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系统规划和建设指南
SARS疫情过后,视频会议已经成为行业的新热点,许多政府单位和企业领导纷纷认识到,视频会议不仅是应急办公的重要手段,还是节省差旅费用,提升内部分支机构协同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技术系统。许多企业、政府领导和CIO对视频会议的规划和选型已经迅速展开,由于视频会议在国内的应用还不是很普及,如何规划、选购和建设一个好的、符合本单位实际需求的视频会议系统是目前许多CIO面临的难题。本指南作者在业内从事 视频会议 有6年多较为丰富的经验,愿意将经验和心得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本指南是从CIO视野接触 视频会议 系统的步骤出发的,请大家在阅读时注意。
一、 综合了解一下视频会议系统的基础知识
1、 视频会议 系统的定义:
视频会议 系统是指不同地方的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专用的 视频会议 软件或硬件系统,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人可以实时地看到对方图像和声音,达到如同在一起开会一样的效果。
2、 视频会议 系统的应用环境需求:
视频会议 系统传送的是多媒体数据,与普通数据不同,由于声音和动态图像的源信号的数据量较大,无法直接在一般条件的数字线路上传输。同时,基于对实际使用效果的要求,用户还要求传送的声音、图像信号连续平滑,其它辅助功能使用简捷。因此,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系统在声音、图像压缩、通讯线路条件、数据和应用程序共享等方面都对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前几年, 视频会议 系统一般在中高速专线上运行,设备绝大部分也是专用的,所以系统费用非常高昂,同时支持的群组会议成员也比较少,无法适应普通用户使用。目前 视频会议 已经开始逐步向宽带INTERNET网络发展,费用也开始大幅度下降。
3、 视频会议 系统现行的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对于视音频通讯及其兼容性的技术进行了规范,在这些基本的协议中,同时对语音、视频的编码格式,用户控制模式等要件进行了相关的规定。ITU-T制定的适用于 视频会议 的标准有: H.320协议(用于ISDN上的群 视频会议 )、H.323协议(用于局域网上的桌面 视频会议 )、H.324(用于电话网上的 视频会议 )和H.310(用于ATM和B-ISDN网络上的 视频会议 )。目前在通讯协议这块,一直没有探索出很满意的协议,比如目前最普遍的H.323,由于是1996年制定的,当时没有完全考虑到目前复杂的网络环境,而这一标准是基于IP网络(如局域网)上进行的多方视音频通信技术得以实现的,因此在这一技术基础上搭建运营平台,一定主要采用专线的接入方式。专线接入的问题在于费用比较高,只有少数企业用户才能使用;一旦脱离了运营商的专线网络,就会普遍存在带宽不足、瞬时拥塞、高丢包率等问题的影响,令视音频质量很难达到令用户满意的水平。目前各视讯厂商都在纷纷制定符合目前国内网络环境的通讯协议标准。
4. 视频会议 产品的基本形态
一般的 视频会议 系统整体系统包括了:MCU ( 视频会议 服务器)、会议室终端、PC桌面型终端、电话接入网关等几个部分。各种不同的终端都连入MCU进行集中交换,组成一个 视频会议 网络。还有些厂家,如国内领先的 视频会议 提供商瑞福特公司还专门设计了语音会议系统等,可以让所有桌面用户通过PC参与语音会议,这些是在 视频会议 基础上的衍生。
(1) 多点处理单元(MCU)
MCU是 视频会议 系统的核心部分,为用户提供群组会议、多组会议的连接服务。目前主流厂商的MCU一般可以提供单机多达32用户的接入服务,并且可以进行级联,可以基本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MCU的使用和管理不应该太复杂,要使客户方技术部甚至行政部的一般员工能够操作。
(2) 大中小型会议室终端产品
大中小型会议室终端产品是提供给用户的会议室使用的,设备自带摄像头和遥控键盘,显示可以通过电视机或者是投影仪,用户可以根据会场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显示设备。一般会议室设备带SONY或CANON的专用摄像头,可以通过遥控方式前后左右转动从而可以覆盖到会议的任何人和物。
(3) 桌面型(PC)终端产品
直接在电脑上进行 视频会议 、一般配置费用比较低的PC摄像头,常规情况下只能1人使用。目前不少企业选择软硬结合的方式,可以在每个分支机构的会议室安装硬件终端,在其它无会议室环境的办事处选择桌面型视频软件终端。
(4) 电话接入网关
用户直接通过电话或手机可以在移动情况下加入到 视频会议 中来,这点对国内许多领导和出差多的人尤其重要。可以说今后将成为 视频会议 不可或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