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画质革命的HDR到底有多少花样?

1970年,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发布,让人们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了黑白灰之外的色彩。自那之后,电视产品不断发展,从模拟信号到数字资源,从CRT大背投到OLED,从逐行扫描到MEMC动态补偿,如果你最近有了解过电视产品的发布会,你就很难不注意到,如今的电视产品,在比较尺寸和分辨率这样的直观参数之外,不约而同地拼起了HDR“画质标准”。

 


  HDR10, HDR10+,杜比视界,全新的名词不断涌现,那今天就让我们来讲讲,这些新标准背后的故事。

  对于电视来说,什么品质是最重要的呢?是超过100寸的超大屏幕?是可以清晰到在屏幕上“数毛”的分辨率?如今,更多的广告里,我们会发现,产品强调的是“鲜艳”。那什么是鲜艳呢?简单来说,在电视行业,鲜艳的标准是色彩,和亮度对比度。描述色彩多样性的色域和以尼特为单位的亮度,再加上储存和处理这些信息的方式,就是这些层出不穷的”画质“标准的本质了。

  SDR,标准动态范围,曾经是为了配合只能做到100nit亮度电视机所定制的。而到了20世纪,随着硬件性能的不断增强,电视能提供的亮度和对比度终于让HDR技术动态范围,横空出世。将SDR所提供的500——3000:1对比度的标准一下拔高到了(10000——200000:1)的程度。换句话说,HDR可以让画面里的亮的部分的更亮,暗的地方更暗。通过强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来表现出更多的细节。



  如今最为流行也最广为接受的标准是HDR10, 这是所有厂商 HDR 的基础,相比SDR,对亮度,色域标准做了大幅提升。但HDR10本身是一份极为宽泛的HDR标准,对亮度要达到1000nit只是”建议“。因此在2015年标准发布以后,不少号称自己产品支持HDR的电视厂商,其实充其量,只不过是做到了电视在播放这种新视频格式的时候不花屏而已。

  随后推出的HDR10+则是在HDR10的标准上,增加对了动态数据元的支持,也就是让每一帧画面的变化都可以被更清晰的显示出来。以日出场景举例的话,就是在动态数据元的加持下,你终于可以看到太阳一点点升起,照亮天空,而不是突然”蹦出“海面。

  而如今被成为HDR界王者的杜比视界,则是在HDR10的基础上又往前走了一步。用以表述颜色的RGB三色分辨率从10位提升到12位,意味着可以最多表现出680亿种不同的颜色,比HDR10的10.7亿多了64倍,是曾经留下的HDTV(高清电视)的4096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家用电视还并没有做到12位色深和上百万的对比度,而那些品质过硬能够得到杜比视界认证的电视也是价格不菲。如果你要真正享受到杜比视界,还是需要去找一家”杜比影院“才行。

  或者你身边恰好有一部支持杜比视界的iPhone11pro或者12的话。你也可以直接点开爱奇艺app里的动画电影《姜子牙》,或许这次,你会看到许多未能注意到的细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