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六字,应该是这样写:陆。陆做名词时,可以指陆地,大陆。做数词时可以作为六的大写。六作为大写陆,起始于明朝朱元璋,为了杜绝会计做账舞弊,将原来做账时使用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这种使用做法。这样就有效的杜绝了利用数字作弊的弊端。谢谢大家。
“六(lù)安”读音的权威是其历史文化
六安的“六”到底读什么音,终因5月19日国家民政部在其官方网站给出区划地名司的回复,指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20》中,六安市拼音为“Lu’an Shi”,至此,方才落下话题,终止纷争。#六安头条##安徽旅游# #民政部回复网友安徽六安读Lu#
我认为,地名带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情怀,是一个游子回乡的路。如果地名连音都改了,这种文化的情怀也就失去了。
一个地方的地名到底该怎么读,只有那个地方的人民最有发言权,因为那是他的家,是那个地方人民认可并在血脉相随的文化中传承。地名的音意,就像一颗葡萄到底是什么味,只有吃过的人最有发言权。
文字的发音来自哪里?我认为来自于历史文化。文字是什么?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东西方社会莫不如此。每一个文字都表达着音与义,所有的文字都概莫能外。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有表达语言的书面记录符号,从而形成统一的文字,方便人与人之间交流,国与国之间交往,文字由此突破时空界限,成为思想与情感、政治与外交等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试想,没有语言何来文字,反过来文字的语音是其由其语言决定的?因此,六安“六”的读音应有六安的历史文化决定,这当然是由六安人说了算。随着社会进步,文字的形成与规范,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越来越离不开文字,没有文字,人类信息几近为零。
字典是什么?我认为,字典是为文字提供音与释义的解释工具,并对构词的结构、用法、意义进行解析,且还以例句作说明,以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作类比。那么字典、词典、辞源、辞海等语言类的工具书,他们对字的记载所表述的音与义来源于哪里?我认为,来源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在语言交流时形成的统一认知。也就是说,六安的“六”的读音来自于六安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没有第二。况且我国所有文字类的工具书中,有不少文字所记录的地名的读音都有独特的发音方式,同样是“莘”在不同地名中还有不同的读音,因此六安的“六”读音有地方音就不足为怪了。如此说来,错不在央视播音员,错在了我们修改文字工具书的编纂们的工作不严谨。
我国有许多文字通假的现象,比如我们现在讲的“以德治国”的德,在古时候“得”与“德”是同一个意思,与“礼、乐”一起构成治理社会的机制。而现在“得”与“德”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字。但是如果不知道“得”与“德”的通假就是个问题了,就无法解释“以德治国”的历史文化了。“六”与“陆”也是这个情况,所以在中国数字“六”的大写就是“陆”。世界通用的小写数字是阿拉伯文字,但是它却不是阿拉伯发明的,而是印度发明的,经由阿拉伯传向欧洲,形成通用数字。
实际上,六安地名的来历有着久远的历史,甚至有着更多存世传说,地域的分合与权力的分疆,终归于“六地平安”,就像安庆地名归于“平安吉庆”一样,而且“六地平安”指称陆地平安,因此“六”与“陆”通假,读“陆”音本不足为奇,这就是六安地名的历史文化之所在。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国家,语言文字也是多样化。“六”(lù)的读音在长江流域比较普遍,比如“江”的读音,在长江、湘江、香江等地方,无论是姓氏还是地名一直读(gang)音,古代的江国为殷商至春秋时期中原民系在河南一带建立的一个诸侯国,也是这个读音。类似这些读音,我们从革命先辈的讲话中,尤其明显。现在的井冈山其实是锦江山、黄洋界本为汪洋界。这种情况不胜枚举。
尊重历史就是尊重我们的祖先,就是尊重我们自身的优秀文化,如果剔除也就意味着我们文化在记忆中的失落。
「链接」新华社微博投票:八成网友赞同六(lù)安“跟着当地百姓读”
在黑水寻访红军长征雪山草地
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故居
春天,长风沙与你有个约会
鲁迅故居:一盏时代的灯火
兰亭:跨越千年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