’”陈奇猷校释又有:“此文‘犨于前而不直’犹言当于子罕堂前而目不见正面之远方。”当,应当通“挡”,意思是说:南边邻居家的墙,正对着子罕堂前,使他无法直视远方(墙挡着了)。但实质上,关于这里的“犨”,高诱《吕氏春秋注》认为“犨于前”的意思,就是“突出于前”,就是南边邻居的墙突出出来,使街道变得参差不齐。不直,是街道不直。身为宋国相国的子罕并没有要求他将街道刷直,这里记载的是子罕的美德。相比之下,似乎高诱的解释更为合理。关于子罕,最有名的是他不受美玉的故事,这是中国古代官员廉洁的代表。如图:

(子罕不受玉)

(2)古地名。在现在河南省鲁山县境内。又指古河流,就是流经犨地的犨水。据载鲁山犨城屈原庙是见于中国正史记载的第一座屈原庙,后世多有纪念,如图:

(2017年犨城遗址纪念屈原)

此外,犨也是姓,《通志》有载,也用于人名。另外,犨还写作犫。上边中间多了一个言。各种《说文》版本,写法各刷不同写法。犨的小篆写法如图:

(犨的小篆写法)

2、牟。这个字有三个读音。

(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móu。给的解释是:“牟,牛鸣也。从牛,象其声气从口出。”这是个指事字。看字形演变:

(牟的字形演变)

这个字最早的字形也始于战国,字形变化不大,都是上面一个牛吐出的气息的指示符号“厶”,下面一个牛。本义就是牛叫声。其实,有听过牛叫的人都知道,就是“哞哞……”《说文解字》没有哞字,表示牛叫,就用牟,哞是后起字。比如柳宗元的《牛赋》:“牟然而鸣,黄锺满脰。”脰是脖子的意思,意指牛的牟叫声像黄钟一样从脖子处出来。再比如鲁迅的《坟.春末闲谈》:“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了,但拉开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鲁迅先生曾跟随章太炎先生学习《说文解字》,显然,这里的牟,是正字,不是错别字。

(章太炎先生画像)

本义之外,牟还有很多其他用法,举常用的说说:(1)超过;加倍。《广雅.释诂三》称:“牟,过也。”《释言》有:“牟,倍也。”《楚辞.招魂》有“成枭而牟,呼五白些。”王逸注说“倍胜为牟。”这句话的大意是:(棋戏时)妙着叠起获得倍胜,每个人都呼幺又喝六。(2)博大。《玉篇.牛部》:“牟,大也。”比如《吕氏春秋.谨听》:“贤者之道,牟而难知,妙而难见。”高诱注说:“牟,犹大也。”

(3)大麦。后来写作<左麦右牟>。《字汇.牛部》称:“牟,大麦也。”比如《诗经.周颂.思文》里有:“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毛传》称:“牟,麦。”其实,诗中的“来牟”就是“麦”的析声,来是小麦,牟是大麦。这句诗的意思大致是:留给我们麦种,天命充民供养。《思文》是赞颂后稷的乐歌,传说他发明了百谷。大麦的样子如图:

(大麦)

(4)眼珠。后来写作“眸”。朱珔的《说文假借义证》称:“眸字在新附,盖古只借牟字为之。”比如《荀子.非相》中称:“尧、舜参牟子。”杨倞的《荀子注》:“牟与眸同。参眸子谓有二瞳之相参也。”尧舜的眼睛里都有两个并列的瞳仁。

(舜帝像)

(5)通“蛑(蟊、蝥)”。这种虫是种吃植物苗根的虫(你看,中国人造字,把虫字放下面),引申为贪刷,侵夺。《玉篇.牛部》:“牟,刷也,夺也。”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孚部》有:“牟,假借为蛑。”比如《汉书.景帝纪》有“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颜师古《汉书注》引李奇曰:“牟,食苗根虫也。侵牟食民,比之蛑贼也。”这句话的大意是:官吏用财物作交易,掠夺百姓,侵害人民。后来,渔夺侵牟发展成为成语,意思就是掠夺、榨刷百姓财物。其中的牟的意思就贪刷,侵夺。本义的来源就是上面说的吃根虫“蛑”。这也是“牟利”一词中“牟”的来源。所以,我们说谋利,是正常的经营,凭谋略或计划谋刷利益,中性词;而如果说牟利,就是采刷不正当手段获刷利益,就是贬义词了。两个词差别很明显,不要用错。

(6)通“侔”。等同;又通“鍪”。头盔;又通“模”。模样;又通“矛”。古代兵器。通的这些字,都依其本义理解。古代字少,一个字当很多字用,“牟”是其中一个例子。

(7)春秋时国名。何时所封已无考,故城在现山东莱芜东10公里的赵泉村。春秋时是鲁国的附属国。汉代置牟县,属泰山郡。

此外,牟还是姓。《通志》有载。

(二)牟的第二个读音读mào。两个用法,(1)通“瞀”。指昏暗。(2)古地名,中牟,故址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境。不是指现在郑州东的中牟。两个地方虽然都叫中牟,但它们的“牟”字读音不同。现在位于郑州东开封西的中牟读下边“牟”的第三个音。

(现在的河南中牟县辖区图)

(三)牟的第三个读音读mù。专用于地名,比如上面说的河南中牟,中牟县西汉初年置县。还用于牟平,也是县名,在山东省东部,也是汉时设县。

牟的小篆写法如图:

牛部是农耕社会处于文化中心的用字,所以人们对牛的区分非常细密。仅仅是一种畜类,相关字竟然有45字之多,虽然比“马”部(115个字)要少得多,但比较“羊”部(26个字)和“豕”部(22个字),要多得多了。字的多少,其实反映了这种畜类在人们眼中的重要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