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护理职业暴露的名词解释

90后护士职业暴露后成乙肝病毒携带者

福建卫生报·新福建客户端讯(福建卫生报记者 张鸿鹏)90后小李(化名)是宁德当地一家医院的一名护士,前不久,她一次检查后被确诊自己患有小三阳。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恐慌和迷茫,她一直反复在思考自己是什么时候成了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

小李清晰记得,自已去年体检时检查乙肝两对半均为阴性,当时还未感染乙肝病毒。

经过反复回忆,认为很有可能是在几个月前的一次救治病人过程中,意外被一名患者的针刺到了自己的手而被感染。

这位患者是一名60多岁的老人家,小李还特意问过老人,是否患有乙肝或者其他传染病。老人都说没有,只是一直有支气管炎。

那时候,她听完松了一口气。由于工作比较忙,竟然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心上,没有及时去进行职业暴露特殊处理和注射乙肝疫苗。

两周前,当小李拿到自己的报告单后,惊呆了,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俗称两对半),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也就意味着感染了乙肝病毒。

虽然暂时不需要吃药,但小李接下来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且需要半年复查一次肝功能。她一再提醒身边的同事,平日里要注意安全,体检时注意查乙肝两对半,如果没有抗体,尽早打乙肝疫苗,不要成为下一个她。

日常生活工作中,类似小李这样前来咨询乙肝职业暴露如何处理的医务人员还有不少。

对此,宁德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陈昌福介绍,乙肝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医务工作者、经常接触血液人员、医学院校学生、救援人员及福利院、残障机构及托幼机构等工作人员。

他说,高危人群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最大的风险是随时都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部分人感染乙肝病毒后,最终会转变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终生携带病毒,一部分人还可能导致肝癌或肝硬化,给病人及家庭会造成很大危害和负担,也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另外,如育龄妇女感染乙肝病毒,还可能有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传染给下一代的风险。

工作中,不小心被病人用过的利器所伤,该如何做应急处置呢?

►陈昌福建议,要立即对伤口进行规范消毒处理,立即检测血清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Bs等,如HBsAg阳性,说明以往已感染乙肝病毒;

►如抗-HBs较强,说明对乙肝已有免疫保护,这两种情况均可不进行特殊处理,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如以往未感染乙肝病毒,抗-HBs阴性或很弱,则要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应立即注射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 IU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 (20μg),于1 和6 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 和第3 针乙型肝炎疫苗 (各20μg)。并在3 和6 个月内复查血清HBsAg、抗-HBs等。

专家提醒:高危人群预防乙肝,这些防护措施要知道

作为乙肝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防护措施呢?

►作为个人,平常要增强对乙肝防病科普知识的了解,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比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时,均应戴手刷,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

►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要严格消毒。

►乙肝患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

►一些高风险人群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正确使用安全刷,防止通过性接触传播。

陈昌福提醒: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因此高风险人群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专家简介

陈昌福,男,50岁,宁德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1995年福建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毕业,长期从事免疫规划、传染病监测与控制等工作,福建省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

90后护士职业暴露后成乙肝病毒携带者

来源: 新福建

推荐阅读