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MicroLED、MiniLED、OLED、QLED谁才是电视的未来?
(图源:Sony)
那MicroLED、MiniLED、OLED、QLED谁才是电视的未来呢?
OLED概念普及比较早,相较于其他三项技术产业化更为成熟,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为有机发光半导体,其显示原理为自发光,每个像素都可以产生颜色的同时发光。由于不需要背光,所以黑电平表现极好,而且有机材料让面板造型更加灵活。全球包括LG、索尼、创维等多家电视企业正在不遗余力推广OLED电视,新加入阵营的小米电视也凭一己之力推动了大家对OLED电视的讨论。虽然OLED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烧屏、寿命短、良品率低等问题也确确实实成为更多用户选择OLED的阻碍。
(图源:LG)
一直与OLED争夺电视显示面板未来的QLED在结构上与OLED很类似,区别在于QLED利用量子点材料作为二极管发光材。QLED技术在2013年由索尼引入,不久后三星开始出售自家的QLED电视,并与索尼、海信、TCL建立了合作关系。QLED与OLED及其相似的宣传术语在2019年引发了LG与三星的纠纷,LG在向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投诉时称,三星所谓的QLED电视并不是真的QLED,真正的QLED电视是使用自发光的量子点LED,而非在传统LED电视上覆盖量子点薄膜。LG确实点出了QLED的实情,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量子点电视都采用的是QD-LCD结构,使用量子点薄膜将蓝光LED背光源转变为红色与绿色,达到亮度高、色域广等显示效果,本质上,是对传统LCD显示技术的一种改进。必须要说的是,具备对比度强、节能、视角广、色彩饱和度高等优势的真正QLED由于材料与工艺问题,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图源:三星)
与OLED对标的还有MicroLED,不仅相似之处多,而且MicroLED还弥补了OLED的不少自带缺陷。MicroLED技术就是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LED(发光二极管)背光源进行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让LED单元小于50微米,与OLED一样能够实现每个像素单独寻址,单独驱动发光(自发光)。LED本身不是什么新技术,但是如何将LED做到微小化,这需要晶圆级的工艺水平,同时如何将微缩的LED转移到控制电路板上也是一大难点。
MicroLED由德州理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于2000年创造提出,2012年第一款使用MicroLED技术的索尼高清电视亮相,CES 2018上三星展示了全球首款拼接的146英寸Micro LED电视,从时间跨度上不难看出该技术的量产之难,材料成本与焊接技术的精准度都是原因。不过业内仍然期待MicroLED的原因也相当简单,比起OLED,MicroLED不仅更节能,同样低功耗,MicroLED可以显示更高的亮度,而且显示寿命也比OLED要长,对比度、色域、柔性显示等领域也有不相上下的实力。
正是由于MicroLED太“难产”,所以MiniLED才会被提出。MiniLED由晶电所提出,指的是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技术,介于传统LED与MicroLED之间,是MicroLED降阶版,在制程上良率高于MicroLED,可以给液晶面板带来更精准的HDR分区,厚度也趋向于OLED,具备异型切割等特点,而面板价格只有OLED电视面板的6-8成,省电效能也比OLED出色很多。看看苹果明年的MiniLED计划,量产进度也逐渐步入正轨,比起价格普遍较高的OLED电视来说,MiniLED有望成为未来面板的主流。
电视行业目前来看从技术到内容都有点“停滞”的意思,小米电视发布一款OELD电视就吸引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未来面板技术的革新也必然会带来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四种技术,你更看好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