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登高的寓意,古代重阳节登高有什么寓意

重阳节登高起源
重阳节登高起源(一)
 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活不多,农民相对比较清闲。而这时正是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植物的成熟季节,于是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并把这种上山采集的活动叫做“小秋收”。因此,九月初九登高的习俗由此演变而来。

  重阳节登高起源(二)
  重阳登高起源于古代人们对山神的崇拜,信奉山神可以使人免除灾害。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因此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这里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的看法)。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必须往山上游玩,以避免灾祸。最初人们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平安吉祥,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娱乐活动。

意义一:登高山祈福

  古代人的生活环境比起现今要艰苦许多,最早时期人们的很多事物大都来自于才集合和狩猎,而山林中生长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得以让人类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对高山是崇拜的。因此在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种表达人们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种行为。

  意义二:辞青

  据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意义三:登高辟邪气  在我国的古代,有着重九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说法。而古人们为了避免接触到邪气,所以才在九九这一天登高以避邪气。不过这一说法现在看是不科学。不过,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举家出游、登高望远在时令上是非常适宜的。

俗话说“九月九高处走,好运自然有”是这样吗

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因月与日皆逢“九”,故又称“重九”;“九”这个自然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也称“重阳”。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因此九月九也就流传下了很多的习俗和讲究,俗话说“九月九高处走,好运连连就会有”是真的吗?人们为什么这样说?

古代重阳节登高有什么寓意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种信仰的国家,主要有道教、佛教、儒教。儒是孔子创建的儒家,正确地说,儒家不是宗教,但是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和作用不亚于宗教,忠、信、礼、义的思想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硬核。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神仙方术等文化演进而成的。道家的天人合一、大道至简、无为而治等思想为中国人支撑起另一片精神家园。

佛教在汉朝传入我国,他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也深受人们所敬仰,佛教对我们国家的文学艺术建筑等诸多领域有着深刻长远的影响,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也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古代重阳节登高有什么寓意

据说农历九月九也是仙门的登高日,在这天各仙门的人及动物都会攀登到本山本府的最高峰,等待吉时一到,天门大开,跳跃天门,脱胎换骨,证得真身。同时九月九这天,也是仙门里的求寿节,可以向堂上寿者老仙求寿,求运等,这也是后来演变成登高的习俗。

当然,每个人信仰不同,所认识也不同。就现代而言,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的确也可以使人们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古代重阳节登高有什么寓意

古人认为,九月九日,是斗姆元君的圣诞,她是北斗九星的母亲,民间称之为“斗母”。斗姆元君生有九子,分别为天皇大帝,紫薇大帝以及北斗七星,乃是民间传说中的星辰之母。

北斗七星代表着时间,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西,天下皆秋。而斗母不仅是北斗七星的母亲,也掌管着六十甲子的太岁。因为古人把北斗星和北极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称为“斗极”,由于“斗极”位于地球自转轴上方,所以星空是围绕着“斗极”而旋转的。因为古人对于天象的自然规律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就认为“斗极”就是天空的主宰。

其实,星体各有各的运行规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而形成的,地球公转一圈为一年,所以春夏秋冬也是一圈,年尾连着年首,循环往复。

古代重阳节登高有什么寓意

至所以说“九月九高处走,好运自然有”,是因为在人们的认知中,“九”为最大之阳数,很吉利。人们常说:人往高处走。九月九重阳节已达阳气的高峰,好运会不会自然有,还要靠自己去努力去奋斗的。

不过,这也充分反映了人们为了追求美好向上的精神和一种登高祈福的愿望。在民俗文化中,“九九”又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如今又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就又使重阳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